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闽粤花·韶关之旅·罗浮山·“南土蓬莱”
灼灼闽粤花·韶关之旅·罗浮山·“南土蓬莱”
“南粤名山数二樵”。西樵山以幽雅秀丽闻名,东樵山则以山势奇特雄伟见称。东樵山又名罗浮山,地处东江北面,横跨博罗、增城、龙门三县,纵横广袤500里,计有大小峰峦四百三十二座。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从高空往下眺,整座山脉宛如一朵千瓣莲花,昂首怒放;前后左右的山峦,如拱如抱,恰如一片片花瓣。史家司马迁云:“名山五千,五岳作镇,罗浮括苍辈十山,为之佐命。”可见早在汉代,就以罗浮为五岳之外第一名山了。罗浮山兼备西樵的幽雅秀丽,丹霞的陡峭峻拔,鼎湖的山光水色,因而“五岭众山皆拱附”,素有“岭南第一山”、“百粤群山之祖”美誉。
罗浮山还是扬名海内外的宗教圣地,道教称之为“天下第七洞天、第三十一泉源福地”。这里有罗汉、滴水、通天、伏虎等七十二个石室幽岩;有蝴蝶、夜乐、桃源、水帘等十八洞天;有冲虚、九天、黄龙、白鹤、酥醪五个道观;还有华首、延禅、宝积、明月、龙华五个佛寺。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尊崇的宗教地位,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登临题咏。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考罗浮始游者安期生;始称之者陆贾、司马迁;始居者葛洪;始疏者袁宏;始赋者谢灵运。”苏东坡《初食荔枝》诗,漾溢着热爱罗浮山的 *** :《“南土蓬莱”》古诗句出处: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后汉书·郡县志》载:“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浮来傅之,故名罗浮。”《罗浮记》也云:“浮山乃蓬莱之一岛,尧时洪水所漂,浮海而来,与罗山合而为一。”民间有浮山泛海嫁罗山传说。东海龙女与南海龙子私定终身,两龙王盛怒之下,将龙女囚禁于蓬莱孤岛,置龙子于罗山下古井中。海底巨灵龟驮着孤岛漂向罗山,龙女紧抱龙子,刹那间天崩地裂,浮山与罗山合二为一,成了罗浮山。有诗歌吟此故事:“浮山泛海自东来,嫁与罗山不用媒;合体真同夫与妇,生儿尽作小蓬莱;四百三十二儿孙,上界飞云势并尊;浮岳不将罗岳去,白云长锁洞天门。”
从地质成因来看,罗浮山形成于约七千万年前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天崩地裂的燕山地质运动使地壳地层褶皱断裂,巨大的花岗岩体受挤压隆起,再经过几万年风雨侵蚀,逐渐形成奇峰突兀、洞壑处处的罗浮山。
冲虚古观话葛洪
罗浮山原有九观十八寺,寺、观建筑宏丽整齐,享有“神仙洞府”雅誉,宗教影响远及东南亚一带。不过西面的白鹤观、黄龙观,北面的茶山观、酥醪观等多已破败不堪,只有冲虚古观仍矗立于参天古木林中,依然昭示着罗浮山昔日显赫的宗教地位。
冲虚古观,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它坐北朝南,北倚狮子峰、南临白莲湖,初名南庵,是东晋葛洪炼丹、修道处。葛洪曾到广州拜南海太守鲍靓为师。鲍靓推重葛洪才华学识,将女儿鲍姑许配给他。葛洪夫妇***讨道教要旨,炼丹制药,并热心为当地群众采药治病。后葛洪回故乡江苏。晋元帝司马睿时,葛洪被任为丞相,赐爵关中侯。但葛洪醉心于寻仙访道,得知交趾出丹砂后,便弃官偕鲍姑再次来广州,为广州刺史邓岳挽留,居于罗浮山,在南庵修道炼丹、采药济世、著书立说,开创了岭南道教圣地。405年,晋安帝义熙初置“葛洪祠”,唐玄宗天宝年间扩建为“葛仙祠”,宋元祐二年(1087)哲宗赐名“冲虚观”,一直沿袭至今。冲虚古观历代香火鼎盛,唐宋尤为兴旺。据传杭州西湖的黄龙洞和香港九龙的黄大仙观,均为其分支。
冲虚观历代屡经兵燹,一再重修。现存殿宇为清嘉庆年间修葺。门口有楹联:“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及“玄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尊躬上不上,五千道启玄门。”观内有“长生井”,相传一千六百多年前,葛洪曾从此井取水炼丹,有诗曰:“传闻地献宝,灵液出凤草,每日汲三升,何必安期枣?”盛赞该井水甘冽清香,经常饮用,不用吃安期枣这“仙果”也可长生永世、尸解成仙。
冲虚古观左边,是罗浮十八洞天之首的朱明洞。朱明洞乃道教称呼,意为“朱明耀真之天”。据屈大均《广东新语》介绍,秦时,道教安期生最早抵此;后朱灵芝、葛洪等先后来朱明洞修道炼丹。明南京礼部尚书湛若水(增城人)以九十多岁高龄,在朱明洞精舍讲学,“从游者三千余人”,逐渐为岭南道教圣地。
