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土多少方?

曹州牡丹园 曹州牡丹园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牡丹事处,紧靠220国道,距市区三公里,建于1982年,总面积73hm2,是菏泽牡丹的主要观赏游览区。园内牡丹100余万株,800多个品种,间植芍药、碧桃、夏莲、秋菊、腊梅、月季、玫瑰等数百种花木,竞相比美。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百万株牡丹竞相开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研。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形成“花四海,人如潮”的壮观场面。曹州牡丹园内景点繁多。南北两座彩色牌坊门楼,高达十余米,檐出角翘,雕梁画柱,古朴典雅,金碧辉煌。坊门正中的“凤凰戏牡丹”彩色图集下,上书“曹州牡丹园”鎏金横匾,是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书写。园中采用生产与观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建有亭台楼阁,以石铺的道路相连,便于游人游赏和憩息。“观花楼”、“天香阁”是园内主体建筑,新颖别致,古朴典雅,登楼眺望,园中景色尽收眼底。观花楼为仿明代建筑,坐落在曹州牡丹园南观赏区,楼内有牡丹展室,供游人进一步了解牡丹的栽培历史和牡丹文化,楼前有溥杰手书“天下第一香”和舒同手迹“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石碑。有蒲松龄笔下的人物--葛巾、玉板两个花仙的塑像,有自然奇石组成的碑苑等小品建筑。还有一株枝干虬曲的大木香树,花开时节馨香扑鼻,凭添雅趣。天香阁坐落在曹州牡丹园北观赏区,该建筑古香古色,雕梁画柱,古朴典雅,16个红木大柱擎起巍峨壮观的三层阁楼,红砖琉璃瓦外汉白玉石栏,似纱裙围楼,脊檐之上飞禽走兽,神态各异。室内用现代灯光音响营造出快乐温馨的气氛,名人书画件件是赏牡丹、咏牡丹的佳作。音乐声中登楼鸟瞰牡丹,花海人流尽收眼底。在天香阁南面,数十棵已逾百年的牡丹,已长成牡丹树,茎粗根茂,花大映尺,粉中透红,芬芳扑鼻。还有江北第一柏廊之称的龙柏走廊,数百株龙柏高两丈以上,株株苍翠欲滴。天香阁两侧的玉兰花和木香各具特色,玉波浪浑然一体,散发出浓欲的园林香气。桂陵之战遗址坐落在曹州牡丹园的东区,有桂陵纪念碑亭,有千年桂陵古井,让游人联想起当年兵家孙膑曾在此创下了“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该园多年从事牡丹新品种选育工作,曾育出‘粉中冠’、‘冠世墨玉’、‘紫瑶台’、赵粉、等著名品种。该园除广植牡丹外,并植有芍药和多各花灌木,使游人流连忘返。牡丹是菏泽的市花。每当花开季节,连阡接陌,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每年4月18日至5月5日被定为“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有上百万的国内外游人慕名前来赏花。百狮坊 百狮坊俗称张家坊,位于张牌坊街东端,清乾隆43年为张蒲妻朱氏建。该坊用砖石仿木结构建造,遍体雕刻,坊上石雕不论狮子、云龙、牡丹无不注意刚健与柔和融会,动静神态协调,使其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据说正中下坊板的孔鼻上还悬挂着一石雕鸟笼,架上石鸟,神态活现。统观整座牌坊,结构精巧,壮观宏伟,雕刻精细,剔透玲珑,繁而不乱,主次分明,堪称全国罕见的石雕艺术,人们面对这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不能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伟大的创造。乘1路车即可到达。古今园 位于曹州牡丹园西南侧,在菏泽城北5里王梨庄,是距城最近的花园。其前身是明代的“万花村花园”,主植牡丹、芍药。民国初年,花园被曹州府的张培荣据为己有,改名军门花园。