国学智慧对于企业经营的启示

国学智慧对于企业经营的启示

 中国目前的情况,尤其是企业的情况跟春秋战国时期的情况很相近。我们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即公有制向民有制转移,家族企业向股份公司转变,如何创造能反映企业各阶层意志的企业文化则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从国学的学习中对自己的三点借鉴论述如下,以期引起大家的启示、探讨。

(一)辨证法与企业经营

 辨证法主要就是讲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趋势。“周易”中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含义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双方——阴阳组成的,世界是无限可分的,只是没必要分得太细,那样成本太高了,有六十四卦就够用了。《周易》的核心就是讲变化,矛盾着的双方,一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关系,即“阴”离不开阳,“阳”也离不开“阴”;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晚上到了极点向白天转变,白天到了极点向黑夜转变。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高贵者有时最愚蠢、卑贱者往往最聪明;“居安思危、居暗思明”,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根据矛盾双方转化情况形成一个动态的相互制衡机制,也称为制度,即企业老总始终要协调和员工、顾客、合作伙伴不断达成均衡的能力,加强彼此的约束。

 中国人常说儒法互补,内圣外王,这就意味着企业的领导都必须树立辨证意识,中庸处事、外柔内刚。儒家强调教育显然更适合平常状态下的管理;法家强调政府暴力的作用,显然更适合紧急状态下的管理。但在儒法之间,儒家永远是指导思想,它可以有鉴别、有改造地利用法家。儒家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承认政府存在的必然性,但认为不受制约的权力会走向腐坏,主张对政府权力加以制约。而这两点又恰恰是法家学说的弱点,法家的一大优点是把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揭示得淋漓尽致,特别适合于紧急状态下的管理。因此,应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有节制地对法家思想加以利用。

 和法家甚至墨家崇尚绝对暴力,显得太刚硬,容易激化矛盾的特点相比,儒家思想重教育,主张中庸之道,显得比较柔和,易缓和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官和民之间的矛盾,更容易被社会普遍接受。

(二)儒墨道法与企业管理

 儒家的文化建设高屋建瓴,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既强调适应时代的变化,又强调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土地上,对企业理念的确立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很有帮助。孔夫子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惠而不费”,即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而组织又没有什么花费,这就是管理的效益最大化,即以尽可能少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果,这是一个具有***同性、普遍性的经济原则。现在企业普遍使用的承包制、计件工资、事业部制不都是这一思想的运用吗?在如何提升领导者的素质方面,孔夫子主张领导者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即“仁者爱人”,要“泛爱众”,“选贤与能”,领导者应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要取信于民,不要见“义”忘“利”。

 法家的制度建设,偏重于人和人之间利益的对立性,主张人性自为,坚持君臣异利,从最坏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克服人性之弱点,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很有帮助。

 墨家对小生产者、工人的认识非常深刻,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完善和实现对工人的领导。

 道家的思想对处于弱势状态的企业或人很有帮助,有助于抚平受伤的心灵,对如何医治群体里的不得志分子,医治强者弱势状态下的不平衡心里很有帮助。

 (三)无为而治与领导艺术

 “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曾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无为”的含义却一直被许多人误解,其实,“无为”在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动”,即不能勉强行动,强制而为,应顺其自然,委婉导之,因势成之。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能深刻领会老子所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真正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事,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能做到事半功倍,指挥有方。

 实施“无为”的领导艺术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不能事必躬亲,不能领导越位,不能妄加干预。具体来说,就是管理者不能事无巨细陷入事务主义,要出主意,选能人,订机制,各方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要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不能包揽其它领导及下属分内的事情,重点抓好决策、执行、检查三个环节,主要处理自己层面应抓的突发事件、非常规事件;再就是要减少管理,不妄加干预。要适度授权,合理分干,充分信任他人,把主要注意力多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方法上,给下属一个空间,使下属能够职、责、权、利相统一,从而心情愉快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做到真正的“无为而治”,则需要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认识修养和气度。首先,要学会“懒惰”一点,决不能日理万机,其次要相信下属,要信任部下优于自己,多给其搭建“平台”,多给其表演机会,增强其责任感,培养其早日超起自己才是最大的成功;再次,要减弱权利欲望,既“精明”又“高明”,含得将一些利益性的权利授于他人,自己才能抽身谋大计,嬴得人心,多出成果;最后,还要完善制度,适时预测分析,完成规划、机制,形成一套分工明责、监督有序、考核公平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工作一切正常运转,自己方能“无为”。只有此时,领导者才真正能体察到“无事一身轻、潇洒走一回”的感觉,收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