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学管理》中的一个案例:诸葛亮运筹退敌

1.胸怀大志。

《三国志*诸葛亮传》:好为梁父吟;每自比於管仲、乐毅。

2.胆识非凡。

《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3.务实。

《三国志*诸葛亮传》: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纵观丞相一生,每一言皆有的放矢、切中有害,掌权十余年治实不治名,一举一动掷地有声。易先生在《百年孤独》里也提到丞相的务实精神:二帝并尊。

4.信念坚定。

执着兴复汉室的信念,悲壮地北伐,一直至死。

5.忠贞不二。

一生献给先主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恪尽职守。

先主时,“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诸葛亮传》);后主时,“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三国志*诸葛亮传》),从未有疏漏。

7.清廉。

《三国志*诸葛亮传》:“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产。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8.公正。

《三国志*诸葛亮传》: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9.勤于思考。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10.不畏困难。

丞相蹈一州之土主动对抗强魏十倍之地,系蜀国安危于一身,而从未退缩。

作者:酥羔羊 回复日期:2007-10-13 11:30:58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十大功劳

1.隆重对策。

千古一对隆中对,给迷茫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期的极具眼力的战略规划,并直接影响了天下三分之势。

2.促使孙刘联盟,挽救了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的刘备集团。

《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3.后勤部长,夕日萧何对高祖之功。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4.吴蜀通好。

先主驾崩后,丞相顾全大局,摒弃两国恩怨,与吴修好,创建了极其有利的外部政治环境。

5.平南。

《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稳定了内部政治环境,为北伐除去后顾之忧;并使之后几十年南方平稳安定。

6.北伐,以攻为守,以弱攻强,变被动为主动,集国内人心于一处。

7.治国。

丞相治国,惊世骇俗,无人能及,可谓稀世一时,亦丞相人生之最高点。

《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8.提拔人才。

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杰出人才皆由丞相扶持而成。

9.治军。

《三国志*诸葛亮传 裴松之注引袁子语》: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三国志*诸葛亮传》: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10.军事发明。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作者:酥羔羊 回复日期:2007-10-13 11:32:01

破阵子 悲古来豪杰兼怀丞相

梦里江山何处,玉萧吹醒寒楼。当日气盖图北策,今夜悲歌涯作舟。阳关万里秋。

辛岁庚年易去,草枯潘鬓难收。最是英雄多寂寥,谁道风流更自愁。空余渭水流。

作者:酥羔羊 回复日期:2007-10-13 11:33:23

诸葛亮的发明 (绝对经典)

1、连发弩

这是诸葛亮出山后发明的第一样作战兵器。以往的弩一次只能发一支箭,十分不便。诸葛亮发明的连发弩一次竟能发六支!!! 连发弩比一般的弩稍宽,射箭时平射,杀伤力极高。

2、八阵图(又名八卦阵)

这是诸葛亮出山后自己创造的兵阵,他称之为八卦兵阵。士兵排列为八卦形,八门入,八门出。此阵不易破解,善於迷惑敌人。诸葛亮后来又多次改造此阵,并由兵阵演化为石阵、马阵。

3、孔明棋

早在隆中时,诸葛亮就打算发明一种棋。公元228年,蜀国南方暴乱。诸葛亮作为一国之相,决定亲自率兵前往征讨。然而,情况并没那麼好:南方的气候令士兵难以适应。加之军中无趣,南王孟获久久不肯归服。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发明了孔明棋来活跃士兵烦闷的心。孔明棋规则简单,是一种智力游戏。

4、火兽

诸葛亮平定南方时,曾遭一败仗:南王孟获以兽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兽大败赵云和魏延的兵马。诸葛亮灵机一动,他想到了野兽怕火。於是数日后,他发明了一种外型似兽,朱红色,能喷火的武器来对付孟获的兽兵。

5、搭桥枪

诸葛亮平定南方之后,决定挥师北上,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通往北方的地形极其艰难,山多河多。爬山还好,关键是渡河:士兵们每次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搭桥。诸葛亮也为此苦恼。一日,他联想到古人如何造镰钩,从而发明出了搭桥枪。搭桥枪的枪杆和红缨枪一样长,枪头程螺状(有点像现在的螺丝刀)。

6、孔明灯

这是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困于平阳时所发明的一种用来向救兵传递信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