解放后,该园牡丹栽培面积年年扩大,花色品种不断增多。1982年,重修该园,并名为“古今园”。以后又多次拨款扩建。该园民族形式的大门,古朴典雅;白色的花园围墙,颇具古代园林风格;拱桥流水,假山喷泉,相映成趣。园内面积50亩,种植牡丹优良品种300多个,另有芍药、腊梅、黄刺梅、迎春、月季、玫瑰、丁香、海棠等奇花异木几十种。培育200余年的松编牌坊——孜诵坊,壮观优美,堪称一绝;松编狮、虎,惟妙惟肖;200多年的龙头槐盘根错节;100多年的翠兰松,如雾似烟;200多年的线柏,江北独一无二;金丝吊蝴蝶树,春末花开,秋季花托成为蝴蝶状,如万条金丝垂吊着一只只蝴蝶,奇异无比。百寿坊   俗称朱家牌坊,位于百狮坊西南约百米处。1765年为翰林院孔目赠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前后枋心边沿浮雕百个不同篆体的“寿”字得名。雕刻内容除狮、龙、牡丹外还有鹤、凤、梅花等。其构筑精巧宏伟,雕刻精致生动,可与百狮坊相媲美。甭说那娇捷神俊的雄狮,绕柱回舞的蛟龙,满饰额枋的牡丹,单说正间上下额枋祥云间翩翩飞舞的五只透雕仙鹤和次间上额枋浮雕的引颈鸣唱、相对翱翔的鸾凤,就能产生无穷的魅力。仙鹤是幸福、长寿、爱情的象征,和变形“卍”字形云纹连在一起,寓意“福寿万年”。狮座下左右两侧浮雕的蟠螭、鹤图案,刀法简洁洗炼,造型古朴优美。狮后夹柱板上各浮雕四幅花鸟画:牡丹舞蝶,寓意富贵无媲;牡丹芙蓉,寓意荣华富贵;梅花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梅竹绶带,寓意齐眉祝寿。还有桃花春燕、山茶锦鸡、水仙海棠、秋葵玉兰等,构图新颖,雕刻精致,花卉争奇斗艳,虫羽生动逼真。仿山墓群   古称“天下之中”的定陶,坐落在广阔无垠、坦荡如砥的鲁西南大平原上,而仿山就位于定陶县城北六公里,西临菏商公路,东连京九铁路,北依曹州牡丹园,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仿山庙宇,由来已久,是先民为纪念贤帝明君曹叔振铎而建。据载,秦汉开始建祠,唐宋陆续建庙,连续40余座,至晚清时尚在,原山势陡峭,苍松翠柏遮天盖地,楼台殿阁隐于其间,方圆800余亩,南有仿山河,东有仿山湖,景色宜人,后来由于历史等众多原因,常年失修,庙宇倾废。80年代末,来自附近几省的信众,又集结仿山,化缘募捐,先后修复了百神殿、玉皇阁、大王庙、泰山庙、祖师庙等,占地58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95年被县列为仿山旅游开发区,97年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通过治理整顿,仿山庙宇正式被省政府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曹州书画院 曹州书画院创建于1985年10月,位于世界著名的牡丹之乡——菏泽,总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建展厅、创作楼、赵登禹纪念馆、曹州书画作品陈列馆以及全国著名的曹州碑廊。建筑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有现代的园林风格,院内藤廊、亭台、假山、喷泉、松竹斗奇,百花争艳,景观幽雅,宜书宜画。曹州书画院目前为全国地市级最大的书画院,曹州书画院的碑廊为全国最长的碑廊,已成为菏泽地区重要的旅游观赏景点。孙膑故里 孙膑字伯灵,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史记》载:“膑生阿鄄之间。”据《全国孙氏族谱及孙膑故里论证会》鉴定分析考证,孙膑故里即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  围绕孙膑故里的开发建设,鄄城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孙膑故里建设规划方案》。从1992年起,投资100万元,整修了“孙氏祠堂”。新建了“孙膑纪念馆”及“百名将军碑林”。  孙氏祠堂坐落在孙老家村内,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占地10余亩,正殿5间,东西厢房各3间,不幸于明崇祯年间遭兵火而毁。