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都是指的是谁?
秦叔宝\尉迟恭
秦叔宝(?—638年),名琼,字叔宝,以字行,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叔宝最早在隋朝大将来护儿帐内担任亲兵。母亲去世时,来护儿派遣人前往吊唁。手下军吏很奇怪,便问:“士卒死亡及遭丧者多矣,将军未尝降问,独吊叔宝何也?”来护儿回答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旧唐书·秦叔宝列传》)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卢明月率义军10余万屯祝阿(今山东禹城西南),隋齐郡通守张须陀统兵万余进击之。双方相距6—7里设营栅相持,经10余日,隋军粮尽将退,张须陀则对将士说:“贼见兵却,必轻来追我。其众既出,营内即虚,若以千人袭营,可有大利。此诚危险,谁能去者”?(《旧唐书·秦叔宝列传》)众人莫有应者,唯独秦叔宝和罗士信请战。张须陀遂令二人各率千人,伏兵葭苇中,自引兵弃营而退。卢明月率众逐击,秦叔宝、罗士信乘机领伏兵攻义军营寨,但栅门紧闭,无法进入。二人遂登楼拔掉义军旗帜,各杀数人,营中顿时大乱,二人乘机打开栅门,放隋军入营,然后放火焚烧30余栅,火光冲天,营中守卒更加混乱。卢明月光大营起火,率部迅速回救,遭张须陀回师夹击,起义军溃败,被斩杀无数,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其余均被隋军俘虏。经过此战,秦叔宝的勇气更是远近闻名。
此后,秦叔宝又与孙宣雅战于海曲,有先登之功。以前后战功被授予建节尉一职。
大业十二年(616年),张须陀于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中瓦岗军李密的埋伏,战死,秦叔宝率残兵依附隋将裴仁基。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秦叔宝随裴仁基归附瓦岗军。李密得到秦叔宝后非常高兴,当即任命他和程知节等四人为“内军”骠骑,待之甚厚。当时李密掌握大权之后,政治野心逐日暴露。为保住个人独揽大权,他挑选“勇士尤异者”8000人作为他的“内军”,隶属四位骠骑将,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李密对内军十分满意,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旧唐书·程知节列传》)由此可见秦叔宝在李密心中的地位。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密率瓦岗军与宇文化及集团大战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双方在卫州的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下摆开战场,从早到晚鏖战。李密被流矢射伤堕马,昏死过去。李密的随从均以为李密已死,四散奔逃,此时宇文化及的追兵也已赶到,在此危难时刻,秦叔宝挺身而出,独自奋战,将李密救回,然后又收集散兵反击,击退了宇文化及军。
九月,李密在邙山之战中败于隋洛阳守将王世充,不久,李密战败降唐,瓦岗义军失败。瓦岗军失败后,秦叔宝和许多将领因走投无路,而降于王世充,秦叔宝被封为龙骧大将军,接遇甚厚。虽然如此,秦叔宝和程知节皆不满王世充多诈。程知节曾对秦叔宝说:“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秦叔宝亦有同感,于是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进犯唐朝谷州(治新安,今属河南),王世充任命程知节为将军,还任命秦叔宝为龙骧大将军。王世充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程知节、秦叔宝、吴黑闼、牛进达等都带兵上阵,率几十个亲信骑马向西跑了一百来步,然后下马向王世充行礼,说道:“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随即投奔投奔唐军。王世充慑于二人的威名,不敢追逼。
二人归唐后,唐高祖李渊让他们跟随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闻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们,任命秦叔宝则为马军总管,镇守长春宫,程知节为秦王府左三统军。同李密一样,李世民也在全军中挑选了千余精锐骑兵,皆著黑衣黑甲,分左右队,由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每次冲锋陷阵,李世民都披上黑甲亲率玄甲队作为先锋,伺机进击,所向披靡,敌人畏惧。
是年三月,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举兵南下攻唐。十一月,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军对峙。十二月,刘武周部将尉迟敬德、寻相援吕崇茂击败唐李孝基后,还军浍州(治翼城,今属山西)。秦叔宝与兵部尚书殷开山等奉命出击,在美良川截击尉迟敬德军,大破其军,斩首2000余级。作战中,秦叔宝立功最多,唐高祖李渊赐以黄金瓶,并说:“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秦叔宝列传》)不久,秦叔宝被授予秦王右三统军。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十四日,与唐军相持约5个月的宋金刚军终因粮秣断绝,被迫北撤。李世民立即率军跟踪追击,追至介休(今属山西)时,宋金刚率余部2万精兵,出西门背城布阵,南北长7里。李世民令秦叔宝、程知节等攻其北端,翟长孙、秦武通等攻其南端。又派总管李世绩出战,不利稍退,宋金刚乘机反扑。李世民即率精骑出其阵后进击,大败宋金刚军,斩首3000级。尉迟敬德、寻相等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县)二城降唐。刘武周放弃并州与宋金刚逃往突厥,后为突厥所杀。战后,录前后战功,赐秦叔宝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并授上柱国。
