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性别意识探微
周敦颐性别意识探微
用敦颐开显宋明道学之源头活水,世人对其研究甚多,却鲜有就其性别思想进行研究者。本文通过对《太极图说》和《通书》两书的分析概括其性别思想为:阴阳交感,化生万物;阳健阴顺,阳尊阴年;阴阳理而后和。显然,孔子以来的前儒家性别意识是周敦颐性别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同时这些思想也对后世宋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性别意识
被尊为?道学宗主?的周敦颐开显宋明道学之活水源头,其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构建儒学之形上本体,并以阴阳五行之理贯之天人,首发宋儒心性义理学之端。世人对其研究甚多,但极少有人涉及到他的性别思想。而实际上,他的两本主要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性别意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其两本著作来探讨其性别思想如何上承前儒,并具有自己的理论特征以及周敦颐的性别思想对后世宋儒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阴阳交感,化生万物
《宋史?周敦颐传》中言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显然,《太极图说》探究的是宇宙的本源及万物与人的生成过程。其宇宙生成图式可用?太极?阴阳?五行?万物?来表示。从中可看出他所推测的宇宙生成是由最原始的?无极而太极?开始的,?无极而太极?是混沌而无形无限的原始物质,也是万物存有的最终根源。天地的本源是太极,而太极乃是无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根本,分化出阴阳二气。二气的交互作用就生出五行,五行相互配合而形成四时与天地万物。由此可看出,在这一图说中,上溯宇宙本源,下极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整个宇宙变化过程被包含在其中。同时,在此过程中,离不开阴阳的交互感通作用,?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在这里干与坤,阴与阳是作为对等的词而提出,孤阴,孤阳或阳与阳,阴与阴都是不能化生万物。即从宇宙生成论的高度和意义上谈阴阳因相互差异而相互需要,相互补充,即阴阳的相交相生,相生相济。
同时在《通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周敦颐不少这方面的思想。如在《训化第十一》中有?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成,义也。?《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中引用《易经》中的?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
周敦颐的许多思想都是基于《周易》而阐发的,其对易学的贡献在于将宇宙论和价值形而上学予以通贯融合。《太极图说》就是把易经和道家的学说相配合,并吸收儒家及汉代?五行?说、?德合天地?说。对周敦颐的这种强调阴阳的交互感通,阴阳的相生相济的性别意识特征同样无疑是受到《周易》及中国传统思想中性别意识的深刻影响。
《易经》中很注重阴阳爻有无交感呼应,有则吉通,无则悔吝。《成》卦中指出:?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泰》卦中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也。?《睽》卦说:?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用,大矣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正因为有对立才有协调统一的可能性。老子更是贵柔崇阴,在《老子》一书中直接提到阴阳仅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句。这强调的是万物以阴柔为根本,阴阳同时存在,两者互相影响可达到中和。董仲舒说:?天地之阴阳当男女,人之男女当阴阳?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已经把男女关系理解为相反应合关系,正是由于男女两性根本性的差异才存在相互感应,才有变化和生成的可能性。?阳遇阴则通,遇阳则阻。?
