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我只记住了那6个小时

文/丑故事

1月7日,新年伊始,丑故事“姗姗而行”第3站——梅岭冬韵,活动进行于西湖群山中的杨梅岭。

这天早晨,12位朋友如约而来,其中6位已是第二次参与。他们早早预约报名,盼望着再次一起姗姗而行。

我们也很高兴,在新年的第一周,与朋友们一起辞“旧”迎“新”。

地点选在杨梅岭村的“梧桐隅”,女主人是一位画家,审美极有独到之处。

6个小时,我们在女主人打造的美学空间里,在错落有致的茶村里,在大自然赐予的山水里,我们一起安坐,品茗,漫步,静观。

这是一次特别的沉浸式内观体验与静观写字练习。

12位朋友,来自各行各业,他们都不是专业的写作者,他们中有人曾害怕写作,拒绝写作。

但在这一天的午后,在茶香萦绕的空间中,他们或用纸笔或用电脑,纷纷写出了令人动容的文字……

来一起看看朋友们半小时内一挥而就的文章吧,一***12篇,在这些文字中,也许就潜藏着生命的秘密。

而第二次参与活动的朋友,作品让我们十分惊讶,就这么两次练习,居然有了如此神速的进步。

作者 / 李丽萍

今天没有阳光,冬天的杭州是刺骨的阴冷。

下了台阶,我缓缓地走在石板路上,心生困意,不想走了。

前方传来一曲悠扬的《套马杆》音乐,好像是在说:往前走,前面有风景。

我稍微提了提神,继续往前,选了路边的石子路走。这是条由青石、山石、鹅卵石铺成的路,这是最接近老底子的路。

我踩在上面,脚底被刺激的神经,迅速让大脑清醒过来。

它们好像在和我说:“嘿!等你好久了,怎么现在才来,快来试试我现在磨成的样子,你踩着是否舒服?”

我说:“刚刚好,很舒服,我要多走一会儿。”