清道光年间重建家祠,祠堂3间,坐北朝南,占地70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古朴典雅,颇具民族传统风格。祠堂内设有神龛,正中供奉孙膑雕像,神龛两旁陈列孙膑后人牌位。祠堂前面有家祠碑一座,碑阳刻有“孙氏家祠序”,碑阴刻孙氏分支概况。此处为孙氏族人缅怀先辈的场所。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菏泽市城区赵王河畔。它是在老同志的倡导和组织下,经国家批准,由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同筹资,菏泽社会各界大力奉献,并得到国家和贵州省资助而兴建的一座大型跨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总书记亲笔为纪念馆题写馆名。总理为纪念馆批拨了专项资金。 会盟台 会盟台旧址在今旧城镇葵丘堌堆村西。据《濮州志·会台别业记》载:濮州故城(今旧城)南五里有高大土台一个,占地二百余亩,上可容纳万人。此台前面略尖,后呈方形,因春秋时期诸侯多次在此台之上会盟而称为会盟台。春秋初期,周王室势力日渐衰弱,诸侯纷纷争霸,齐桓公雄才大略,举贤任能,励志改革,国势日益强盛,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公元前651年与诸侯会盟于葵丘,葵丘之盟奠定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从此,齐桓公以中原诸侯的霸主(盟主)身份,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会盟台也因之而名扬天下,备受后人瞩目。历山舜王庙 历山舜王庙在鄄城县阎什镇历山庙村西,东距阎什镇2公里。  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成都,虞君之后,历代传为贤明圣君,司马迁列之为五帝之一。皇甫谧云:“舜生姚墟”,据考姚墟即今山东省鄄城县麻寨乡舜城集。《史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历山、雷泽、河滨均在鄄城境内。舜20岁登帝位,它是一位仁爱、诚信、谦恭、勤政、爱民的帝王,后人思其功德,向往其遗风,在所耕之历山建庙以祀之,故名“历山舜王庙”。据古庙碑记载,东汉光武帝年间开始修庙立碑,其后南北朝、北魏、唐、元、明、清各朝皆有修复。  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历山公(名千努,曾任荣禄大夫、平章政事等职)退居历山,效法舜帝造福乡里,“聚书万卷”,在历山舜王庙院内东南隅创建历山书院,教育乡里子弟。明清以后历山舜王庙和历山书院逐渐损毁。  近年来,舜的后裔,海内外甄氏族人纷纷来函来人到历山庙认祖归宗,历山庙周围广大群众也自发修复历山庙,现已建成寝宫殿、三皇殿、苦奶奶庙、龙泉舜井亭、周边院墙及山门等。百花园位于古今园北的洪庙村。清末郝省谦任曹州总团练时,大修牡丹园,周围遍栽桃、梨、柿树,搜集牡丹、芍药稀有品种和各种奇花异草种于园内,并打井修塘,养殖金鱼、鲤鱼,名为“郝家花园”。花开时节,车水马龙,高朋满座,繁盛一时。后因连遭战乱,又加郝省谦遭官司,花园长期失修逐渐萧条。民国时期,已成荒野。解放初,洪庙村花农又在此种植牡丹、芍药,逐步连片成方,1958年,正式建园,名为“洪庙花园”。1982年,政府再次拨款重建,命名为“百花园”。1990年,政府再次拨款,由南京园林设计院设计,对百花园进行扩建,更名为曹州百花园。曹州百花园面积100亩,种植牡丹12万多株,560个品种,种植芍药6万余株,270多个品种,以传统稀有珍贵品种多,花色齐全,分布合理便于观赏而驰名。同时培育出牡丹新品种赛雪塔、春红娇艳、银红球、百园粉等数十种,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而百花园又有“品种园”之称。安邱堌堆遗址 安邱堌堆遗址位于菏泽市东南12公里,佃户屯乡曹楼村东南约100米处。现存堌堆高3米,长宽各500米,四壁较直,断面暴露有文化层。经调查、发掘,遗址堆积甚厚,达4米以上,距今约4500多年,在该遗址发现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早商和晚商依次叠压的文化层。