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沟村的传说故事
早些年,延庆州经常遇旱灾,流传着“十年九旱”的说法,老百姓为争得个好年景,大多数村都修了龙王庙,求天降雨保收成。遇到大旱之年,求雨的队伍打着“求雨鼓”,和尚念着“降雨经”,吹鼓手吹着“迎雨曲”,抬着柳条轿子,里面供奉着龙王牌位,求雨人戴着柳条帽,成群结队地到黄龙潭、白龙潭和黑龙潭等地求雨。
清朝未年,柳沟有个秀才叫范九关,人称关先生,因在京城教书有功,皇上曾经赐给他“靴帽兰衫”。他教书五十年,因为年纪大了而告老还乡。他博学多才,为人忠厚,既知天文地理,又懂宇宙天时,在十里八村颇有威望,谁家有个难解之事,都愿意向他请教,他会尽力帮助。村里要求雨,先找关先生去商议,只要他让去,一准求下雨。
有一年大旱,庄稼眼看被旱死了,百姓非常着急。村里会头找关先生商议啥时去求雨,其实关先生早就按《五行八卦》、《青锋鉴》推算出啥时有雨了。他想了想对会头说:“天有天时,地有地利,这几天 先到龙母庙里烧香摆供,要是还不下雨,再过七天就去讨签求雨。”乡亲们左顾右盼到了六天头上,也就是六月十二,果然一滴雨没下。十三那天早上,一百多名男性当家人组成求雨队伍,跪在龙母庙里磕头烧香拜过神、讨过签,抬上供奉着龙母牌位的柳条轿子和求雨的罐罐,伴着求雨的罗声、唢呐声出了村。他们来到马蹄潭(今龙庆峡)求雨,在关先生的预料下,第二天果然下了一场雨。
过了几年,又遇上了大旱灾,所过之村听说是柳沟求雨的,乡亲们赶忙敲锣打鼓到村头去迎接,然后张罗着烧水做饭,等求雨的队伍回来,他们用最好的饭招待大家。这次求雨后,又普遍下了一场雨。
从此,延庆地区便流传着:柳沟求雨准下雨的佳话。 延庆城东三十里的柳沟村东,有个燕尾山。山高坡陡,草木丛生。柳沟村东南有座石坡梁,梁头特别像妇女的乳头。叫做“乳头山”。梁头上,顺西而下有一条龙潭沟。沟的中间,从山石缝中,冒出一股清凉的山泉。据说,这山是一位善良勇敢的妇女变的。
话说有一年大旱,庄稼干了,人也渴死了许多。老百姓就上山求雨。可过了好多天就是不见一个雨点儿。小伙子心里着急,就决定出门找水。于是离开了身怀有孕的媳妇,走了好多天,碰见一个老太太。老太太问他干啥,他就把找水的事说了。老太太说:“龙王得了儿子,没有奶水,哪顾得上下雨!”小伙子问道:“有啥办法吗?”老太太说:“有,找一个有奶水的媳妇,上山喂饱小龙就行了。”说完不见了。
小伙子急忙回家,把这事对刚“坐月子”的媳妇说了。媳妇说:“要真是这样,我去喂小龙吧!”第二天,她就爬上山顶,脱去上衣,静静地躺在石头上。只见乌云翻滚,龙王带着小龙来了……连着三天三夜,小龙喝干了奶水,这时天降大雨。小伙子找媳妇,到山上一看,媳妇死了。红肿的乳头变成了高耸的山峰。后来,为纪念这位媳妇,把这座山叫做“乳头山”。
早先年,在乳头山泉水的下端,在一个大的平滩上有个龙王庙,山下人到那儿去打柴时,都用自己的干粮给庙里的神像上供,下雨时,还可以进庙里避避雨。后来,这里又生过“冲龙庙,救良妇,淹和尚”,以及修建柳沟的“五龙圣母庙”等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话得从头说起。
清末的一年夏季,延庆地区普受大旱,龙王爷的一家昼夜外出忙着治水,龙潭沟的龙王庙后院,住着12个和尚,乘龙王爷一家治水不在家,他们就称霸起来,干起拦路抢劫百姓财物和抢占农家妇女的坏事来。仅两天时间,他们从出入山的羊肠小道下山,抢到庙里八名良妇,把她们关在庙后院,昼夜看管。让她们除了种菜、洗衣、做饭外,还要任意打骂、玩弄和欺侮。有两名妇女被活活折磨死了,偷埋在山谷里。因此,百姓们恨透了这伙“花和尚”。
龙王爷和龙母得知和尚犯了“天规”,就立即要对他们严加惩办。龙母奶奶先回到庙里,把这六名活着的良妇救了出来,送回家。当天夜里,轰雷闪电,延庆地区普降透雨,被旱的庄稼得救了,百姓高兴了。而燕羽山上,连着下了两天两夜的飘泼大雨,一人高的山洪猛泄,一下子把龙潭沟的龙王庙冲了个干干净净,把这伙“花和尚”通通给淹死了,尸体顺着山洪冲到龟坑里喂了王八。这下可解了百姓的心头大恨了,山洪顺着正东沟北的一条大河套流到妫水河里去了,而柳沟一带的村庄和农田没有受到任何损失,还获得了丰收。
龙王爷和龙母奶奶商议,为方便给延庆人民治水,要把“家”搬到马蹄潭(今龙庆峡)去,可是龙母奶奶不愿意去,她说:“要去你一个人去,我愿意和咱们的五个儿子把“家”搬到柳沟去住,一来为了保住这里沿河套的七个村庄和农田的安全,二来还要保这里风调雨顺丰收年。“龙王爷听龙母奶奶说得有理,就依了龙母奶奶的请求,而他一人就高高兴兴地去了马蹄潭为延庆人民治水去了。
