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文化四不像

太极文化四不像

徐怀清《太极学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道、儒、释三家,但其根底又是三教合一、同祖同宗、同根同源。因而说中国文化之根不是道家、不是儒家,释家很显然是外来引进嫁接的。而在道、儒之上有易学,易学之初是伏羲太极卦,其本意及核心就是太极文化。因而说伏羲而后的几皇几帝、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各领域文化都有太极文化的基因、太极文化的脉髓、太极文化的烙印,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更是不难理解的。由此说来,中国文化的本根、本源、本脉是太极文化,这应该是有史可考的、有史实依据的、是毋庸置疑的,也应该是众所周知的。

太极文化,对现代人而言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与近三十年来文化的大开放以及太极拳的异军突起,功不可没,但拳家必竟是以武载道,旨在武艺、属武术范畴,要扛文化的大旗,又谈何容易、也势必力不从心。由此生发出对太极文化认知的不伦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也就真有点四不像了。

在这里我们本着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对太极文化健康发展的本意,探讨、明晰太极文化四不像的根本所在。

一 ? :太极文化不像拳艺

太极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源远流长的、根深蒂固的,而伏羲氏画八卦就阐明了完整的、系统的太极理念,后世有太极易学的发挥、太极道学的广大以及太极理学的发扬和现代科学对太极实有的揭示等等充实和完善,太极文化发展至今真可谓是八千年一脉相承。也正如古人所说:万物一太极,千古一太极。

按理说,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产物,或是太极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应该不为过,太极拳的创制之初取其太极之大义也在于此。可现在拳家却直呼太极拳为太极、并将太极拳的演练及其应用诠释成太极文化,就有点鼻子里插大葱装象了,也或是沽名钓誉、不伦不类了。其实,拳家都十分清楚,太极拳作为武术中的一个拳种或项目,从创立到广大也不过是几百年的事情,与太极文化的悠久历史是没有可比性的,更不可能同日而语。而古人在创拳之初以及后来太极拳的壮大,都是尊太极文化为宗、敬太极文化为祖,不敢稍有差池和不敬的。但现代人似乎是无所顾忌的,并心知肚明、明知顾犯地公然声称太极拳为太极,又近而将太极拳的武术内涵牵强附会地拼凑成太极文化本意,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极文化非太极拳莫属,太极拳竟然堂而皇之就取代了太极文化的中心地位及其核心价值。如此本末倒置,就有点太幼稚无知、又十分可笑了。一个拳种、一种小武艺有那么大的承载能力吗,很显然是不自量力的别有用心,其用意也是昭然若揭的,就是要拉起太极文化的大旗,壮大自己的声势以蛊惑人心,后面再干点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太极拳拉太极文化的大旗也算有点渊源、能沾点边,所以,只要明白无误地把太极的特征、功能、原理说清楚个一二三、点透了也就罢了,又何必为了装饰门脸、增加内涵、更象真的一样,干脆将拳艺之学死拉硬扯到古之易学上,太极拳也就顺理成章地与易经攀上了紧密关系。由此,我们就不得不谈:太极文化不像易学。

?二 ? :太极文化不像易学

以易经解析拳理,似乎应该是古人的专利,因为古人的思维、古人的语义、古人的生活实际造就了易经的义理,而以易学理论与之拳学理论相类比也勉强说的过去。只是无论是太极文化或是易学文化都在历史的进程中有了大的发展,我们不可能总是泥古不化、鹦鹉学舌地死抱着古人的阴阳文化不放,还要公开声称:太极拳是建立在古人的阴阳原理之上发展而来的,这就太有点没有教养了。殊不知易学在历史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早己是太极易学与阴阳易学分庭抗礼了,易学也不再是纯正的太极文化为主导的易学了,如若弄不懂太极易与阴阳易的次弟关系,太极文化显然就处在了尴尬地位。关于太极文化与易学的关系,应该首先搞明白太极易与阴阳易是不能够同日而语的。在《易传》中很明白并明确表示了阴阳之道的形成和盛行(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文化从一开始就对太极文化极尽篡改、架空甚至取代之能事。而与之相对应的太极文化(见一含三)以及太极道学(天下不二道)与阴阳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其实,阴阳之道与太极文化早在"诸子百家″的阴阳家的形成之前就是相背离的、背道而驰的。这一点在易学的发展中是要有清楚认识的,要懂得只有太极易是以太极之道为核心、为本质的,也只有太极易是太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阴阳易虽然也适用于社会与生活,其层次之低劣、文化之幼稚,甚至于不阴不阳、阴阳怪气之庸俗,与之太极之道、太极文化的中正不二、浩然之气是无法可比的,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这里就明白告诉我们,由于阴阳易学的盛行和干扰,太极文化早就不像易学了。