二、阳健阴顺,阳尊阴卑
透过周敦颐的两本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我们还可以看出其性别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阳健阴顺,阳尊阴卑。在《太极图说》中他将性别不平等思想上升到宇宙论的高度。首先将男子与天(干)相联结,女子与地(坤)相联结,?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朱熹解义日?干男坤女,以气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极也。?阳而健者成男,则父之道也;阴而顺者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气聚成形,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而人物生生,变化无穷矣。自男女而观之,则男女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极也。?在这里?太极?是形而上之道也,属道之体;?阴阳?是形而下之器也,属道之用也。应用到人际间则?男?、?父?对应的是?阳?,阳则刚健,这是为父之道;?女?、?母?对应的是?阴?,阴则柔顺,这则是为母之道。周敦颐最后在《太极图说》中继续指出?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朱熹解释为?阳也,刚也,仁也,物之始也;阴也,柔也,义也,物之终也。?在天地之间,所有的纲纪造化流行都涵盖其内。
阴阳,干坤这显然是受到《周易》以及儒家对阴阳等级秩序的强调这一性别意识特征的影响。《周易》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性别意识之源。《庄子?天下篇》一言以蔽之:?《易》以道阴阳。?《易经》体系由64卦384爻构成。除干坤二卦外每一卦构架的基础是一与?两个符号,即阳爻和阴爻。相传伏羲画八卦符号,一与?可能表示男女两性区别。有学者指出,这两个符号是《周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原初、单一的?性别?等级符号。一与一重叠组合而成卦,每一卦中6爻的数学排列组合表征着阴爻与阳爻的特定内在关系。阴与阳的协调是易卦成为统一体的基础。上经始于干坤,终于坎离。?干坤者,阴阳之本始,万物之祖宗,故为上篇之始而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始终万物,故以《坎》、《离》为上篇之终也。?下经34卦从咸恒开始到既济未济结束。成为交感,可喻为男女婚配交感;恒为恒久,可喻为男女白头到老。根据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自然界的高下秩序推广到社会特别是男女两性尊卑秩序。即以自然界的理想和谐有序证明人类社会等级秩序的合理性。男女的刚柔、动静、强弱、外内决定了双方各自的尊卑、高下、贵贱、主从的社会人事权力关系。《易传》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说卦》)?天尊地卑,干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干道成男,坤道成女。?(《系辞上传》)?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坤卦?文言》)
对于《周易》中所强调的阴阳?有序?,阳尊阴卑的一面儒家一直进行了继承并不断地发挥。如孔子和他的门徒及其绵绵不断的再传弟子们将《周易》、《礼记》等典藉的精髓要义进行解读和再阐释,并赋予符合当时要求的新性别意义。孔子与女子对话不多,谈论女子的话语亦不多,唯有?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句千古流传。孟子指出?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介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介,无违夫子!?以顺为政者。妾妇之道也。?班昭《女诫,敬顺第三》指出?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
宋代的新儒家继承并发展了历代儒家及周敦颐的这些性别思想,同时更有不少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宋代儒家对女性贬抑以及对女性系列规范的强化和体系化,女性的地位更为下降。如周敦颐的弟子程颐有不少关于性别不平等的论述。程颐将他的性别差异思想溶入对《易》的解释。对卦象?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他解释为?阳居五,在外也;阴居二,处内也;男女各得其正位也。尊卑内外之道,正合天地阴阳之大义也。?他对男女之别进行了如下表述:?夫以顺从为恒者,妇人之道,在妇人则为贞,故吉;若丈夫而以顺从于人为恒,则失其刚阳之正,乃凶也。?阳上阴下,得尊卑之正。男女各得其正,亦得位也。?司马光在其家训中继续对这方面的思想作形而上的论证,他在《家范?训子孙》中:?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日无盈亏,月有圆缺。阳唱而生物,阴和而成物。故妇人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也。?朱熹在《近思录》卷12中重申性别之间的区别和不平等:?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倡随之理,此常理也。若循情肆欲惟说是动,男牵欲而失其刚,妇狃说而忘其顺,则凶,而无所利矣。?
三、阴阳理而后和
周敦颐强调阳尊阴卑,目的在于遵循这种阴阳之理夫妇之道而达到?和?即?阴阳理而后和?。
夫妇关系被儒家认为是?五伦?之首:?《易》始夫妇?,?人道之始,造端夫妇?。因此,夫妇之道,向来受到儒家的重视,将之视为各种伦理秩序建立的基石。《周易?序卦》指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礼记?昏义》中:?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儒家对于夫妇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以男尊女卑为前提而建立的。所谓?夫妇有别?,?别?就是分别尊卑。《白虎通义》解释夫妇,?夫妇者何谓也?夫者,扶也,扶以人道者也;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夫者,扶也,以道接扶;妇者,服也,以礼屈服。?周敦颐承继了儒家对夫妇之道的规范,并指出:?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礼先而乐后。?朱熹在注解中指出?此?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之意,程子论?敬则自然和乐?,亦此理也。学者不知持敬,而务为和乐,鲜不流于慢者。?可见,朱熹对于夫妇关系强调的是伦理道德,夫妇之间的相敬如宾不留于宴昵之私,这与他的持敬的修养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周敦颐所谓的?阴阳理而后和?、?夫夫妇妇各得其理然后和?中的理是遵循一贯的?夫尊妇卑?夫义妇顺?之理。他在《通书?乐上第十七》中继续指出:?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三纲者,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也。畴,类也。九畴,见洪范。若,顺也。此所谓理而后和也。?显然,他以?正礼乐,明五伦?的严肃态度重申了?君臣?父子?夫妇?的三纲。?夫为妻纲?是汉儒董仲舒所发展的先秦儒家夫妇之伦,强调?夫尊妇卑?的先天道德定位,妻完全是为了配合夫的存在而存在。这种绝对统治和服从的秩序就像天地阴阳一样出于天意不可改变。?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君与臣、夫与妻皆为阳与阴的关系,而? *** 无所独行?阴兼功于阳?,故?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也就是说,阴是为阳服务的,须顺从于阳。妻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总是被兼于夫。程颐明显受周敦颐的影响。他在回答?如何是道?时说:?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妇上求。?即通过对秩序关系的体认来把握?道?。?夫妇常正之道?,?男女之际当以正礼。?认为夫唱妇随是一条?永恒的原则?。在一篇为他父亲写的墓志铭中声称他的家里遵从了这样的训诫?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朱熹在《论阿梁狱情札子》中指出:?夫人道莫大于三纲,而夫妇为之首。?他对夫妇伦理的论述主要见于《小学》中。他从古代经典和晚近的著作中选出强调婚姻严肃性的段落,重申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强调妻子应服从并忠实于丈夫,还强调男女之隔的原则。他引用礼仪经典中的儒家之论?妇人,伏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夫,适人从夫,夫死从子。?