路面忽然横着一块三角形的花岗石,它好像在向我挑衅道:“谁让你走得那么高兴,磕你一下”。

我没有避开它,而是很认真地踩了它一下,心里说:朋友,感谢你,提醒我走路要看路。

下一段又是平整的青石板路,走在上面,顿感轻松。我感到身体发热,头脑清新。

看着路边的枯叶,下面已冒出了青青嫩草。我想,春天不远了,又是新的一年。

作者 / 李乐天

观自在,缘自在,姗姗而行我来了。

以前,我们走得太快,匆匆间忽略了太多的美好。

原来,品茶可以如此诗意,感受舌尖一抹回甘,手中一抹余韵,心中慢慢升起一抹禅意。

午餐亦能如此诗意,在咀嚼中和食材深度互动,仿佛一瞬间看见了万物生长,看见了花开花落间的轮回。

姗姗而行,缓缓徒步到古刹理安寺。

一路止语,默数数字放空自己,眼前只有路,路上只有自己,天地间唯有一念。

我与理安寺相望一眼,这一眼穿越千年。

千年前的钟声和千年前的钱塘潮声交织在一起,眼前掠过千年前宋理宗上香的影子。

如今寺已无钟声,而法雨泉依旧。世间事不断变迁更迭,而千年来,人的感悟却极其相似,我们似乎不曾超越古人,在自我静观上甚至大抵都在仰望。

今天是我和手机最远离的日子,收获却比往日多很多。碎片化的时代,获取信息过于便捷,这让人变得慵懒,逐渐地生活也被彻底撕裂。

原来离开手机,可以如此观悟自己,体会眼耳鼻舌身意的奇妙。

离开手机,融入自然,山谷里清风来颂,树梢上远近不同参差的虫鸣鸟叫,正奏响天籁。

一眼千年的理安寺,寺内高耸入云的楠木,文人骚客留下的不朽诗篇,和千年后站在法雨亭边的我重叠在一起。

千年刹那,桂香沁脾。寺内有一株金桂绽放,不输梅香。

桂树又名木樨,杭城随处可见,她品自高洁,花开时满城芬芳,花落时或融于茶于酒于桂花糕。

她不张扬不做作,娇羞地藏在叶子后面,细小中藏着特别的清香。她无花时树仍滴翠,与千年青山同在,与千年古刹同在,与千年后的我思同在。

作者 / 余鸣洁

今天的天气有点阴冷,但是一点都不影响我的心情。

我带着期待,满心欢喜,参加了这次“姗姗而行”活动,与新老朋友们如约相聚。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同样的活动,今天又是不一样的感受;同样的喝茶,回甘却更加清甜;同样的吃饭,味道却更加分明,肉的香糯,青菜里泥土的芬芳;同样的分享,说到感动之处,我也湿润了眼眶。

下午的步行也特别有意思。开始的时候,我一脚高抬,一脚落地,仿佛回到了蹒跚学步的时候。虽说四肢有点不协调,但我从未走得这么踏实。

每迈出一步,脚底便与青石板碰“撞”出一个新的数字,另一步跨出去,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左右交替,我越来越专注于自己的步子,随着口中念念有数,我像军人行军一样铿锵有力。擦肩而过的行人,树上欢叫的小鸟,仿佛都在与我相应和。

不知不觉,我己经走了1756步,来到了目的地——法雨亭。

一行人在法雨亭,稍作休息,安静品茗。

我被旁边的一棵飘香的桂花树吸引过去。在这个腊月寒冬,绽放的桂花给我带来了无限惊喜。

那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桂花树。树干上爬满了青苔。桂花像繁星点点散落在每个枝头,金灿灿的黄色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醒目。透过枝叶和花朵,我看到天特别蓝。

一个穿着粉红色古装的女孩在树前时隐时现。小桥栏杆,曲水流觞,此刻,恍惚间我像是穿越到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木木说要回去了,才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我边走边回头看这颗桂花树,淡淡的清香随风追来。

“姗姗而行”把我带到了另一种节奏,让我和自己在一起,去感受当下的美好。

作者 / 周直健(苗妈)

天气阴沉沉的,一行人在木木的带领下开始了慢行,感受每一步踩下去的感觉。

开始走得很慢,我一只脚抬起来时,要在半空中停顿一会才放下,整个人重心不稳,东倒西歪。我差点笑出来:这是在走路吗?好像在演杂技。

下坡时,为了稳住重心,我把手背在身后。我让身体往后倾,脚后跟先着地,脚趾头抓地,才能保持平稳下行。只是我的两条腿冷飕飕的,因为走得慢,整个人热不起来。

就这样数着步数,我拾级而上来到了理安寺。这时候,我脸干手冰,感觉鼻涕也要流出来了。

当看到法雨亭里的牛牛,我眼前一亮。一杯杯冒着热汽的普洱茶已精心准备好。太惊喜、太贴心了。

我手指接触到温热的茶杯,心里一阵温暖。我喝下第一口茶汤——还是熟悉的普洱茶的味道,好喝。

一杯喝完,四肢百骸都暖和了起来。我一连喝了三杯,感觉整个人从脚底开始全身都暖和了。

何以解忧,唯有喫茶!

茶,真是神奇的叶子啊。它把不熟悉的你我连接在一起,把我断裂的昨天和今天连接在一起。就是这么伟大的一个媒介。

理安寺的一杯茶,我会一直记在心里。

作者 / 唐珊(楼妈)