与近年来在曹县莘冢集发现的龙山文化面貌基本相同,与豫东商丘地区及造律台龙山文化比较接近,应该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系统。  近年来,在山东省境内京沪铁路以东地区曾发现岳石文化遗址,但在京沪铁路以西地区,有关岳石文化的遗址只有菏泽安邱堌堆遗址。该堌堆的发掘,将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山东省的西南边缘地区。岳石文化在山东的分布从东到西连成一片。故这里的岳石文化命名为“安邱类型”。  安邱堌推遗址的商文化层是从早商到晚商连续堆积的,这在全国其它商文化遗址中尚属少有,由此证实了学术界关于商文化的分期是可靠的,对进一步研究商文化,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巨野永丰塔   巨野永丰塔,又称梵塔,位于巨野县城东南角。据《巨野县志》载:永丰塔为唐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续之。塔东邻建有一寺,占地20余亩,因寺内建有丈八铜佛,故名大佛寺。寺内古柏林立,遮天蔽日,游客僧人纷然而至,烟绕霞蔚,香火旺盛,是当时著名的游览圣地。巨野因大野泽而得名。相传古代有一龙常在大野泽作乱,洪水肆虐,民不聊生。托塔李天王之子哪吒将此龙镇住,洪水即退,大野泽渐涸,一望无垠的大水,变为千亩良田。龙王一气之下,状告哪吒,哪吒被治罪。后来,托塔李天王将制服哪吒三太子的佛赐宝塔断之为三,掷下天门,塔底落于西邻之县郓城,塔身落在巨野,塔顶飘往东邻之县金乡。后人为纪念哪吒,盼望年年岁岁五谷丰登,将塔命名为永丰塔。  永丰塔系八棱等边四门楼阁式砖塔,现存五层,高31米,下层周长44米,上层周长36米。第一层为砖叠挑檐,其它各层则华拱两挑组成上承托檐,交叉错落,坚实牢固。每层的东、南、西、北四面各设有券门,明暗有别,或为天井,或直通塔内回廊。塔身各层高度及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塔外西侧有后修的石台阶数级,由此台阶可进入塔内。底层设有塔心室,室内壁上镶嵌7块佛教石造像碑,门口一块纵40.5厘米,横100厘米,一排5尊佛像,像高28厘米。顺室内石阶绕转二层西门回旋而上可达塔顶,凭栏四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塔下四周碧水粼粼,水色天光,古塔倒影,甚为壮观。  永丰塔四面环水,塔身故有所倾斜,明、清曾多次修缮。1990年,全县人民集资捐款18万元,对该塔进行了维修,风采更为迷人。陈台 陈台位于鄄城县旧城镇杏花岗村西南,乃曹植为鄄城王时所筑之台,植在此台上读书、吟诗作赋,故名“读书台”。植后徙为陈王,后谥号“思”,故此台又名“陈思王读书台”,简称“陈台”。该台有十数级台阶,台上有读书厅、藏书室和会文亭,从住所王府到读书台通有长廊。鄄城一带属黄泛区,黄河多次决口,读书台渐被淤没。由于曹植的影响较大,读书台虽屡屡受损,却也时常得到加固、修复,只是难保当年面貌。  从历代官吏、文人诗作可以看出,陈台这一古迹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20世纪40年代,读书台尚有高出地面数尺的台基,上有残砖碎瓦。陈台现虽已夷为平地,然遗址尚可辨知,仍不断有人前往觅踪、凭吊。冉子仲弓祠 先贤冉子仲弓祠位于菏泽市东7公里处。这里坐落着一个300多户人家的小村镇——张什店。该村古名茶固坡,冉贤镇,为先贤冉子仲弓故里,村中居民冉性居多。村中心丁字路口东北隅有冉子仲弓祠,俗称冉家祠堂。宽敞雄伟的广连门临街耸立,造型古朴典雅,气象庄严,望之使人顿发思古之幽情。院内现有大殿一座及楷树一株,均系菏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冉子名雍字仲弓,生于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2年),卒于周贞定四年(公元前466年),享年56岁,葬于菏泽东南60里冉山(今定陶县冉堌集)。冉村镇建祠合祀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三贤。