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的白铜样钱
安徽省凤阳县中都城内一农民建房挖地基时,挖出一陶罐十余斤铜元,其中一枚为白铜样钱,该钱光边,直径2.9厘米,厚0.11厘米,重9克。面文纪值“十文”,外围嘉禾图案,上部铸“宣统三年”,下部“百枚换银币一圆”,两边各有小花一朵。背面,中圈内为“五尾蟠龙”,外为“大清铜元”四字,分布上、下、左、右。该钱设计新颖,制造精致,是钱币中的精品。清代末年,当方孔铜钱难以维持,行将退伍的时候,一种形态新颖的圆形无孔铜币跨进了钱币的行列。这就是公元1900年在广东的机制铜元。由于样式新颖,所以一出世颇受社会欢迎,后因铸造铜元有利可图,各省竞相鼓铸,使市面铜元大增。据史料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为整顿币制,集中铸币权,在天津筹建户部造币总厂。至光绪三十一年五月竣工开铸。所铸光绪元宝铜元,仿照北洋模式。同年户部铸乙巳大清铜币。根据颁布整顿圜法章程确定铜元成色、形制,令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造名为“大清铜元”的新颖铜币。清光绪三十二年铸户部丙午大清铜元。
次年铸丁未纪年大清铜币(此时天津户部造币总厂更名为度支部造币总厂)。清宣统元年(1909年)铸己酉大清宣统年造大清铜币。宣统二年四月,度支部奏定《币制则例》废两改元,确定国币单位名称为“元”,以银为本位,一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五分镍币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宣统三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开铸二分、一分五厘、一厘新式铜元外,还铸有纪值文字分别为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新式铜元。其中二十文、十文有红铜、白铜两种,五文仅红铜一种,二文、一文铜元按币中央有无凿孔,分为有穿和无穿两大类。此枚十文白铜钱,当为宣统三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所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