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国乒超级新人马龙挨了一顿削,一辈子都忘不了!-国球汇
每届奥运会的前一年,对国乒来说都堪称多事之秋。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内部竞争和外来强敌的双重因素,也催生出了许多足可以改变世界乒坛发展轨迹的现象。
例如2011年(伦敦奥运会的前一年)首次参加世乒赛单打便一举夺魁的张继科,藉此开创了自己的时代。
然而在鹿特丹世乒赛的4年前,2008年奥运会的前一年, 马龙的首次世乒赛单打之旅,却遭遇了滑铁卢。
2007年,刚满18周岁的马龙已经贵为世界冠军,尽管在一年前的世乒赛团体赛中鲜有出场,却也不难看出国乒教练组对他所寄予的厚望。
事实上,马龙也做到了,在“二王一马”最具统治力的那段时间,他以“井喷式”的成长崛起,萨格勒布世乒赛前,刘国梁也特别说到: 马龙有可能成为世乒赛的一匹黑马。
遗憾的是,男单1/8决赛中,韩国人朱世赫阻挡了马龙的前进步伐。
马龙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连负4局,惨遭朱世赫翻盘。值得一提的是,马龙输掉的4局球中,有3局仅为两分之差,关键的第5局,马龙还曾以8:4领先对手。
当然,过程的跌宕仅仅是表象,整场比赛来看,朱世赫在0比2落后下,通过各种手段,其实已经慢慢接管了对比赛的控制。至少在国球汇君看来,这场比赛的结果虽属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赛后,马龙的主管教练秦志戬透露,赛前他给马龙安排了三套战术:
1.朱世赫进入状态较慢,马龙前两局不要打超过3、5板之上的球,让对方对不上点儿;
2.当朱世赫对马龙的节奏和旋转已经初步适应后,马龙要有耐心去磨;
3.强攻朱世赫的正手位。
在这场比赛中, 马龙做到了第一套和第三套,却没有做到第二套。
归根到底,让马龙为之买单的还是“年轻”,不论是技术还是心态,当时的马龙确实还不具备拿世乒赛单打冠军的绝对本钱,反过来说,朱世赫可是在2003年就出战过世乒赛单打决赛的人,这点来看,对于大赛的驾驭,朱世赫确实更具优势。
况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打削球要有耐心” 几乎人人知道,但是又能有几个人做到?张继科关键时刻屡屡“一拧定音”,马龙在杜塞尔多夫最后一分球时果断侧身进攻得分,凭借的又何止是大心脏那么简单?
艺高,才能胆大;心里有底,才能有耐心。
这场失利对马龙触动很深,神龙斗士也确实够要强,从此之后,国际赛场上再相遇,马龙再也没有让朱世赫有获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