盖三人不唯同里同宗,且均系孔子亲自认可的十哲中人,故有“一门三贤”之誉。据汉陆贾《冉氏源流考》载:“冉子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始定居“菏泽之阳”。冉雍以德行著称,历代统治者多有封赐:汉高祖时封陶子,元帝时封陶侯,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封鲁侯,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薛侯,宋真宗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增封下邳公,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孔子后,仲弓与闵子骞等及其弟子合编《论语》20篇,又自著《敬简集》6篇。《敬简集》一书是对所引仲弓与孔子应答中的“居敬而行简……”一段话的阐发,可惜秦火之后,此书失传。  祠内原有古柏数十株,苍劲挺拔,遮天蔽日,映衬得整个祠院格外肃穆庄严,游人至此吊古凭今,无不肃然起敬。大殿东南主干高5米、围3米的大楷树,相传为冉雍所植,现仍枝茂叶繁,形如巨伞。冉子仲弓祠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菏泽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青年湖公园 青年湖公园似一颗明珠,镶嵌在菏泽城的西南端。现存的150余亩水面,为历史上筑城取土所形成.这里远离闹市,环境清幽,西南两面城堤环护,绿树掩映,风景宜人。经1978年以来几年初期施工,现已建起小码头、佳景亭、湖心桥等一批基础设施和景观吸引了本地和外地的游人,按照总体规划,完全建成后的青年湖公园占地500余亩,湖上曲亭回环,亭阁相连,湖中筑人工岛,建园中园,沿湖错落分布游泳池、游乐场、旱冰场、月季园、北方水乡等。巧施精雕,人工天成荟于一体,模山范水,南北风光近收眼底。是一个集娱乐、休闲、垂钓的好去处。近年游人以有诗赞曰“莫道曹州无山水,青年湖上景阑干”。凝香园 凝香园也称“正春园”,位于菏泽城东岳程事处岳楼行政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原为袁姓所有,称“袁家堂”花园,后来袁家败落,被明代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工部尚书,菏泽城东何楼村人何应瑞购得,又称“何园”,著名的“何园白”、“何园红”牡丹,为此园所出。这所花园一直繁延四百来年,据祖孙三代在这座花园当花工的刘老人讲,一九三三年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为美化泰山,一次就从该园买去五百株腊梅。当时就连赵楼、李集“下广”的大胡红,也从此园所购。可见那时“凝香园”花事之盛。何应瑞辞官回乡后写的七律《牡丹》,描绘了何园牡丹:“廿年梦想故园花,今到开时始到家。几许新名添旧谱,因多旧种变新芽。摇风百态娇无定,坠露丛芳影乱斜。为语东皇留醉客,好教晴日护丹霞。”直到一九三七年底,日寇侵占菏泽后才败落下来。目前只剩下10多亩,专植牡丹不足3亩,牡丹品种70多个,其他杂花40余种,如刺梅、刺桐、玉果、白果、凌霄、黄芽球、紫薇、月季、看石榴、木瓜、柿子、龙头枣、铁梗海棠等。园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几百年的腊梅、紫丁香,千年翠兰松和一块假山石。“凝香园”附近的何应瑞墓地古柏成林,苍郁参天。庄子钓鱼台 庄子钓鱼台位于临濮乡庄子庙村北五百米左右。该台为全国十大著名钓鱼台之一且排行第二,仅次于北京国宾馆钓鱼台,是鄄城的八大景点之一。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周曾垂钓于此,故称“庄子钓鱼台”,简称“钓鱼台”。后人曾在钓鱼台上建庙以祀庄子,其村亦以此名为庄子庙。台上旧有观,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故改为南华观,《庄子》一书改名为《南华真经》。因黄河决口,该台渐被淹没,清末时尚有四亩许一方高地,后被淤为平地,仅存遗址。  自1985年以来,鄄城县政府、临濮乡政府和菏泽市白虎乡政府积极着手规划修复庄子钓鱼台。