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古关游记作文450字 急!!!!!!!!! 有才人快来答!!!!

灵宝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好地方,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处。在灵宝市北15公里外的王跺村,有一处圣地叫函谷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三门峡市约70公里,2002年10月3日,趁国庆长假,我们四家骑摩托车去了,因门票要30元一张,嫌贵没有进去,绕到函谷古道上方远眺而归。昨天我们一早驱车到此一游,参观了太初宫、碑林、鸡鸣台、关楼、函关古道等主要景点。

函谷关出名在历史和文化。函谷关在辞海中解释说:关在谷中,深险如函,东至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函谷关地理位置险要,控扼洛阳长安两京,历代为兵家必争之要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

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主要由函谷关关楼景区和太初圣宫景区两大部分组成。景区因“三名”而闻名于世。三名指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

从高速下来,到西门向东走来,感觉近年来变化太大了。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扩建了弘农涧河函谷关段河道治理与景观建设,主要有百万平方米的太极圣湖工程、天下第一书的“道德天书”工程、以老子圣像为主题的老子广场工程和核心景区景观提升工程等,工程投资将达到2.3亿元,占地1545亩。

老子圣像:高达28米,重60吨,紫铜锻造,贴金多达33公斤,总投资2588万元。披肩长发,天庭宽阔、面容和蔼、目光炯炯有神。展示了老子睿智伟岸、庄严静清、可敬可亲的形象,体现了老子和谐智者、道骨仙风的圣哲气质。今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子诞辰纪念日,在函谷关景区分别举行了老子圣像揭彩庆典仪式和老子公祭大会。

天下第一书“道德天书”:左为道经,右为德经。全长365米,高12米,以篆书和行书两种字体雕刻。一块石材的重量是800斤,每块上刻两个字,一***要用5300块石材,这项工程即将完工,建成之后将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

西大门:为景区正门。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年代最早的军事要塞,而且是道家鼻祖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因而被誉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门额上“道家之源”这四个大字即是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玉溪道人)亲笔题写的,权威界定了函谷关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门口这幅对联,上联是“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下联为“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意为自然界始于太初,道德经源于自然。

青灰色门楼:叫朱雀门,上面雕有两只是凤非凤,是鹤非鹤的鸟雀,其为朱雀;朱雀与青龙、白虎、玄武称为四灵,分别镇守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朱雀迎门,预示着开门吉祥,也预祝着来宾吉祥如意。

灵符遗址:灵宝这个地名具有传奇色彩。灵宝夏、商、周是称桃林,秦设桃林县,汉代设弘农郡,隋代恢复成桃林县。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陈王诖府参军田同秀,上奏唐玄宗说:他梦见太上老君在丹凤楼上会见了他,说著经的地方留有一个桃符,谁能得到它,谁能得天下。玄宗命人去挖掘。果然在函谷关令尹喜故宅掘出一块桃木简符,上面刻着这个字,这个是桑树的“桑”的古体。众臣解释为,字形有四个十、一个八组成,说老子可以保佑唐玄宗坐48年天下。唐玄宗听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的宝物,遂将当时的“开元”年号改为“天宝”,把桃林县改为灵宝县,历史上称为“玄宗改元”。玄宗为了表达对老子的无比崇敬之情,特意携贵妃杨玉环来函谷关朝拜老子。

散丹亭:传说老子当年在函谷关著经时,当地闹起了瘟疫,老子用所骑青牛吐出的牛黄炼成丹丸,散发给百姓,使当地免除了一场灾难(老君炼丹的故事即缘于此)。后人为纪念老子散丹救民而修建。

紫气东来:话说函谷关守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见紫气东来,果遇至圣老子。老子有感于尹喜的执着求教,允诺将圣智著书五千言。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楼”。此楼民国年间毁于兵火。现在所能看到的是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紫气东来”这一成语源出于此。春联横批、庭院门楣上都会写上“紫气东来”,希望有贵客登临,洪福满门,图个吉祥。

太初宫景区庙宇,左为三清殿。三清即:太清——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玉清——盘古公,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灵宝天尊。右为三皇殿:三皇即:天皇——伏羲青帝,发明先天八卦,被誉为“八卦祖师”;地皇——神农炎帝,发明草药,耕种五谷;人皇——轩辕皇帝,开创文化,发明文字,被誉为“人文初祖”。

主殿就是老子著经处——太初宫:它是函谷关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西周,历经唐元明清各代翻修,现存建筑为元代的风格。殿门口有两通石碑,分别为元大德四年(1300年)和清顺治十年(1653年)翻修此殿时留下的,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还有一大明成化十年铸造的一口大钟。我们看到的太初宫,有唐代遗留下来的柱石,有元代遗留下来的木架结构工艺,有清代修复的梁记。唐朝的两块柱础石的花纹是不一样的,西侧为莲花状,东侧为石鼓状,道教中莲为阴,鼓为阳,老子《道德经》中多次提到阴阳,由此我们得知,早在唐代,人们就已经对老子哲学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运用到了太初宫的建筑艺术中去,对于老子来说,这也是后人对他的一种纪念。殿内供奉三尊像,中间为老子著经坐像,左为老子书童徐甲,右为关令尹喜。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于春秋末年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鹿邑县太清宫乡。曾任周朝守藏室史,管理周王室藏书,后因周室内乱,诸候纷争,老子便决定辞官西渡归隐,途经函谷关在这里停留五个月,将一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做了一翻总结,上升为理论,留下了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东西墙壁上为《道德经》全文,上、下两篇***81章,全文73次提到“道”,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通篇内容涉及天、地、人三个方面,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万事都应当顺应天道,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和谐。作为中国国教的道教最早的典籍,它整整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

函谷关大道院:它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一座仿秦汉建筑道院。殿中神像***有36尊,核心思想倡导宗教平等,追求文化融合。殿内同时供奉有老子,孔子,释加牟尼,这三家文化相互斗争、融合、渗透,构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根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三教合一”的局面。东西两侧为道教中的八仙和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