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害怕孤独在所难免,不必委屈自己讨好别人
文/悦乎
我也没能想到,4月份跟室友发生的一次矛盾,可能成了我大学两年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好静一些。但同时,我对那些社交能力强,人际圈子大的女生羡慕不已。
作为这样的一个女生的室友,我常常干出一些曲意逢迎的事情来,心里渴望着能和这样的女生做朋友:
于是,我下楼拿外卖,取快递,无条件地帮忙改作业……当时认为只要事事顺着她的心意来,我就可以留在她的圈子里;
于是,无论我怎样好静,想一个呆在图书馆或者有什么别的打算,还是不敢于“违抗”她的邀约——那时我鞍前马后,生怕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会遭到她和她的“圈子”的排挤;
于是,我们去KTV大肆欢唱到第二天早上六点,我们逛街做头发到晚上十一点半,我们疯狂网购打折凑单……
大一到大二,日子精彩又虚无,疯狂又短暂,我们常常去看西安的夜景,却从来没有关心过朝阳。
但时候我以为大学就理应如此,上课,逃课,high到不能自已。那些低头读书的人,学生会里苦于奔命的人,让我们嘲笑了个遍。每每考试考到及格,我们还自以为努力,对得起周围的一切。
也许这样的曲意迎合的友谊本就畸形,我也遭到了惩罚,“圈子”不要我了。
因为早先听人们说:“大学里,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仿佛有毒,多少的大学生拿它做过借口,甚至是大学生涯里的信条。为此,我也害怕一个人,害怕形单影只。
二十岁的我也曾经幻想着,三十岁遇到困难,伸出援手的或许就是他们。
刚刚失去“圈子”的我像幽魂一般,好静内向的性格又无端地发作起来,不太想与人沟通,不愿意结交新的朋友。
昔日的“圈子”依旧很热闹,只是与我再没有什么关系。一开始是为了逃避,后来就为了自己。慢慢地,我发现了大学里不一样的世界。
被最好的“朋友”抛弃后,我给她写了长长的信,固执地想从她那里得到答案,结果这信件石沉大海。一个星期之后,我决定从哭丧的脸转变成面无表情,以此来对抗现实。
天刚刚一亮,我独自走到很远的街头,寻找我最爱吃的早点摊,新出锅的冒着热气的包子是我一天最美好的开始;
有时候中午可以留在教室或者图书馆,发现原来木制的桌椅也能够让人安安静静地小睡一会儿;
下午在楼下的花园的幽径走走,晒晒太阳的同时不忘给自己买几小包零食;
回到教室和图书馆,继续学习到晚上十一点,听着门卫的催促,快速地收拾书本然后跟着零零星星的人出来;
每到一天的事情结束,我就一个人钻进操场,抱膝在草地上坐一会儿,直到稍稍有些困倦,起身往宿舍走去。
……
那时候一个人,很狼狈,很孤独,每当我疲倦而满足地回来时:
也会害怕撞见还在嬉笑打闹室友,也怕他们的一连串提问和偶尔的冷嘲热讽,也生怕吵到了他们的睡眠,也生怕漏掉了值日和每周的大扫除,也怕听见自己听不懂的八卦…………但最怕的,还是没能学有所成时,别人的那种眼光吧。
但正是那段水火交融,早出晚归的日子让我彻底明白以前的虚度时光。“懂得许多大道理,就是懒于伸手去做”就是我之前的状态,现在真正着手去做了,发现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
觉得考试的题目难,其实自己连课本都没有仔仔细细看过;觉得老师讲得没什么用,其实自己压根连听都没听。“无知则无畏”,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觉得自己最有权威,但其实,眼前净是漆黑一片。
再差的大学,再差的老师,再差的环境,总会有你能学习的地方。如果不去尝试,就永远什么都不知道。
是的,面对以前挖下的大坑,我只能一点点填补。起码,再看着其他同学参加竞赛的时候,不会再背地里嘀咕他们在浪费时间;夜里跟其他同学匆忙走下图书馆的台阶的时候,我们彼此生出一中惺惺相惜之感。
