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杨振宁很少出现在科技报道上,反而更多出现在娱乐新闻中?
一条标题为《杨振宁遗产分割完毕,翁帆得到了一套别墅使用权》的消息让人们再一次将视线转向这对老夫少妻。这条消息的大致内容是,陪伴杨振宁13年的妻子翁帆,在遗产分配里只得到了一套别墅的“生前使用权”,而杨振宁和已故前妻杜致礼的三个子女将获得现金资产。
当然,杨振宁的助理已经出来辟谣,表示“没有的事”。只是,舆论风波背后,有人表达了自己的心酸:科学家只有在深陷绯闻之时,才会得到普罗大众的关注。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说过:“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杨振宁和他年轻的太太,一直像娱乐明星一样,被媒体追踪。有关他的新闻,很少出现在科技报道上,大多出现在娱乐新闻中。但是,不管是杨振宁还是翁帆,都不是娱乐人物,并不值得公众把注意力花在他们身上。
杨振宁的“私心”:不愿孤独终老
道理谁都懂,却少有人能将真理付诸于实践。不过,若真要了解这段忘情恋的始末,又会发现当中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
杨振宁的前妻杜致礼出身名门,两人于1950年结婚,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恩爱有加。2003年,杨振宁在美国石溪为杜致礼75岁生日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当年10月,杜致礼去世。
2003年年底,杨振宁离开生活了58年的美国,住进了清华空置许久的“大师邸”,度过了一段很短的一个人生活。2004年年初,他收到一张贺卡,这张贺卡让他记起了曾于1995年在汕头大学接待他和杜致礼的年轻女孩—翁帆。翁帆在贺卡上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杨振宁按这个号码打了过去,后来翁帆到香港看杨振宁,两人开始交往。
2004年11月,杨振宁给极少数亲友发送了一封邮件,介绍自己的未婚妻翁帆。在信里,82岁的杨振宁称28岁的翁帆是“甜蜜的天使”。他们订婚的消息立即引发媒体追踪,杨振宁索性与翁帆办理了正式的结婚手续,然后到海南岛度假。两人在饭店晒太阳以及同骑脚踏车的照片,一时成为报刊头条。
评论认为,这种持续的攻击和消费,可能源于一种对杨振宁的恨意。杨振宁和李政道的争论,以及杨振宁为人的瑕疵,其实并不为公众所知。或许,人们不喜欢杨振宁,只是因为他回来报效祖国太晚?或许,在他身上并没有体现出某种爱国的苦情?总之,存在一种神秘的公***情绪,最终塑造了目前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形象。
这种情感宣泄,看似是一种所谓正能量的引导,实则是对全社会的道德绑架,仿佛不如何如何社会就会如何如何,也必然将社会引入道德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