?三 ? :太极文化不像阴阳

在这里,我们着重讲讲太极文化不是阴阳文化。

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拳种,在过去肯定是要实战的、是要御敌的,也就是说,阴阳之诡道在太极拳中的实际应用也在所必然,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太极拳不是以阴阳命名的,这是人人皆知的,这应该又是有其深意的。其意思很明白:太极文化不是阴阳文化,太极之道不是阴阳之道,太极之学不是阴阳之学,太极原理不是阴阳原理;所以,太极拳不能称之为阴阳拳。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所谓的大师们,却偏偏硬是将太极文化往阴阳上扯,把个好端端的太极拳扔进了阴阳文化的破烂筐里,真不知他们的用心究竟是在弘扬太极文化,还是在复活阴阳文化。在这当中可能 会有许多的用意,但主要的也就是几个方面。

第一是真不懂太极文化究竟是什么,而为了装装样子,顺手就拿来阴阳的把戏,用以滥竽充数糊弄人。这叫自欺欺人。

第二就是原本是阴阳之流、阴阳之徒、且以阴阳为本职,早就习惯了阴阳的套路、阴阳的路数,不单是针对太极文化,而对任何事物都以阴阳为适用。这又叫习惯成自然。

第三就是对太极文化也知道一点,就是很难舍弃阴阳,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顺势走吧。这就叫跟着混。当然,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好象、似乎、可能前辈有过将阴阳当太极用的说法,就干脆泥古不化、鹦鹉学舌、死抱着古人的阴阳不放了。

下面我们就简单地说说太极与阴阳的区分吧。总得来说太极与阴阳往上走是不分的,因为,九九归一,太极文化讲究的是整体观,是本体、是本源、是一本万殊、是一体万象。很显然,阴阳两性也包括在太极万象之中,本来还是规规矩矩、实实在在、井然有序的。可往下来,直到阴阳文化在易学中的地位确立以后,本来以太极文化为核心的太极易学,就被以阴阳为纲领的阴阳易学搅和了。具体到实际应用中,从阴阳的类比、借喻、象征、联想一系列阴阳文化的形成,阴阳就真的不再是阴阳本意了,阴阳堂而皇之的成为了万物的两种对立的不同属性的总代表。阴阳二性互根、互化、互消长,并以对立、对抗、斗争为主旨,完全背离了太极的整体、体系、系统的圆通、圆顺、圆融的统一理念,成为名副其实的阴阳之道、阴阳文化。

阴阳者,两性对立,两性分化,两性颠倒,始终围绕着两性纠缠不休,没有正性,不讲中道,早就把太极的主体抛在了九宵云外。更有甚者,阴阳两性可以凌驾在万物之上、又能够游离在事物之中,什么都可以扯,什么都能够拉,什么都可以套,什么都能够掺和.......古人不明就里,于是尊奉阴阳为神灵、并视其为神秘不可知的万变之祖宗,这也是对阴阳文化的最高待遇了。其实,阴阳二货,阴不阴、阳不阳,颠来倒去,反复无常,也是很适用于阶级社会的政治需要的,因而也受到高阶层人士的认同和应用,这又为阴阳之道的推行打开了方便之门。举个例子:现在人们习惯于把官场的阴奉阳违、推诿、扯皮,四面净八面光地不负责任、不愿担当,戏称之为打太极,形象地与太极拳相类比,其实骨子里仍是阴阳文化、阴阳观念的具体表现,很显然这与人们对太极拳所倡导的阴阳文化有很大关系。

阴阳文化我们算是领教了,太极文化应该是大不同的。太极文化讲的是整体、是系统、是一二三,是亊不过三;识得一万亊毕,用得二是本亊,把握三天下安。太极立于一,用于二,成于三。比如:执一用两、以两促一,抓两头带中间,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也正是一亊三因、三生万物、三维立体的太极实质的构成。

