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韩剧和韩国电影之间是天堂与地狱的差距?
题材上,韩国电影与韩剧截然不同,什么绝症梗、伦理乱局、虐爱情长……几乎全无踪影。《鸣梁海战》的主角并非“都教授”、“千颂伊”们,而是与大导朴赞郁携手成名的老鸟―年过五十、一脸褶子、体重已再创新高的崔岷植。
此前默默无闻的导演金韩民,将这部爱国主题电影,讲成了一场波诡云谲、并不那么“政治正确”的惊险悬念故事:16世纪末,朝鲜朝野动荡不安,日益年老的李舜臣及其领导的朝鲜海军处境极为艰难―外有气势汹汹、军力数十倍于己的日本军队,内有复杂阴暗、越搅越浑的政治斗争。危难之际,李舜臣不惜推行冷血政策,杀逃兵、严军纪,却依然不能挽回主舰“龟船”在开战前被焚毁的厄运。
在悲壮凄厉的气氛和强大悬念的支撑下,这部两个多小时的长片全程无尿点。“民族英雄”尽管英明勇猛,却也会恐惧、困惑、冷酷,以及自我怀疑。 南北分裂这一民族之痛,也是韩国电影的重要主题,有《太极旗飘扬》、《***同警备区》、《高地战》等基调悲怆的名作,也有更为多样化的新鲜处理。
韩国电影的跳跃式发展自然需仰赖创作者的天才,但更与政府积极扶持、采用分级制、弃用审查制度、鼓励以市场为导向有关。
产业整体的繁荣,带动了韩国电影的多样化发展,也培养了观众的广泛口味。“铁肩担道义”式的社会问题片和追求深度及创意的文艺片不断浮出水面,同样体现出极高的素质,也频频获得国内好评―前者包括关注侵害少儿的《素媛》、《熔炉》,体现历史伤痕的《杀人回忆》,暴露民族问题的《黄海》等;后者则由李沧东、金基德、洪尚秀等扬名国际的大导坐镇,以韩式诗意/禅味闻名于世。
当年未映先红的《辩护人》,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为人物原型,讲述上世纪韩国军政府治下,平民律师追寻司法正义的故事。该片不仅票房颇佳,更推动了片中所指的“釜林事件”的重审,使几位当年的参与者获得了更公正的判决。中国观众因此盛赞其为“改变了现实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