在冲虚古观前的白莲湖畔,葛洪建有南庵“都虚”,并于庵左侧盖“炼丹房”,丹房四角挂有宝剑古镜等物。炼丹灶基座由花岗石砌成八角形,按方位,分别雕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图形,以及瑞鹤、麒麟等灵禽异兽嘉树图案。据《稚川真人校正术》记载,丹灶四周还按道家五行学说,东南西北中,分别填上青、黄、赤、白、黑五色土。在炼丹灶上置“金鼎”,称“未济炉”。其底座为三个鼎足,座上呈罐形,恰似太上老君的葫芦药瓢;葫芦中间,有一条可转动的柄,鼎盖则为荷叶形。这样的炼丹灶,就当时工艺水平而言,可称世界之最了。葛洪炼丹时,据《抱朴子·金丹篇》载:“先斋戒百日,沐浴五香,至加清洁,勿近污秽及与俗人往来;又不令不信道者知之,毁谤神药,药不成矣!”同时,还要安心守护,致祈祷之词。这样,七七四十九天,九转丹成,金丹就可炼出。
中国金丹术和古代化学的最大发现,是硫化高锡。葛洪用硫黄、丹砂和锡等多种矿物质炼制成硫化高锡的悬浮液,即“金液”。他的炼丹理论,比八世纪阿拉伯炼丹家吉博早四百多年。
其实,金丹术宗旨,并不单纯是冶炼黄金,炼丹的过程,就是化学药物的制炼过程,而化学药物的生产和临床应用,正是我国古代医药学的伟大贡献。葛洪继承了炼丹家左慈、郑隐衣钵,在炼丹中逐步掌握了丹药的药性,并应用于医疗实践。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西斯学院院长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我深信,整个医学化学源于中国”,并认为“公元四世纪早期,道家中产生了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炼金术士抱朴子”,对葛洪的评价是很高的。
葛洪炼丹灶右侧有八角形的水池,池旁有一巨石,即古钓鱼台,上刻清代诗人丘逢甲题诗:“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采药仙人去不还,古池冷浸梅花月。”这即是葛洪清洗草药的地方——仙人洗药池。据《罗浮山志》载:“书堂坑南,有石臼三,药槽一,乃葛稚川炼药之遗石。槽亦天成,槽下为一瀑布。”葛洪有着广博的医药知识,炼丹之余常登山采药,对各种中草药进行鉴别,在《抱朴子·仙药篇》中记述了许多药物的特性和功效。他根据长期医疗实践经验写成《肘后备急方》和《金匮药方》二书,均为我国较早的珍贵医学著作,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仙衣化蝶***翩跹
“蝴蝶洞天”也是罗浮十八洞天之一。这里,每到春夏之交,团扇大的彩蝶,成双成对,翩翩起舞,五彩缤纷,迷人眼目。民间流传着一段葛洪尸解、仙衣化蝶的神话传说:据说葛洪临死时(363),把流传了几代的《灵宝经》、《太平经》、《 *** 经》、《黄白要经》、《枕中五行经》、《白虎符》、《五岳真形图》等道家经典以及《抱朴子》、《神仙传》等著述传授给弟子安海君、望世等人。然后,写信给广州刺史邓岳,说是要“远行寻师、尅期即发。”邓岳收信后匆匆赶来与他告别。葛洪沐浴薰香来到朱明洞朝斗坛上,仗剑面南,默诵真经,“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时年八十一岁。葛洪仙逝后,“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葛洪经年采药济世,深受罗浮山民爱戴。当地百姓听说葛洪要升仙班,纷纷赶来送行。只见葛洪遗下的道袍,顿时化成碎片,变幻成千万只彩蝶,盘旋起落,好似在向送行者致意。最后,这些彩蝶聚集于云峰岩下,形成今日的蝴蝶洞。所以屈大均说:“大蝴蝶者,葛稚川之遗衣也,衣化为蝶,蝶化复为衣。”
清冽甘甜卓锡泉
在玉女峰罗汉岩峭崖下,有卓锡泉。其井沿以花岗石砌成六角,宽约2尺,深尺许,旁有九孔以通泉脉。诸泉在石上喷涌而出,水质清冽甘甜,深受苏东坡推崇,誉为“岭外诸泉之冠”。据《罗浮山志》载: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高僧景泰禅师来到罗浮山结茅为庵。因当地山中缺水,景泰高僧卓锡(即立锡杖)于地,泉涌而出,故名。又记载曰:泉水无论旱涝,不干不溢,永齐井口。泉水下注潭中,潭水清澄碧净,是为锡杖潭。唐中宗李显时,僧人怀迪于卓锡泉旁建“中阁”,宋初改名宝积寺。宋绍圣元年,苏东坡游罗浮山,“饮梁僧景泰禅师卓锡泉,其品味出江水远甚”。特地撰写了《书卓锡泉》赞道:“予昔自汴入淮,泛江浙归蜀,饮江淮水盖弥年。既至,觉井水腥,惟百余日然后安之。以此,知江水之甘于井也,审矣。今来岭外,自扬子江始饮江水,及至南江益清,驶水益甘,则又知南江贤于北江也。近度岭入清远峡,水色如碧玉,味益胜。今游罗浮,酌景泰禅师锡杖泉,则清远峡水又在其下矣!岭外惟惠人喜斗茶,此水不虚也。”从此,卓锡泉名声远播,扬名海内外。用卓锡泉水煎罗浮茶,芬芳勃发,经宿不消,深得人们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