周敦颐在人伦理思方面没有也不可能跳出传统对人伦秩序?位?的强调。在面对具体的夫妇之伦时依然注重各安其位,各尽其道,?夫尊妇卑?夫义妇顺?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礼记》语)。但我们也应更多地看到周敦颐对阴阳之理的强调是为保?太和?。《周易?干,彖传》?保合太和。?朱熹注曰:?大音泰,后同。大和,阴阳会合冲之气也。?周敦颐提出?天地之气感而太和。?天地之气主要是阴阳二气,此二气处于最高的和谐状态即为?太和?,那么实践到人的层次则同样?阴阳各得其理,然后二气和?,礼则理,理则和,人伦关系无不理则和,?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在周敦颐看来,涵盖天地人的宇宙内部机制中,以干健为统率,以坤顺为从属,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协调动静,***同构成天人整体的和谐,正是由?小和?(夫妇之和)推及?大和?(天下之和)。?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则谓物之可视以为法者,犹俗言则例、则样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心不诚,则身不可正;亲不和,则家不可齐。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亲者难处,疏者易裁,然不先其难,亦未有能其易者。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显然,周敦颐把家庭的问题归咎于女子。传统社会中,只有男人才有?齐家?治国?一说,男人看待家中的妻妾,就像皇帝看待国中的臣民。国之不治,是由于臣民不服管束,?家人离,必起于妇人?,夫能否驭妻,妻能否服从夫,上升到关乎兴亡的高度来认识。因此要逐步把她们调理到?无欲,主静?的道德境界。对于?家人离,必起于妇人?的这种思想,在《诗经》中就包含了这样的训诫:?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与朱熹同时代的袁采也把女子说成是缺乏基本的伦理道德品质。声称正是由于女子少公益公平之心而引起家庭的不和,并把妻妾和女儿们描述为?多褊急、狠、愎、暴忍、残刻又不知古今道理。?朱熹同样在《近思录》中强调?家人离,必起于妇人?。并在《小学》中说妻妾间不和所引起的灾难就如同遭了强盗的一次抢劫。这些儒家正是本于?妇人易使家人不和?之思想而强调妇人应安于主内职分,安于其卑之位,而达到家和国和天下和。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周敦颐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宋明理学的开山之师承继了历代儒家一贯的性别思想,并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来强调阳尊阴卑,阳健阴顺,扶阳抑阴和夫为妻纲以及阴阳交感,化生万物;阴阳和合互补,相互需要。他的这种性别思想无疑也影响着他的弟子二程以及后来的朱熹。特别是其?主静无欲?的人生论,经由张载的发展,演绎为?存天理,灭人欲?。自清代戴震提出?以理杀人?以来,几百年间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这主要是由于将?无欲?、?主静?教条化、绝对化,再加上封建社会内部自身的痼疾,?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效应背离其原始的主旨而走向反动,成为封建统治的帮凶,同时其所开启的宋明理学加重了对女性的规范和贬抑,这些恐怕是周敦颐始料不及的。但其对阴阳相互需要,阴阳理而达最高和谐境界的?太和?状态的强调的思想无疑对现代如何促进两性和谐,最终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启发,也为现代女性学提供新的世界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