7、木牛流马

这是诸葛亮五出祁山时为了方便运量而发明的一种运量工具。据史料记载,应该是五出祁山用流马,六出祁山用木牛。木牛流马善於上坡下坡,收粮等。其构造极其像牛、马。腿由粗木制成。内有一绳,绳头接舌,绳尾接腿。每行20里扭转舌头一次,方能再行。

作者:酥羔羊 回复日期:2007-10-13 11:36:47

《诸葛亮集》中收录着一封个人觉得很诡异的信:“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於雒城之分,主於将帅,多凶少吉。”而这个预言的不幸应验更加深了这种神秘的色彩。太乙为我国古代三大秘术太乙、奇门、六壬之首,是古代高层次的预测学。

罡星是指北斗七星斗柄上的三颗星,古代占星术中有斗柄所指处吉、所坐处凶的说法。太白是指金星,主刑杀。丞相又在《兵法秘诀》中提到:“镇星所在之宿,其国不可伐。又彗星见大明,臣下纵横,民流亡无所食,父子死离,夫妇不相得。四维有流星,前如瓮,后如火,光景天,如雷声,名曰天狗。其下饥荒,民疾疫,群臣死。流星东北行,名天冈。天海之口,必有大水土功。又四维有流星,入以后有白气如云,状如车轮,是谓啮食。其下大兵,中国多盗贼。又有星如斗,见北斗,名为旬始。天下大乱,诸侯争雄。”

镇星是指土星,是占卜天子吉凶的星宿。彗孛客星等在古代被认为是异星,古人还给他们起了不同的名称。综合以上文字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的丞相所掌握的天文学知识包括四个方面,按《史记.天官书》的分类分别是:经星、五纬、异星、云气。

经星分作五宫,记述三垣二十八宿等恒星。五纬记木、火、土、金、水五行星。《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对丞相所提到的流星也有记载,书中说:天狗,形状如同一颗大流星,伴随有隆隆声,落在地上,形状如狗。远望去火光炎炎,上冲天际。方圆有数顷地大小,上端尖锐处呈黄色,象征千里之内有破军杀将的事发生。旬始,出现于北斗星旁,形状如同雄鸡。星怒时有芒角,星为青黑色,形状如同伏鳖。可见丞相对前人天文观测记录的关注和熟识。

怎样得知丞相对三垣二十八宿恒星和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十分了解呢?让我们来看《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的一些文字片断:

“月与五星自西而东顺入于太微垣中,循轨道运行。察看它们走过的路径,停留在某星旁,世间与该星对应的官员就会被天子杀掉。月与五星自东而西逆入于太微垣,若不循轨道运行,按照它们所陵犯的星名占卜吉凶。”

“荧惑运行的规律是,出地后自西向东行,经过十六舍后停止,向西逆行二舍,约经六旬的时间,重又向东行,经过数十舍,约十个月后从西方隐入地下;在地下伏行五个月后,从东方出现。若自西方出现名为反明,对人君不利。向东行快,向西行慢,东行每日行一度半。荧惑向东行急,有兵聚于东;向西行急,有兵聚于西;向南北行急,有兵聚于南北。用于占卜战争,顺荧惑所行用兵的必胜,逆荧惑所行用兵的则败。荧惑随太白而行,军事有忧患;离太白而去,主退军。行于太白以北,有军队分营;行于太白以南,有偏将出战。当荧惑运行时,太白星自后追及荧惑,有军队被击败,将军被杀的事发生。荧惑星停留或陵犯太微垣、轩辕座、营室宿,对人君不利。”

“镇星每年行过一宿,二十八年绕一周,停留处,对相应国有利。不应当停留而停留,或者已经离去重又返回来,返回之后便停留下来,是相应国领土扩大的征兆,否则,得子女玉帛。若镇星应当停留而不停留,既已停留,又东西来去,相应国有丧失领土的灾祸,否则,失子女玉帛,不可以举办大事,用兵于敌。镇星停留得久,相应国的福气大;短暂,福气小。镇星又名地侯,主占卜收成好坏。每年运行度,每日运行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镇星停留的地方,五星都相从聚集于同一舍之中,下面相应的国家可以重厚之德得天下。镇星早出,为王者不安;晚出,有战事不得息。镇星色黄,有九芒,五音与黄钟宫相配。若失次而行超前二三宿称为赢,象征君主有命不能实行,否则预示有大水灾。若失次而行落后二三宿称为缩,预示以后有悲戚事发生,当年阴阳不和,冬至阴不复,夏至阳不复,不然就会有天裂地动事发生。”

