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这个姓是怎么来的?

伏姓-姓氏源流 被认为伏姓始祖伏羲氏想象图伏(F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风姓,世上古太昊年间伏羲氏的后裔。伏羲氏苗裔,有的用“伏”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伏姓。伏姓也是宓姓,宓姓也是伏姓,古代伏、宓两姓通用。伏姓出自上古的伏(宓)羲氏,与伏姓的源流是一样的,是伏(宓)羲氏的后裔。宓姓始于远古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因宓(Fú 古音伏,今多读 Mì 音蜜)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其后子孙称宓姓。伏羲,古代的时候作宓羲,又作庖羲。他的后代有宓(伏)和包两个姓。所以说伏姓和宓姓实际上是一个姓。如汉代人伏生,也叫做宓生。得姓始祖:伏羲。远古时候有个部落首领叫伏羲。传说是他发明了八卦图。伏羲领导的部落在当时非常强盛,并且运用的生产方式都很先进,文化活动的水平也很高,所以古代传说中,许多发明创造都归于伏羲。而伏羲又叫宓羲,宓姓和伏姓在古代是相能的,比如有个孔子的弟子叫伏子贱,人们也可称他为宓子贱。宓姓的始祖,就是伏羲。

2、赐为伏姓。北周时,有个人名叫侯植,武艺绝伦,跟随魏孝武帝西迁,甚得宠幸,赐姓为侯伏氏。后来侯伏氏从孝文帝大破沙苑,又受赐姓为贺屯氏,因而侯植的后人形成侯伏氏和贺屯氏两支。孝文帝建都洛阳后,两支皆改为伏姓,贺屯氏改为贺姓。据《万姓统谱》所载, 南北朝时鲜卑族三字姓俟伏斤氏, 进入中原后改为伏氏

伏姓-迁徙分布 伏姓郡望太原郡伏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据《郡望百姓家》记载:伏氏望出京兆郡。又据《元和姓纂》记载,伏氏望出太原、高阳、平昌。远古时有位伟大的部落首领,叫伏羲,传说八卦就是他所创。还有传说他和女娲繁殖了子孙。伏羲生活的年代,稍晚于炎帝和黄帝。伏姓的始祖,就是伏羲。伏羲又称作宓羲,宓和伏,在上古是同一字,有的古书说伏羲的后代,有姓宓的。先人中最出名的是:〔伏生〕秦朝人,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天下人都听他的,不想别的主意,就将读书人活埋了,将书都烧了,就是焚书坑儒的故事。伏生就偷偷将一部上古典藉《尚书》臧在墙壁里。汉朝建立后,又重用知识分子,伏生取出墙内的书,除损坏的部分,还剩二十多篇。那时有学问的人剩下没几个了,汉文帝就赶快派了人来向伏生求学,学习尚书,并传抄这部经典。伏姓迁徙地涉及大江南北的古帝,后裔或支族的分布也是很广泛的,理出个头绪来,无疑是对伏姓子孙寻根有益的。同时,从其后裔的分布状况中,亦可反转过来省视其悠久的传说史,从而进一步佐证伏羲氏是有其人的。此外,从伏姓(宓姓)的形成情况看,故里天水在进入阶级社会后,长期处在戎族居地,经济、文化不如黄河中下游,导致伏姓宗教未在天水地区形成,出现伏姓由东向西播迁的走向。这是被认为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相符合的。

伏姓-兴衰史 伏姓郡望高阳郡伏姓,在中国两汉之后,一般姓氏书,大都以“平昌安丘”为伏姓望族。而平昌安丘之伏姓与东武伏姓实为同支本家;今诸城之西北,魏晋时属平昌郡,与安丘同属一郡。唐林宝《元和姓纂》卷十介绍伏姓:“平昌安邱:胜(即伏生)七代孙理,高密太守,生凤、湛。湛,后汉大司徒。凤五代孙仪生大鸿胪策,策曾孙滔,晋游击将军;曾孙曼容,齐率更令。”据《后汉书·孝献帝纪》,建安十九年(214)“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所谓“灭其族”,也许只是近族,不追究远族;或其时已是乱世,有令难行;或者汉魏人侠义之风不泯,反感曹氏之矫诏乱命,掩护伏氏后人脱逃大难;而东州之地,山海间阻,大泽深谷,不难龙潜虎遁;种种可能,使东武伏氏未尝尽绝,亦未可知。历史上记载伏氏与曹操有不***戴天之仇,所以终曹魏一世,没有入仕者。

在东晋南朝,东州伏氏再度复兴,且异峰突起。 伏湛之后,到汉末即传8世。按《元和姓纂》,伏凤是伏湛之兄,自汉末到伏滔生活的晋孝武帝时,中间隔曹魏西晋两代,近150年,伏滔竟然为伏凤八世孙,似无此理。且伏凤、伏策之名,不见它书记载,这个世系更成问题。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九《姓源韵谱》说“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而尤以《元和姓纂》“诞妄最多”,关于伏氏的世系,即可作为一条证据。不过伏滔以后,平昌伏氏的世系,史学家认为记载是非常清楚。

在南朝,伏氏家风每况愈下。梁武帝(502~549)时,黄门侍郎伏暅因争功请爵,为人所劾;他的儿子,被任昉称为“日下无双”的南台书侍御史伏挺,因事纳贿被劾,惧罪变服出家,竟当了和尚!伏挺的儿子伏知命,因父亲宦途不顺,怨恨朝廷,后来竟然随侯景叛军篡位,官至中书舍人,权倾内外。可惜侯景兵败后,伏知命也被下狱囚禁至死,是结局最不光彩的一个。

康熙三十五年(1696),邹平知县一自称是伏胜六十一世孙、伏湛五十三世孙的伏永芳为伏胜奉祀生,乾隆十一年(1746)选伏湛五十四世孙伏绍先为奉祀生,其子伏中兴继之。嘉庆元年(1796),山东巡抚、学政访察伏氏后裔,欲立五经博士,因伏中兴年老,举荐其侄孙、伏湛五十七世孙伏继祖。嘉庆十年(1805)十二月,时年17岁的伏继祖被恩准为五经博士。伏氏五经博士,是中国封建社会所设立的最后一个先圣先贤的五经博士世职。

伏姓-历史名人 伏羲--即太昊,本姓风。传说他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教民结网、打猎、饲养畜禽以充靤厨,故又称包。他始画八卦,造书契、建都于陈。在位115年。

伏胜--字子贱。汉朝时济南人。原来是秦国的博士,世称伏生。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伏生是时九十余岁,老不能行,文帝便使错前往求教,得29篇即是今之古文《尚书》是也。自己撰有《尚书大传》。

伏允--唐朝吐谷浑吕夸子。惰开皇末国乱,百姓杀其兄而立之。贞观年间拘留唐使为由,诏李靖等往讨破之,其子顺举国降,允遂自尽而死。

伏龙--原名维景,因赞助熊成基举,避疑改名龙,32岁逝世。民国13年(1924年)孙中山追正其为陆军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