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受中原文化哪些影响

藏文典籍记载,从拉脱脱日年赞王在位时,开始有佛教传人西藏。 而其时,佛教传人中原已二百六十多年, 汉传佛教禅宗已有相当高度的发展。到松赞干布时期, 佛教从中原汉地和印度、尼泊尔等国分别传人吐蕃。 从中原传入的主要是大乘佛教禅宗,从印度、 尼泊尔传入的主要是密宗。在赤松德赞时, 来自中原的禅宗和来自印度、尼泊尔的密宗曾有过激烈的斗争, 最后通过在藏王座前的正式辩论,密宗取胜。 密宗之所以能在西藏战胜禅宗, 是因为密宗曾与苯教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并妥协***处。 擅长密咒巫术的莲花生, 以吸收印度湿婆教原始万物崇拜的密宗为基础, 融汇苯教的一些教义、神祇和仪式,将佛教西藏化, 最终战胜并取代苯教而成为在西藏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并形成了藏传佛教。据卢米尔·吉赛尔的《西藏艺术》载, 藏传佛教本身除“包括了西藏地方原始宗教苯教的基本因素”外,“ 同时又容纳了中国汉族道教的某些因素”。据李克域的《 普乐寺的建筑艺术及其密宗哲学》称,在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 佛灭后一0六0火虎年,公元516年) 中国道教徒宋云就已在印度传播道教了。道教的主要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九宫八卦”为密宗所吸收。而贡布加的《 汉地佛教发展史》也认为,苯教曾受到道教的影响。西藏的“五行” 和“八卦”,一是直接来自中原,一是从密宗而来。 从远古开始, 藏族与内地以汉族为主的各兄弟民族就有着较密切的往来。 据藏文史籍《新红史》载,朗日伦赞时已从汉地得到历算和医药。 松赞干布时代及其后,随着文成、金城二公主的人藏, 大量的汉文化传人西藏。据藏文史籍晒藏王统记》载, 文成公主人藏时,唐王曾以释迦佛十二岁等身像、珍宝、金玉、 书橱、三百六十卷经典等,作为文成公主的陪嫁运送人藏。据《 旧唐书·吐蕾传》记载:“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 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乃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 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新唐书·吐蕃传》载, 金城公主人藏时“帝念主幼,赐锦缯别数万,杂伎诸工悉从, 给龟兹乐。”桑耶寺志《巴协》载:“汉帝向国王赠送了珍贵礼品, 派了拨贴乌使者将这些礼品献上,同时带了一个名叫‘甲朱嘎肯’( 汉童善舞者)作赤松德赞的陪侍。” 赤松德赞推行佛法的重臣桑希之父巴都, 就是随金城公主人藏的歌舞伎。赤松德赞为确立藏汉甥舅之谊, 还在桑耶寺落成庆典上专门设置了一个特殊人物坐观盛况, 后来被藏传佛教各派寺院的跳神活动吸收, 在所有羌姆跳神舞蹈仪式中都有一个同样造型,既不是神佛, 又不是仙巫,既不念经,又不跳舞,不僧不俗,称为大施主的“ 甲那哈香”,意为“汉族母舅”,坐在场地正面的汉武椅子上。 唐穆宗长庆元年(佛灭后一三六五铁牛年,公元821年) 刘元鼎入蕃会盟,赞普曾“于牙帐西南具撰,馔味酒器,略与汉同, 乐工奏秦王破阵乐。凉州、绿腰、胡渭州、百戏等……”(载《 册府元龟》卷九八一)。其中《秦王破阵乐》于唐时已传至印度,《 凉州》《绿腰》均系唐代大曲,还有《龟兹乐》, 其表演形式都是声乐、器乐、舞蹈三者联结成套的歌舞形式, 与藏族古老的大型组合歌舞谐钦、杰谐、林芝的羌博均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