“五星早出的称为赢,赢者为客星。晚出者称为缩,缩者为主人星。五星赢缩失次,天必有反应,由北斗的杓星失常显示出来。星同舍为会合。相陵犯为斗,斗者相距七寸以内,预示的祸事必然发生。”

“太白星运行失常,按照所经行的次舍推断对应国家的吉凶。太白星出现后行经十八舍,凡需二百四十日而隐入地下。若从东方隐入地下,在地下行经十一舍,需一百三十日;从西方隐入地下,则在地下行经三舍,需十六日,然后重新出现。应当出现而不出现,或者应当隐入地下而不入,都称为失舍。与太白失舍相应的国度,若没有军队被击败,必有国君被篡位的事件发生。应当出现时不出现,不应当隐入时隐入地下,预兆着天下将干戈停息,不再有战争了。兵若在外,应该返回本国。不应当出现而出现,应当隐入地下而不隐入,预兆天下将要发生战争,有国家被战争所击破。太白星按期出现,对应的国家必昌盛。出于东方与东方国相对应,入于东方与北方国相对应;出于西方与西方国相对应,入于西方与南方国相对应。在某处停留得久,对应方向获吉利;停留得短暂,对应方向不吉利。”

……

这些文字很枯燥吧,所以我只引用了很少一部分,但它充分说明了古人观察天象以判断战争吉凶和国家兴亡的事实。古代天文学的政治、军事价值远远大于科学价值,所以丞相夜观乾象以占卜前线的战况,所以他将天象昭示的祸福写进兵法。古人的占星之法在现在看来自然是没有科学性可言,但他们对星体运行规律的了解之详细又实在令人吃惊。将漫天繁星的变幻铭记于心,从星辰的光芒中解读命运,这是丞相确确实实掌握的一项本领。

如果说以上只能证明丞相对前人天文著作的涉猎和对星体运行规律的熟悉,那么他的另一篇文章则可以证明他在天文学领域的独立研究和取得的比较先进的成果。那就是丞相的《二十八宿分野》,文字较长我就不引用了。我国古代从西周开始按照二十八宿和十二干来划分天区,但直到详细而权威的《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时,二十八宿分野都是按照大致的州域划分,没有像丞相所记录的城池郡县分野详细位置的考证。唐代李淳风所撰《晋书.天文志》卷上“州郡躔次”章中介绍分野方案时才出现了和丞相所说相同的文字,前面还有这样一句话:“陈卓、范蠡、鬼谷先生、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并云”。

陈卓曾担任过东吴、西晋和东晋三朝的太史令,又汇总了古代最重要的三派星占学的星图;张衡留下了《灵宪》等天学著作,又造过演示天象和预报地震的仪器。其他人在天文学界仿佛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根据李淳风的引用,我们推测他们也许也曾有过天学著作传世。而不管丞相有没有写过天文学方面的著作,他在研究、发展前人理论成果和进行细致的考证方面都确实做出了努力。不能说他的理论是独一无二的,但应该说在当时是先进的,不能说他的研究是空前绝后的,但应该说他的成果是科学的。

作者:酥羔羊 回复日期:2007-10-13 11:37:45

权做丁亥年祭文的杂文

台风来了。

窗外的雨一阵阵哗哗地想着,猛烈的风吹动着屋内的烛光不停地摇曳。

又是一年过去了,逝去的日子像流水划过指尖,不知不觉间,却到了八月廿八日。尽管心里很早就知道这一天,但是迟迟没有准备纪念的文字,非得拖到了这一天真真地来临了,才像是被逼着写出点字来。怕过八月廿八,正如那一千七百七十三年前一样,这个日子在今天看来是再吉利不过了,可是却凝着永远的痛,一种永远无法平息的痛。

到底该做些什么呢?曾有个设想,改编段哀哀戚戚的越剧,唱出来,却嫌太轻;像前些年那样正儿八经地写篇祭文,是早已没那个心境和精力了。正巧着前日央视直播了中京三团新版的《泸水彝山》,看的时候就不禁想,不如借此为机,连带着评论对新版的感受,作篇杂文,权作是今年的祭文。至于那自己改写的一段越剧,容后慢慢再呈。