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已恢复修建了南华观,占地二十余亩。主体建筑漆园大殿5间,为庑殿式仿古建筑,内塑庄周雕像,正中墙壁绘制太极八卦图,雄伟壮观。金山大洞   秦王避暑洞又名金山大洞,位于巨野县境内,在汽车站或火车站乘出租车即到。该洞位于原神农祠以东金山东南半坡处,据考古工作者考证,开凿于西汉中期,距今已2000年的历史,洞三面削成,南北长10余米,东西宽5米,高4.5米。隧道两侧峭壁如削,上面是历代官宦、文人游览金山的题字和诗文,隧道尽处凿为洞,洞门上镌有“大明禅院”,洞有七室,可纳数百人,两旁入为三室,平道设隔眼,洞内供有古石佛像,雕艺精湛,栩栩如生。洞内阴森多湿,凉气袭人,每至盛夏,游人到此,汗不复出,如同进入春秋两季。此洞规模浩大,气势雄伟,集历史、人文、旅游于一身,是中外游客涉足的鲁西南著名的旅游胜地。谷林尧陵   尧陵又称尧王墓,乃帝尧所葬之处,《吕氏春秋》云:“尧葬谷林”,其址在距鄄城县城7公里的富春乡谷林,故名“谷林尧陵”。  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系轩辕黄帝五世孙,父帝喾,母庆都。司马迁列之为五帝之一。尧以钦明文思四德安其民,亲睦九族,更以“禅让”美德名扬天下,颇受人民敬仰和拥戴。尧15岁封唐侯,20岁为天子,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境),在位98年,117岁去世,葬于谷林。  《大清一统志·唐尧陵》载:“陵高四丈五尺,广二十余丈,上有庙”。尧庙始修于东汉永康元年(167年),为济阴太守孟郁所建,有“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为证。碑文900字,《山东通志》、《曹州府志》、《濮州志》和《金石录》均有记载。其后四修尧陵:(1)东汉建宁五年(172年)济阴太守审晃修尧祠尧母灵台,立尧母灵台碑;(2)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济阴太守刘合修尧庙立“帝尧碑”;(3)明嘉靖初都御史陈凤梧委知州张寰重修建尧庙;(4)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东巡抚岳睿重修尧陵,其因为“自金末河决,尧祀移于东平州芦泉山之阳,然尧陵自在谷林,不在东平”(《大清一统志》)、“东平一陵,实属沿误,随委员查视,尧陵在濮州城东南六十里古雷泽之西谷林寺前,有享殿三间在焉”(《濮州改祀尧陵议》)。  关于尧陵规模,《水经注》云:“今成阳(今鄄城地)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都,乡曰崇仁,邑号修义,皆立庙。四周列水,潭而不流,水泽通泉,泉不耗竭,至丰鱼笋,不敢采捕。前并列数碑,枯柏数株,檀榆成林。二陵南北,驰道径通,皆以砖砌之,尚修整。尧陵东、城西五十余步中山夫人祠,尧妃也,石壁阶墀仍旧,南西北三面,长栎联荫,扶疏里余。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庙,羊虎倾低,破碎略尽,于城为西南,在灵台之东北。”由此可知,尧、尧母、尧妃均葬谷林。北魏时期,尧陵区还很完整。清嘉庆年间还有相当规模。据《濮州志》尧陵古图所示,尧陵为坐北朝南三进式长方形院落,四周围以砖墙。大门前有“石门”牌坊,东侧有房数间。大门外东侧有一水井,再向东是“圣母殿”。大门内为第一进院落,两侧有东西“更衣亭”。第二进院门为一正两偏,门内左右是东西朝房,中央是圆形花园,其后是一座“享殿”。殿后是第三进院落,古松掩映之下,墓丘巍然屹立,墓前竖一石碑。  今尧陵墓区面积6000余平方米,地势平坦,墓区原有松柏古树300余棵,1979年淤灌时全部淹,现有近年所植柏树60余株。尧陵封土直径15米,陵前立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所立“尧陵祭文碑”和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濮州知州缪润绂书“帝尧陶唐氏墓碑”各一栋。请登录为你详细解答,玉米糁玉米面玉米粉玉米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