一步步向前,两手放松,眼前景象慢慢向后流动,大脑和内心的浮躁不断释放,仿佛是在给自己的内心做一次清理,清扫掉所有负能量。

一路上有些清凉,加快步调,直到理安寺的牌匾处,我抬头看到了隐匿在丛林之间的理安寺。

拾阶而上,我有些气喘。当登上最后一级台阶时,眼前一亮,高处亭台处有一古代女子。

她绿裙红衫,手托茶盘,含羞带笑,轻盈飘逸的姗姗而下,和眼前的建筑浑然一体,让人错以为穿越到另一时空。

转过头,亭子里的牛牛已为我们备好热茶。伙伴们一起静坐喝茶,感受这里的建筑、文化、每棵树、每朵花和同伴们的每个微笑。

此时的我看见自己的内心,平静、喜悦、美好。

作者 / 牛牛

拉着和我一样重的拖车,爬上理安寺前的高坡,感觉自己像一只犁地的老黄牛。

来到法雨亭,汗水把衣领和脖子粘在一块,头顶冒着热气,一股能量好像要冲出体内。

依靠在围栏上,微风划过我湿润的脸颊,心里无比畅快。就像打了一下午的篮球,坐在操场上吹着微风。久违的感觉。

聆听山间的鸟叫,还有飞机划过天空的声音。亭边一棵桂花树,在这寒冬腊月,竟然也开花了。花朵是金黄色的。

法雨泉水滴滴答答滴落在青石板上,水花飞溅,像雨滴一般,在小池塘里划出圈圈涟漪。

回到亭内,摆好桌子。从布包里,拿出一个个白瓷茶杯,轻轻摆放在桌上,茶水温润入杯,静待朋友们的到来。

我在法雨亭等人,也遇见了我自己。

作者 / 艺萱

法雨亭,原是得名于法雨泉,位于理安寺内的一处八角亭。

九溪深处,有一处理安寺。

进入寺内,拾级而上,穿过一座小拱桥,桥下是寺庙都会有的许愿池。看到清澈池水内泛着金色银色的零星光点,便知道这是世间善男信女许下的美好愿望。

只需再上行十步台阶,右转几步便到了“法雨亭”。

烫金且凸起的三个大字映入眼帘,走进亭内,歇脚坐下,低头看到的是脚下的网状线条,我看了很久。

亭中心是一个正八边形,向周围一圈圈扩展,最外圈是八棵柱子支撑起的亭沿,每颗柱子之间用木椅连接。

一行人围坐下来。丑故事的牛牛,竟已提早到达,走了这么远,不仅带了小桌板还泡好了热茶。

一个个白玉般的茶杯摆得整整齐齐,杯内茶汤红亮,热气腾腾。我们每人端起一杯,暖在手里,也暖在心中。

坐在亭内,抬头望去,惊讶地看到在这隆冬腊月,竟然有绽放的花朵,就在法雨亭的一左一右,一边是盛开的茶花,另一边是幽幽开放的桂花。飘来隐约的花香,大家一阵惊喜。

我不禁感叹,这一茶一桂是和法雨亭相伴多年了,也许它们之间早有默契。无论何时何季,暖春抑或严冬,相守相望。

法雨亭修建于何年何月?又接待了多少游客、香客?他们心中各自怀揣怎样的心事?不知是否能够在这安静的寺内和亭内得到一丝安慰或安宁?

法雨亭不语,静静地看着这人来人往,花开花落,冬去春来。

回望时,我看到亭子顶部生发了几颗青绿色的野草。春天真的要来了。

作者 / 滑欢欢

如我所想,一切都是那么的有仪式感。

牛牛在路口等我下车,团团款款迎我入室。“观自在”三个字,在眼前一亮。

木木说,我们这十七个人都聚在一起很不容易,也许一百年才有一次。我突然就被感动了。这次活动太不容易,只有一次经历的机会。

人生的其他时刻又何尝不是如此。都只有一次。

我抛开世间的一切。现在这里只有我。一切都慢下来了。

我慢慢地喝茶,吃饭。我慢慢地吃苹果,把苹果嚼成细渣再咽下去。

我细细地感受谷物的芳香,青菜的香甜,红烧肉的丝滑鲜嫩。一切都是那么的治愈。我用体温感受着它们的内在。

不用再到处寻找有机蔬菜和胚芽米的味道了,它们就在当下,我全部感受到了。我感受到了它们,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午后,我们去户外走路。木木说,每走一步都要数数,从“1”开始数。数忘了不要紧,从“1”重新开始数。