“奸巧”、“老谋深算”,这些词,若是放在别处,说什么我也不会把它们与丞相联系到一起的,在《泸水彝山》中,对手方用这样的词来评价他,仔细想想,却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被孔明抓了放,放了抓,抓了再放四次的人,肯定会认为对方统帅在用“奸”计,否则我堂堂的彝家之王,孔武有力,焉能被四擒四纵?有了“奸”,自然也就是“巧”的了,于是便有了“诸葛纵然多奸巧”的词。至于“老谋深算”,仔细推敲,其实原本就并非是个贬义词。四十五岁的孔明纵然还谈不上是“老”,但毕竟岁月无情,年华易逝,军旅催人老。一个不再年轻的人,再加上运筹帷幄的形态,“老谋深算”就跃然纸上了,尽管从我本心来说,依旧是无法接受用这个词来评价丞相的。

“泸水咆哮恶浪高,波涛滚滚湿征袍。胸中拟就出师表,驱兵万里征不毛。酬先帝,情未了,要安周鼎兴汉朝,愿南天化干戈星明月皎。”这是新版新加上的一段,表现的是在渡泸水的途中。以前这一段就是关索和几个士兵在那里划船,一直划到庄王庙开始。这新版可华丽多了,加了华盖,加了王平等将,更重要的是,加了丞相这些个唱段。说实话,唱词编得有些诡异,尤其是“酬先帝,情未了”这句,唱得真是非常之好听,可你细细看看这词,怎么看怎么感觉像是某人要怎么怎么了,所以“情未了”;还有后面那句“要安周鼎兴汉朝”,“兴汉朝”且不论,可这“安周鼎”就不太对了,若安的是周鼎,兴的怎么能是汉朝呢?虽有瑕疵,但从京剧的角度看,还应该算是很不错的了。

加这段或许是为了强调突出丞相与那些普通的士卒们一样,趁着“月黑风高”之时,偷渡泸水吧。“十万军夜渡泸水南天未晓,庄王庙叩罢先贤晨钟才敲。”一夜渡泸水,刚过南岸到了庄王庙,尚未安歇,就先拜祭神灵。或许对于正处在年富力强时期的孔明来说,整夜整夜地熬,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即便是好几夜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也能打理起百倍的精神,处理冗杂的军务和源源不断从成都运来的国家大事。自从先帝驾崩后,孔明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很多。“事无大小,咸决于亮”,三年以来,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得以休养生息,而这背后,是丞相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啊。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又兼是幼主的相父,他本可以舒舒服服地在成都过着安乐日子,地方叛乱这种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几员大将去处理,不用亲自身涉险地,去冒被烟瘴侵害身体的危险。但诸葛亮却完全没有这样做。他带着“攻心为上”的战略,来到了南方,面对顽固的南王,一再地施怀柔之策,四擒四纵,以表诚心,可孟获却是铁了心肠地一战再战。

毒泉之计,在一员大将和数千名汉军性命垂危之际,却将御赐给自己的解毒药用在了仇家之身。或许这只是一个计谋,因为他看出了孟齐身份的不同寻常,但即便是这样,下这个抉择还是需要很大的决心的。魏延怨愤,孟齐惊诧,救活了祝来,却是个不知好歹的,几番表诚心却似都是对牛弹琴。孟齐亲见丞相宽厚仁慈,自告奋勇为汉军带路寻找解毒灵草,丞相深受感动,表明愿一同前往,哪怕山深林密、坡陡路滑。一起寻找灵草的过程,也是双方互相感受到对方人格魅力的过程。孟齐虽是当地人,熟悉山路,但作为大王的亲姊,平时或许养尊处优,并不惯于走山路。而孔明,更是一文弱书生,地形也不熟悉。孟齐要将唯一的一根柱杖让给他,孔明却拒绝了,两人你推我让了半天,最终孟齐拗不过孔明,只好自己用了。原本那山路就崎岖难行,有柱杖的孟齐都走得步履维艰,气喘吁吁,何况是赤手空拳的孔明呢?在一处险要的山坡,孔明摔到在地,但坚持走完了余下的路途。灵草找到了,两家的仇怨也进一步化解了。

