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契刻符号的意义

贾湖的契刻符号,是世界上可能与文字关联的符号中出现最早的,年代早到公元前第七千纪。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如被一些学者认为与苏美尔文字的发明有关的粘土tokens,其简素的一种已上溯到公元前第八千纪。但与此相比,实际上贾湖符号与文字的相似性要更大得多。因此,贾湖契刻符号一经公布,就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如《科学》网站报道说,“在南方的伊拉克于5200年前出现文字之后2000年,中国出现了文字,但是一个由中国和美国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如今提出,文字在中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缓慢而长期的发展过程,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令人惊讶的8000年前。他们研究认为,在河南省的新石器时代墓穴中发现的龟壳上契刻痕迹,是最终演变为汉字体系的已知最早的前身,并且它们很有可能用来完成一些萨满教的仪式。或许找到促使中国文字发展的理由比了解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更能引起学者们的兴趣。与比自身早4000年的贾湖遗址一样,很多商朝的文字也是在龟壳上发现的。这一证据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龟壳就已用来进行占卜活动了。”

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先生曾对贾湖刻符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中细致地对每一个符号进行了考证,并提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有学者认为,贾湖契刻符号的发现“为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这不但是到目前为止新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甲骨契刻符号,也是至今我国年代最早的文字前形式。”

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古文学学家葛英会也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原始文字。

处于语段文字阶段的材料,在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很多,我国新石器时代各文化普遍有所发现,已知载体有陶、石、骨、甲等,已知自贾湖契刻符号到商代甲骨文与文字相关的材料相当丰富,至少到龙山时代已有成篇可读的文字出现,需对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而使用更为方便又不易保存的载体如竹木、布帛、树皮等有字材料,更应在今后的考古发掘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汉字由语段文字阶段发展到语词文字阶段,从现有资料来看,自贾湖契刻符号到商代甲骨文,至少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程,成熟的商代甲骨文之所以被认为是突然出现,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载体的变化,寻找这类过渡阶段的文字载体,是解决汉字起源之谜的主要途径,应是我们考古工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