我无数次忘记了数数,无数次忘记了数到哪里,又无数次从“1”开始……我知道,都不要紧,都没有关系,因为我在寻找自己的路上。在路上,就不怕。

我感受到了空气的寒冷,虽然穿着大袄,鼻子仍是凉凉的。但我仍勇往直前。

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理安寺。

热茶早已备在了法雨亭,白瓷杯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竟有人想得如此周到,在我需要暖身子的时候,就有热茶喝了。我油然升起了喜悦、感恩的心。

冬天,理安寺里游人稀少。我们坐下来喝茶,环顾亭子四周:有开得非常惹眼的粉色的茶花,有飘着淡香的桂花,伴随着阵阵悦耳的鸟鸣声。像是一幅春天的景色。

兜兜转转,我看到了济公活佛。我转出寺门外,看见了大片的楠木树林,高大、伟岸、正直。

我发现楠木是有种子的,形状像松子。这是我第一次捡楠木种,第一次认识楠木种。真的很奇妙。

我们踩着石板路回来。继续喝茶,慢慢喝茶,慢慢地感受自己,与自己在一起。

作者 / 赵晓东

走进理安寺,从山腰上的亭子里转身回望,我看到了池边围栏上的石莲花。

走近俯身看它,每个石莲花约摸高40厘米,直径20厘米,上面有细细的花纹,平均地分割出八瓣花朵,花纹顺着石体曲线而下,呈现出一个饱满、优雅、圆润的外形。

在石莲花的顶部,有一方小小天地。一只蚂蚁正游走其上,步伐匆促,不知它从何而来,也不知它为何而忙。

可惜了,在这一方天地,你应该是费了不少的劲才爬上这山顶吧,四周多美的景色啊,你已登绝顶,却不览众山,只道为生活,不知错清风。

圆圆的石莲花,静静地伫立在寺院的围栏的各个角落,任着雨打风吹,春去秋来,人来人往。它自遥遥直立,不斜不倚,不喜不悲,静听世音,安然静默。

作者 / 张莉莉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提笔,无门慧开禅师的这首诗自然流淌于心间,然后一笔一划去书写。是的,就这样一笔一划,好好地写下每一个字。

