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八极拳宗师李书文那样的武功,现在的人怎么练不出来了?

八极拳宗师李书文孟村南良人,八极拳六世传人,师从八极名家黄士海,是近代八极门中的佼佼者,一生多传奇与故事,称一代大师并不为过,其技艺之高让现代人的确望尘莫及。

古人云,上士闻道,勤而修之,是那个年代人们信仰使然,专注于艺业之上,没有现在这种光怪陆离的 社会 诱惑,拒老前辈们说李书文学艺时,离师父家罗疃距离十多里路,来回都是打着上步掌去学艺,天天如此,深受师父赏识,由此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执着和勤奋成就了一代宗师。

现代特别民间学艺者,大多以 娱乐 为主了,太多的诱惑,极少有人专注于艺业了,扯大旗,做虎皮,学点三角猫就自谓大师,让中国武术这一文化瑰宝蒙羞。

前人用勤奋和执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我们应心存敬畏,纳于言,敏于行,切身去体悟和付出,传承好前辈们这份智慧和精神。

在此致敬八极拳的前辈们,您们是一个民族的传奇和骄傲。

不请自来客。

八极拳宗师李书文那样的功夫,为啥现在的人练不出来了。

李书文。

据《沧县志》记载:李书文长得“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

且看一看他的练武方法与事迹。(来这百度百科)。

这一点现代人也完全可以练习。把零散时间用来练拳。

现在练八极的练背靠也是可以靠死一棵树的。打沙袋,练大枪也是可行的。

至于上面的描述,笔者认为具有夸张成分。

这是两则李书文打败外国人的实例。描述的这么详细,甚至用的招式都可以让下面的人看清。看来李前辈还要磨练……笔者认为打可能打过,至于过程纯属瞎编。

好了,以上的东西是为了说明李书文练拳练拳的功夫与辛苦。现代人模仿他的练功方式可以吗?可以,只是再难出来一位李书文。

为啥,因为这是李书文自己的拳,自己的练功方式。就和泰森一样,世间不会再有第二个了。

搞武术是要看先天资质的。让一群人按一个方式练习。总有好坏高下,为啥,有的就是不合适。不合适再练也练不出高级的东西。

就这样。

祝身安体泰福寿安康。

看了上面的几个回答,我只能说为我们国家的国术之发展感到深深的悲哀,一股崇洋媚外的风气挥散不去!你们了解国术吗?不要以为看了几个在网上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人说是大师,你们就都信了!中医,国术这些瑰宝的名声都是被这些渣滓败坏了!

神枪李书文,八极拳的大宗师,居然到了现代被说成不堪一击,是骗子!我真的忍不住想爆粗口!知道吗?日本和气流空手道的道馆里都有李书文端枪练武的画像!像日本,美国这样的国家,他们都知道将中国武术发扬然后转变成自己的流派,到了我们自己这里就是花架子,不堪一击!

说说为什么现在国术会堕落于此吧!原因有三!首先!自古以来侠以武乱禁,儒以文乱法!会武术的人多了, 社会 就会动荡,不利于治理,不利于和谐 社会 的发展!不知道各位是否听过一句话,近在咫尺,匹夫敌国!武人受辱就是不死不休,如果人人都会武术,那国家不得乱了啊!

其次,练国术太苦了,以前叫穷文富武,有钱人家练武,吃苦之后要用草药打熬身体,否则只能落下一身的伤病!再加上现代人吃不了苦,怎么会去练武呢?

最后就是思维的转变!武术练的好,一枪就撂倒!这里的枪是指热兵器的枪,再加上一些骗子的坑蒙拐骗,导致我们自己都觉得国术是虚有其表了!

请相信吧,中华民族的精华只是你不了解,何必要妄自菲薄呢?我一直相信,也一直坚信,如果你不了解,就去走访看看,别再跟风了好吗?

李书文的功夫有多厉害?不管他到底多厉害,我认为现在的人是练不出来的。某些技术可能现在的大象能练的出来。

我不知道百年前的人长啥样,因为我也没见过。不过依据广为流传的事迹。我觉得当时的人至少平均身高三米半,体重平均估计应该在1200斤左右。

为什么我这么推论呢?我是有依据的。

且看某些文章对李书文的描写。

《沧县志》记载:李书文长得“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

按当今中国平均身高170,体重130斤参考。那么“短小瘠瘦”应该是怎么样?我且算身高160体重110吧。这样比较符合短小瘠瘦的描写。

那么李书文有什么事迹呢?① 据跟随李书文学艺十几年的徒孙,清末宣统皇帝御前侍卫霍庆云回忆:神枪李师爷的功夫,咱们练不了。他用大枪挑起八十斤左右的大车轱辘摇风车似的呼呼转。他经常这么练,毫不费劲。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八十斤的东西,如果用风车般的速度旋转,除非是枪穿在轮子中心,不然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但这样手无法给车轮一个扭矩,所以枪必须穿在车轱辘边,才能转的起来。那么这个离心力有多大?(哪位理科男帮俺算算)反正八十斤对我来说不算重,但要甩起来转圈,我想没个自重1000斤恐怕力气再大也没有用啊。

那么短小瘠瘦至少1000斤,那么普通的平均体重1200斤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件事情。