孟获不甘心再次失败,与祝融夫人商量着用诈降之计,夫妻二人,里应外合,一烧蜀军粮草,二来刺杀汉军统帅,三破中军重地。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孔明早已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安排妥当,诈降只能是自投罗网,作茧自缚。但这次放走这夫妻二人,却使得祝融夫人感受到了这位大汉丞相的人格魅力,使她最终劝孟获罢兵和好,不要再战,在劝祝融时,孔明发挥了他那优秀的口才,更主要的是一片诚心,感化了祝融。并不责怪他们想要刺杀自己的罪行,相反的,却是有些为他们开脱的涵义在其中,像什么“先礼后兵”,这真正是一语双关了。随后丞相表明自己的心迹,“出征为的是南疆安定,若要杀人又何必五纵六擒”,使得祝融不得不感到是自己错怪了汉军,并决心回去劝说大王罢兵和好。

孟获执迷不悟,自以为借来了刀枪不入的藤甲兵就能胜券在握,一雪前耻。为了阻止他,孟齐残死疆场,但已经迟了。而对于汉军来说,汹涌的藤甲兵如潮水一般,吞噬着他们的生命。作为最高决策者,诸葛亮并非无计可施,连孟齐都能看出的藤甲兵致命的弱点,平生最擅用火攻的孔明怎能不知,但他更清楚火攻之后的后果,藤甲兵是被消灭了,孟获是可以再次被擒,可是却会激起彝人对汉军的仇恨,他数月来的苦心就全白费了,一片心血付汪洋,南疆永远不会安定,这不是他的初衷。因而他不愿、不肯、不能、不忍……

但成都幼主传来的消息却让他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孙曹两路人马趁蜀中空虚,借机发兵来袭,这边又被藤甲兵死死地拖住,万般无奈之际,他才忍痛颤抖着强说“烧烧烧”。藤甲兵阵霎时火海一片,全军覆灭,孟获七番被擒。

报知汉军大获全胜,孔明脸上毫无喜色,闻听孟齐身亡,他却悲伤不已。为了这场战争,已经牺牲了太多的人了,何时才是个头呢?孔明大度地处理一场关索与孟获间的矛盾,使孟获顿时幡然悔悟。祭江是整出戏最煽情的部分。用面粉裹着牛羊头塑造成人头状代替实物,真情实感地告慰亡灵,都令人感慨不已。

这场战争耗费了诸葛亮太多的时间、精力,还有健康。出兵之前,王连就曾以南蛮之地多烟瘴劝谏丞相不要亲自冒险。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并日而食,这些更给他的身体带来沉重的负荷。祭江是在火烧藤甲兵之后,此时孔明的情感无疑是在最高峰,太多的忧虑、愁闷、悲戚在心中郁积了太久。对着滚滚的泸水,三行跪拜之礼,他需要旁人的搀扶才勉强立起来;祭洒亡灵,孔明已无法撑持住自己了,酒樽砰然落地,他一手扶着昏眩的头,一手仍执着到抓紧着羽扇,整个人向后仰倒,一旁的关索吓坏了,赶紧过来扶住丞相。孟获见到此情此景,想到因为这场战争而殇亡的彝汉两家儿男,想到因为自己一意孤行而丧命箭下的亲姐姐,想到诸葛丞相为使两家和好而耗尽心血,被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浪费,他不禁悔恨万千,跪在丞相面前,连称自己有罪。缓过劲来的孔明双手将孟获扶起。在祭奠亡灵的时候,他把所有的责任都一个人承担了下来。“只怨我诸葛无才辅汉鼎,只怨我诸葛无能阻刀兵,只怨我诸葛无智安百姓,只怨我诸葛无德救苍生,空负先帝托重任,空怀鞠躬尽瘁心,生灵涂炭祸百姓,若要责若要惩就对我诸葛孔明!”这些话,让人听了真的只想哭,这哪里是他的错呀!非但毫无过错,而且若非是诸葛孔明,谁能如此大贤大德,宽厚待人,花费了精力、心血、生命,回头来还去承担如此沉重的责任……只能借用整场戏的主题:感天动地汉丞相,真情美德万古扬!

谨以此为祭文,沉痛悼念大汉丞相忠武侯逝世一千七百七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