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关系如何

答:道教最初就是作为一种民间宗教而出现的。所谓民间宗教,是指不为统治阶级所承认,不允许公开传教,只能在民间秘密流传的宗教,因此又称为民间秘密宗教。早期道教,如张角的太平道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道都是在下层民众中流行的,为统治阶级所不承认,因而都属于民间宗教。

道教从民间宗教演变为代表统治阶级利益、为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官方宗教,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种演变是在魏晋时候开始的。东晋道士葛洪为官方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抱朴子》一书中,竭力贬斥民间的原始道教,为迎合上层统治者的需要,从理论上对道教长生成仙思想加以总结和发展,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主张。随后,南北朝的陆修静和寇谦之着手对五斗米道进行改造、整顿,“除去三张伪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北天师道。至此,道教正式演变成为统治者服务的官方宗教。

道教从民间宗教演变为官方宗教,这并不是说它与民间宗教没有关系了。事实上,道教不仅与后来新起的民间秘密宗教关系密切,而且有许多道教支派在民间流传。例如李家道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吴大帝时(222-252),从蜀中传到江南,后来东晋到隋,上下二百余年之间遍及全国各地的“李弘”起义,均与这个道派在民间的传播有一定的关系。

唐宋以后,道教在统治者的大力扶植下,鼎盛一时,但它与民间宗教仍有联系。南宋时期,从旧有的“三山符箓”分化出来的许多新派别,大多便在民间流传。金元时候北方兴起的一些新道派,最初也都是流传于民间的。就拿名重一时的全真道来说,其创教人王重阳在金代就修道于终南山,直到王重阳逝世后的若干年间,全真道也只是在民间流传,未获统治者承认。

明清时期,社会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秘密宗教。以明正德年间(1506-1521)罗祖教的产生为始,至明末时社会上就有数十种民间教派。有清一代,各类教派和会社竟达到数百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不为统治者所承认,反被视作危险的异己力量。有的教派虽获得过官方的承认,但其后因不合统治者的需要而被抛弃。明清时期出现的众多民间宗教,或多或少都受到道教的影响,其中像黄天教、三一教、混元教、红阳教、圆顿教、八卦教、一炷香教、金丹教、黄崖教等等,受道教影响尤深。清末出现的义和团运动,也受到道教的影响。所以,有人认为民间宗教最初基本上就是由道教衍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