1895年,袁世凯开始在天津南郊小站练兵。他利用各种手段和关系笼络武艺高强之士,并重金聘用日本空手道高手和德国军事教官来训练他的精锐部队。李书文的师傅黄士海收到袁世凯的聘书,因年事已高,特推荐弟子李书文去任教。李书文到兵营后,差人领他到演武大厅见袁世凯。袁世凯及众教官见他貌不惊人、瘦小枯干,扛着一杆大枪,误认为是大枪黄士海的仆人或家童。李书文当问明情况,知李书文是替师傅来任教官时,众人哈哈大笑。袁世凯的卫队武道教官伊藤太郎,蔑视地对李书文说:“大大的东亚病夫。”并用小手指向下连续指点。刹那间,李书文以闪电般的速度,施枪刺壁蝇之绝技惩罚了他。众人惊愕,伊藤大怒,挥起日本长刀以泰山压顶之势朝李书文头顶猛力劈下。李书文大枪一抖,将刀崩飞,再顺势一枪“泥鳅翻花”,刺穿伊藤的咽喉,又大枪一挑,将死尸甩出演武大厅外。众人惊天动地呼。日本武道教官秋野、井上、野田见同伴被李书文刺死,齐挥刀恶狠狠地朝李书文扑来。只见李书文进出如闪电,退守如矢箭,大枪一抖如蛟龙出水,左刺右挑,顿时血肉横飞。顷刻间,三位日本武道高手的尸体都被甩出演武大厅之外。众人惊愕之时,李书文大枪一摆,刺向厅柱之蝇,蝇落而厅柱无痕。厅内立刻爆出雷鸣般的掌声。袁世凯连呼:“神枪!神枪!真乃神枪也!”从此,“神枪李书文”名冠天下。

事情大致就是李书文和袁世凯的日籍教官发生口角之争。李书文出手连杀四位日本人。

我们不妨回头来看看1895年中国的 历史 背景。

1894年,黄历甲午年。中日发生一场 历史 上著名的海战,史称甲午海战。战绩如何,我就不科普了。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嗯,忘记了重要事件“李书文连杀四位日本人”。而且还没事。满清臣下,袁世凯的部属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袁世凯本人“神枪,神枪!真乃神枪也”,事后日本人息事宁人,慑于李书文的威名,直到李书文死后三年,日本军方确认李书文尸骨已凉,遂发起侵华战争。

民国时期消息闭塞,许多武林传奇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玄。现在的人练不出前人的武功,是因为前辈高手是吹出来的。民国所谓的高手如云,1921年去泰国比武是一败涂地,1936年去柏林奥运会又捧回了个大鸭蛋。如今总有武迷装睡不醒,不是说真功夫失传,就是武术是杀人技,出手就死人。事实是宋朝人被女真人打的喊爹,明朝人被满人杀的剃发易服,汉人直到有了洋枪洋炮,才成为了中国最强民族。

神枪李书文的功夫是被武林同道所公认的。之所以认为现代人练不出来,像李书文那样的功夫,主要存在三点原因,仅为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第一是时间问题。李书文所处的那个时代和李书文的背景,他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武术练习。每日的练习时间达到了10多个小时以上。大量的时间积累下出功夫也是必然的。

第二是方法问题。李淑文在练习大枪的时候,枪头上具有非常高的负重,在练枪的同时臂力周身都得到了深层次的锻炼。而现代人们使用的枪多是花枪,整个枪体都非常轻。这样的枪用来练招式还可以,但是想出功夫却是比较难的。众所周知,想练出功夫来身体必须要负重,不管是形意拳,还是八卦掌,还是太极拳,老一辈武术家们都是带着负重来练功的。

第三是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李书文那个年代学武术是为了生存。所以,武功的高低和生存状态成正比例。武术家们都玩命的在练功,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而现代人除了爱好之外,就是职业化,对生存危机的那种渴求度,与老一辈相比弱了很多,现代人练功大多是比不上老一辈人的吃苦精神。

并不是现代人练不出来,现代人即使练出那样的功夫,当下的 社会 中,这个人也很少会被人知道。

李书文是晚清民国时期人,关于他的武功有很多是坊间传闻。这并不奇怪,在那个年代,以及更早的年代,人们熟知一个人的渠道往往是通过口头相传,在传播的过程中进行夸大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像李书文这样的宗师级人物,很容易成为说书人说书的素材,添油加醋是避免不了的。而他的弟子在传播八极拳的时候,也不可能去贬低自己的师父。但是不管怎样,作为一代宗师,必然尤其过人之处。只是具体是怎么样,如今的人们已经无法去核实。毕竟不像叶问,一直生活到解放后,叶问的具体形象得益于现代传媒技术。

关于李书文的各种传闻,无论是否夸大,都是那个年代的内在需求。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人们希望出现这样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李书文很符合这样的诉求。晚清民国时期,虽然从世界的发展趋势来说,已经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但是由于国力衰弱,工业落后,以冷兵器为主的肉搏,在东亚地区依然很有市场。抗战中频频出现的肉搏战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在当时的军队中,武器弹药普遍匮乏,格斗术具有很大的市场,比如西北军中的大刀队。

以前的武术是生存的饭碗,保命的关键,都是一生的职业苦练,而且兵器的实用性很强,而现在的武术是体操,是骗子骗人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一是因为没有好师傅传授传统武术;二是没有像过去那样习武的环境和习武的需求;三是现在习武的人缺少吃苦精神和那种对武术痴迷的程度。

李书文的功夫,在当时也是找不到几个对手的,估计除了孙禄堂有一比,其他人包括杜心武,李景林都不是对手。一方面,李书文本就是以八极拳闻名,八极拳又是有名的实战派拳法,另一方面,李书文在拳,枪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那种勤奋是安于享乐的今人所达不到的。建国后,政府对技击严格限制,只开放表演性质的国术。所以,今天,再想出李书文,孙禄堂这样的人物,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