再说,龙潭沟的龙王庙被冲毁以后,龙王爷一家的神像早已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了。而龙母奶奶神像里的木架子,顺着洪水冲到了柳沟村南的牛道口子村,在既没有树木,又没有大石头挡住的情况下,为啥不能被洪水冲走呢?住在山下的人见了,都觉得奇怪,不少人去看奇迹。大伙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人说:“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还有人说:“龙王爷为淹死‘花和尚’,把家都舍了,龙母奶奶的木架子没被冲走,还想在咱这儿安家落户呢。”这时候,从人群中走出一位八十高龄,拄着拐杖,身穿长袍,手捋长胡须的老者,他就是德高望重,上知天文地理,下懂五行八卦的秀才范九关老先生。“天有天时,地有地利,神民必合呀。”当时谁也听不懂范老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
民国初年,又受旱灾。一天下午,范老先生和柳沟社头开会商议求雨的事情。当天夜里,范老先生入睡后做起梦来,忽然走进屋里一位白发苍苍,身穿破衣的老太太,对他说:“龙母奶奶和她的五个龙儿还没有安身之处呢,哪顾得上去行雨呀。”接着她又把对龙王爷说的那套龙母奶奶愿在柳沟安家落户的话说了一遍,说着说着,这位老太太就不见了。范老先生醒来一想,“啊,明白了,原来是龙母奶奶来托梦呀。”
范老先生和社头商议修庙的事,还开了村里的百姓大会,一致表示同意,个个愿出钱、出力为修庙做贡献。在范老先生的策划和指导下,村里决定在村东南角的一块空地上(即现在的柳沟车站公路西)修建龙母庙。紧接着,社头忙着筹款集料,以工代赈,请工艺匠人,组织民工,开始行动起来。不到二年时间,就完成了修建任务,一座五彩缤纷、肃穆新颖、庄严宏伟的“五龙圣母庙”拔地而起。从庙的外形看:庙顶的龙头清水脊和琉璃瓦,雕刻着飞禽走兽,一行行蓝色的筒瓦辉映天空,雕刻着活灵活现的“金龙盘玉柱”,福气十足。
在龙宫内,雕塑着神像,龙母奶奶坐在神像中央,左右两旁坐着雷公、风母等四座神像,东西两面墙壁上,彩绘着“神龙行雨图”,龙王爷和龙母奶奶乘骑红鬃烈马,登云驾雾,策马扬鞭,忙着指挥行雨,神龙飞腾跃舞,雷公擂动小鼓,左手拿金娉椎,右手撑锤,猛力击鼓打闪击雷,风母呼风唤雨,神女抱宝瓶放出五颜六色、椭圆形的彩虹,还有四只眼睛的量雨神,真是活灵活现。
庙门上,悬挂着由范老先生书写的“五龙圣母宫”的大牌匾。庙院里方砖墁院,两旁和庙门外,栽着松柏和槐树。每逢佳节和庙会,庙院内外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唢呐声声。到了晚上灯火辉煌。清晨日出,把整个庙宇照得格外引人注目。
修好戏楼的第二年,农历六月十三,首次给龙母庙唱揭彩戏(庙会)。龙母奶奶把龙王爷请来,一是观赏新庙和看戏,二是与家人团聚。大戏连唱三天三夜,从二三十里外赶庙会,瞧戏的人,络绎不绝。有步行的,有骑驴的,从远道而来的妇女骑着毛驴,由丈夫或家人拉着牲口。不一会儿,人山人海地挤满了台下。还来了不少肩挑身背的外地客商,在台下通往邻村和村内的五条道口两旁,搭起了帐蓬做起了买卖。有卖衣服和农具的,有摆小摊儿卖包子、火勺、油饼、凉粉和丸子的,还有说书唱戏的,打把式买艺的,热闹非凡。
在起唱的那天,开戏前,村里社头和百姓们正在龙母宫举行揭彩祭神仪式,吹鼓手奏乐,和尚念经,摆着整猪整羊大供,社头烧香拜神,村里百姓跪满了龙宫庙院,磕头拜神,还有的邻村社头交来资助金或香火钱。唱戏人正在后台化妆时,发现戏楼大柁上爬着一条小蛇,一会儿就不见了,唱戏人觉得很神奇。
揭彩祭神仪式完毕,社头在台上向台下人讲完话后,在锣鼓声捉开了戏,道场戏――《白蛇传》。瞧戏人有的戴草帽,有的打雨伞,正在聚精会神地瞧着戏,忽然龙母宫里飞出个大火球,直奔天空,说话之间,头顶上一片黑云密布,“咔嚓”一声雷响,从树上劈下个大树杈子,还打坏台下人的18把雨伞,而无一人受伤。紧接着,唰唰地下起一阵雨来。台下人虽然被淋湿了衣服,而一动不动的仍然站在台下,很惊奇地说:“这是龙王爷显灵下的神雨。”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太阳晒干了人们的衣服,继续开台唱戏。
柳沟自打给龙母奶奶修上龙庙,龙母奶奶带领她的五龙儿,昼夜忙着为这一带人治水保丰收。从此后,这个村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六月十三和秋后,都要为龙王唱几台大戏,还要绘庙烧香上供,祭祀神龙。到了民国三十六年,会头请画匠对该庙重新彩绘一次,使庙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