在太极文化中,天地人三才(吋空物三灵),是太极道的实质;太极道,见一含三,三生万物,万物一太极,万化归太极。道自虚无存一气,原始先天真一祖气之能量,正是太极道的本质,太极能量守恒、永恒。道法自然,大自然是太极道的本体,太极本体合而为一、独一不二。然而,太极道又有一分为二的功能,可以生成两仪、四象、八卦、万物;一分为二一永在,二合为一二不存,这是太极道运化、平衡、循环的最基本法则。在这里,阴阳两性充其量不过是太极两仪中的属性界定,本应该在太极能量的主宰下俯首帖耳、听命效力。可正是人们的阴阳文化促成了社会生活中的阴不阴、阳不阳的是非混乱。

人间有正气,说得是太极浩然之气,不是阴阳邪气;太极之道有真一祖气,阴阳之道是阴阳怪气。太极与阴阳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的。

所谓正能量,应该是以太极无量之浩气为正宗、为祖宗,而不应该在阴阳怪气里,颠来倒去,晕头转向,找不见北,守不得中,抱不得一。阴阳只能是个二货,谁能跳出阴阳才是真丈夫。这也正是太极文化的核心本旨。

可能会有阴阳之辈、阴阳之徒狡黠圆滑地声称,只要阴阳合二为一了,阴阳也就成为太极了,这是何等的愚弄人。阴阳,只所以成为阴阳,是因其二性有别、相互依存、对立存在,其根本是只二不一的。很显然,阴阳如果二合为一了,阴阳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又是何等浅显的道理、明了的亊情,阴阳之流岂能不知,又怎能不晓,只是有意在混淆视听,以达到某种用心之狡辩。然而,太极浩气长存,君子正气凛然,大道中正不二,这才真正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谁能驾驭阴阳,唯我太极真一。

讨论至此,太极文化不像阴阳,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四 ? :太极文化不像无极

太极拳人喜欢把无极之理用于拳理,似乎无极比太极更太极,由此使拳理更加一个乱。

根据事物的相对原理,无极相对的是有极,也就是说,无与有是相对而存在的,是一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两种形态、两样功能。

《道德经》中定义为:无以为体,有以为用。体与用是不二致的,是同出于一种事物而名称、功能的不同,是一个体系、系统中的两个部分,更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我们以太极为定位,以阐明亊物之根本、本源,太极就应该是唯一的终极本体存在,所以,太极之外就不能够再存在个无极,比太极的更本源,以混淆太极的主题定位。在宋理学中,古人对无极的超越太极,称之谓"头上安头″毫无意义。而我们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也无极″,讲的是太极的无限性,以及无极是太极的组成部分。因为,太极之中万物的基本运化形式是:无极生有,有极归无,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因此,我们应该定位无极为太极的无限性,是太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可能在太极文化之外再搞什么无极文化,其不是多此一举,也有损于太极文化的整体和统一。

简单点说吧,太极文化不像无极文化,太极文化只能是太极文化。

? 五 :说点后话

在这里我们讲的是太极文化四不像,又主要是以太极拳说亊,可并没有怎么论拳艺。其实很显然,拳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会做人,把个太极文化搞成四不像的太极拳,究竟对做人能有多大用处,应该是一目了然的。当然,我们对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文化还是要肯定的,是要提升为主流文化的。否则,也没有必要化费心思、浪费笔墨、耽误大家的时间来探讨了。

人生在世,一定要对自己负责,要弄清楚自己究竟是怎么回事,千万不能一陈风的、又一会儿潮的跟着瞎玩;其实风呀、潮呀都是有来头的,也是有用意的,站不稳脚跟,肯定是要栽跟头的。

再说,文化是做人的最基本标志,人人都是文化的再塑造,谁也脱离不了社会的和自身的文化范围。但文化必竟是有高雅的、有先进的、有优秀的;也有低级趣味的、有落后的、有卑劣的。追求什么样的文化,你就做什么样的人;所以必须要把文化的内涵搞清楚了,再拿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

拳就不再论了,只要人心正,拳才不会邪。这里一定要懂得,太极的特性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功夫不在拳,而功夫在拳外,做人的文化不正,炼拳又有何益。这也正是我们要对太极文化反复论证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