当你早一点起床,晚一点回到宿舍:精神满满地出门去,临近困顿再回来时,你就发现,世界为你变得从此不同。 日子也可以漫长而有节奏,一个人也是很享受的时光 。
而那些看似维持着你的大学生涯的各种社交关系,有时候是不堪一击的。
一个人可以很快,一个人也可以做得很好。
这时我跟“圈子”的矛盾还未得到解决,心里依然揣着心事。对于从前的几个人,还有我的室友,我还是保持着回避姿势。
但是在这一个月的独行和慢慢沉淀中,我大概获得了重新面对她们的勇气。因为,无论你是不是一个人,你身后如果有糟糕的人际关系未能处理,是很糟心,也是很拖你后腿的一件事。因此,完全地回避不是上策。
我们进行了彻夜长谈,我说了自己的委屈,为此哭得稀里哗啦。我与“圈子”的矛盾也正式解开了。
没有了社交问题的负担,第二天清晨的阳光也变得格外地明亮。
事情得到解决后,我也不会选择回归“圈子”了,细数从前在“圈子”里浪费的时间,我有太多太多的遗憾未能弥补回来。
现在,想吃什么就去买,想去哪里就骑车去逛,随时随地地抱着书学习……不用再跟“圈子”的朋友们打好招呼,不用害怕的罪他们而征求他们的意见,不用你等我、我等你地约好时间,一个人可以高效率,一个人也能够做得很好……这样的感觉有着说不出来的好。
而跟“圈子”里的朋友,已经彼此没有矛盾,没有牵挂,见了面,仅仅点头微笑问个好,很好。
我们可能渐渐明白:
粘在一起,绑在一起的人也许会感到温暖,但是这样的温暖,代价是你们彼此都要燃烧殆尽,若有一方不情愿,那么绑在一起就会是你们永远的束缚。
在大学里,我看到过那些跟我一样参加过闹哄哄的社团的人,也看到过像我一样委屈求全讨好身边朋友的人,他们看似过得精彩无限,实则麻木空虚,讨好着朋友,逢迎着社团,大半夜从热闹的派对上回来,星期天又呼朋引伴地出去……一点一点消耗着不多的时间。
也许你说,即使社交无用,但我们依然不能放弃社交。
这句话没有问题。
可是在一无所有的年纪,谈人脉是靠不住的,你必须有一定的资本,才能织得起庞大的人脉网。但如果你是想通过社交,获得一两段实实在在的友谊,那么这个就是很实际想法了。
经历了“圈子”事件,我也渐渐明白自己的社交初衷,就是希望交到真正的朋友,哪怕是一个,也足以陪伴我在大学里不孤单寂寞。
想起某档节目里一位老师说过:“ 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人喜欢你,你很享受。但是你慢慢会发现,当这世上只有一个人喜欢你的时候,是一件多么踏实而温暖的事。 ”
我想我要的感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而真正的朋友不是找来的,更不是讨好来的,这是不能强求的。慢慢走,边走边看,也许我们是会遇到的,我相信“你是谁,你就会遇见谁”。也许就是对上了某句话,某个眼神,成为最坚实的伙伴。
学期末,我破天荒地参加了毕业学长学姐的座谈会,看着台上星光闪耀的他们,我更加惭愧于之前荒废的时间。从前最不屑一顾的这类报告会,给我上了沉重的一课。
在室友们荒废度日只求考试及格的时候,我在大清早打开了教室的灯,这落于人后的两年,是该画上一个句点了。
期末过后,我的绩点从原来的2开头上升到了3开头,虽然跟许多同学还是差距甚远,但是,希望它是一个良好的开头;我喜欢的写作事业还一直在继续,在谋求了一份网络编辑的工作后,我希望可以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忙忙碌碌的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异地恋的男票面前“作天作地”了,多了一份稳重和安静呢。
你需要知道,大学里,害怕孤独在所难免,但你不必委屈自己迎合任何人:
去做想做的事,去成为想成为的人,
去做没做过的事,去遇见该遇见的人;
我的故事里,暂且没有什么传奇般的转变,但是努力迎头赶上的每一天,大概都是在发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