如同今天早上,一口一口地喝茶;中午,一口一口地去吃饭;下午,一步一步地林间行走。

我尝试着不以“完成”为目的,只是感受这个过程,感受这一个瞬间,接着一个瞬间的展开。

书写的当下,感受这笔与纸的接触,还有脑海中思绪自然地流动。

内观自己,看到此时情绪的起伏,听到周边声音的来去。

且让这一切自然地来来去去,尝试着不被惯性卷入,然后觉察自己的呼吸,自然随顺;身体,安适自在。

在此做个小小停顿,不着急往下写什么,也不被思绪牵着鼻子,惯性车轮向前。

暂停……感受到当下内心有暖暖的感恩升起。

感谢自己虽有诸事待做,也能尝试去“无为”,让自己暂停,感受生命当下的丰满。

也感谢组织活动的伙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被裹挟,一起相约此次“走心”之旅。

想到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中所言:最难修行非在寺庙,就在这日常之中……

心怀感恩,继续这“大地上的行走”。

且尝试,让生命如花朵般,在暂停与觉察中,一瓣接着一瓣缓缓舒展……

作者 / 李高昂

一行人姗姗而行,在冬日午后的九溪。

我们走了1500多步,缓步来到理安寺,在寺中的法雨亭里落座休息。牛牛恰到好处的给我们端上了普洱茶,热茶入腹暖意洋洋。

想起木木说到百年一次的相聚,再看看在亭中一同饮茶的每位伙伴,喜悦与感动之情顿时涌上心来。

法雨亭很别致,是一座双层顶的八角亭。

亭中的地面是用石砖铺成的八卦图案,地面中间一块八边形的石砖最为显眼,把亭子分成了八个区域,由中间向外延伸了七层,每个区域由22块石砖拼成。

虽然我并不了解这些数字代表的含义,但看着它,人感觉非常安定。

抬头向亭顶望去,原来也是八卦图案,与地面的图案相互辉映。

看着这一上一下的两幅八卦图,突然感觉像是天与地,而自己就在这天地之间,内心非常感动。

想想这座安静的亭子,几百上千年中,不知道提醒过多少往来人,安定下来看见自己的存在。

这时忽然感受到手指尖有热流涌动,不知是血液,是气息还是其他什么,但可以确信的是它就在我身体里,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

原来真的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存在,安定下来,回到自己身上,就真的在了。

作者 / 丁纪铭

从未看过满树的桂花在严冬绽放。在理安寺的法雨亭旁,一株金桂静静地伸展枝条,朵朵桂花在深绿色的叶片下悄悄开放。

我们在亭子里喝茶,暖暖的茶汤饮入口中,滑入胃里,身体瞬间温暖起来。

鼻子嗅到了若有若无的香气,是茶香吗?

放下杯子,走出亭外,我看见一株桂树顶着满身绿意,一簇一簇金黄色的花儿藏在绿叶下,没有秋天应季开放时的热烈,却也有一种浓郁。

深冬的寒意让她内敛,桂花的香气显得淡雅了许多。

记忆里的桂花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她是杭州市的市花,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她的身影。

这样普通又平凡的花儿,我以为只有秋天才会开放,没想到隆冬季节也会开花,惊喜了我的生活。

原来,如果愿意,每个季节都是开放的好时节。如果有心,身边处处都是美景。

好感谢当下的花香暖茶。

好感谢丑故事的姗姗而行。

好感谢一起同行的你们。

周日晚上,我们收到了一位参加活动的朋友发来的文章。她特意腾出一段安静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把自己在稿纸上写下的文字录入电脑中。

我想起她在姗姗而行活动中的分享,她的眼眶有点湿润,声音也有几分哽咽,她说:

“你们知道吗?活动之后,我一直在回想,感觉好像这段时间我就只参加了姗姗而行那一次活动,其他事情我一个都不记得了。那天的6个小时,不是6个小时,那天的24小时,也不是24小时。感觉真的很奇妙,那天怎么能做了那么多事,那一天的时间,好像长度特别长,宽度也特别宽……”

有朋友经历完6小时的体验,感慨地说,如果在每天普通平凡的生活当中,我们时不时能够在一起相聚,在一起互相唤醒,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时时刻刻,不要忘了自己。

是啊,时时刻刻,要和自己在一起。

另一位好朋友和我们分享了她最近生活中的奇妙小经历。

她是一位二胎妈妈,大儿子已经成年,在美国读大四,小女儿刚上初一。

女儿写作文总是有困难,每次向妈妈寻求帮助,她都很烦躁。朋友很恐惧写作,遇到女儿的作文问题,只能上网搜建议,想着赶紧写完就算了。

直到最近,不一样的状况出现了。

这一次,女儿的作文主题是写一种动物。朋友没有立即上网求助,而是选择带女儿下楼散步,沿着河边慢慢走一圈。

她们在途中遇见了一只猫,小猫不怕生,还与女儿互动了一会儿。

回家后,女儿灵感迸发,从小猫联想到曾经养的八哥,回忆起许多和八哥相处的日常,以及她们之间的 情感 。

这次的作文女儿写得很顺利,从头到尾没有向朋友寻求帮助。作文写得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朋友也从心里觉得高兴和满足。

她说,这得益于上一次的姗姗而行,她尝试着把那一天的状态带到了生活中,产生的种种变化都让她欣喜不已。

期待下一次,再与你们相聚。

一起回归真实的生命,感受当下的美好。

一起姗姗而行,发现生命之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