七月,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秦叔宝在每次作战中都冲锋在前。如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在洛阳外围作战中,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6000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夏王窦建德率10余万大军西援洛阳。李世民也于二十五日亲率精兵步骑3500人进驻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西)。五月初二,双方展开决战,李世民率秦叔宝等精锐突入其阵,从阵后展唐旗,窦军士卒迅速崩溃,窦建德亦为唐军所俘。战后,秦叔宝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
是年七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起兵反唐,很快占据河北大部郡县和河南部分地区。十二月十五日,李世民命奉命征讨刘黑闼。武德五年(622年)二月十一日,秦叔宝于列人(今河北肥乡东北)击败刘黑闼。至三月,唐军在洺水(今河北曲周东南)击败刘黑闼军,收复沦陷州县。秦叔宝因功又被赏物千段。前后所赏赐的金帛以千万计。
秦叔宝随李世民出战时,敌军将派骁将锐卒炫耀人马,李世民必命秦叔宝前去出击,秦叔宝每次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旧唐书·秦叔宝列传》)李世民对他更是器重,秦叔宝也颇以此自负。
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秦叔宝便是其中之一,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同反对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元吉又借口抵御突厥,奏请抽调秦王府勇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和段志玄等随军,以消弱李世民实力,然后乘机将其除掉。李世民得知李建成欲于为李元吉饯行时杀害他,遂与文臣武将商议,决定先发制人。四日晨,李世民率秦叔宝等人发动玄武门事变(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十二日,李世民封赏功臣,秦叔宝拜左武卫大将军。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秦叔宝食实封七百户。
此后,秦叔宝因疾病缠身,再未领兵征战。他曾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叔宝列传》)
贞观十二年(638年),秦叔宝去世,死后被追封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追思其生前战绩,下诏雕刻他的石像立于墓前,以显其战功。贞观十三年(639年),改封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秦叔宝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四名。
尉迟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青年时以勇武闻名乡里,参加了刘武周起义军,并和宋金刚率军南下,陷唐晋阳、浍州,大败李渊军队,俘虏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独孤怀恩、唐俭、于均、齐世良等 5名唐将。公元 620年被李世民战败于美良川,复被围困在介休,经劝降,他和刘武周的另一将领寻相归附了唐朝。李世民让他当右一府统军。时隔不久,寻相等又相继反叛李世民,一些部将对尉迟恭也产生了怀疑,把他囚禁起来,并对李世民说:“敬德骁勇绝伦,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为后患,不如遂杀之”。世民笑着说:“如果尉迟恭真要叛变,他那能在寻相之后呢?”于是令人释放了他,引入室内,赏赐了不少金银财物,并说:“大丈夫处世以义气相投,小小误会你不必介意,我怎能听信那些谗言相害于你呢!请多体谅。如果你真的想走,这些东西就算我送给你的,也不枉我们交往了一场”。
当时,李世民正与王世充交战。有一天,他带了 500骑兵观察地形,王世充率步、骑万余突然把他们包围起来,世充猛将单雄信挥枪直刺李世民。尉迟恭见情况危急,不顾一切,大喝一声,把单雄信刺于马下,保护李世民冲出重围。这时,正好大将屈突通带领大部队冲杀过来,合兵攻击,王世充大败,被斩获6000多人,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也被俘虏。从此,李世民对尉迟恭更加信任,尉迟恭亦对唐一片忠心,跟世民屡战沙场,败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立下了汗马功劳。
尉迟恭善于避矛,又能夺敌矛返刺。齐王李元吉知道后,请去掉矛头与之较量。元吉多次突刺都不能中,反而被敬德夺走 3次,内心感到莫大耻辱,但也发现尉迟恭确实是员战将,为了和他兄长李建成***同对付李世民,他们用重金收买不成,决计铲除李世民这个羽翼,派人多次行刺。尉迟恭知道后,索性大开门户,安然而卧,刺客数次入室,始终不敢下手。继而元吉又在其父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恭,被下狱问罪。经世民多方面周旋,才免于被害。
武德九年(公元 626年)六月初四,历史上发生了“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针对兄建成、弟元吉联合争夺皇位的情况,在群臣的参谋下,率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伏兵于玄武门。那天,建成、元吉照例上朝,走到临湖殿,发现有变,拨马急走,建成被李世民射死。这时,尉迟恭率70骑继至,射元吉坠马。世民坐骑跑入林中被树枝所挂跌倒,元吉很快赶到夺下弓,扼住了世民喉头,在这危急关头,敬德驰马赶到,元吉拔腿便逃,被一箭射死。
当时,李渊正在宫苑海池泛舟游玩,李世民今尉迟恭前去“警卫”。尉迟恭披甲持矛直奔那里,李渊见后大吃一惊,喝问:“今日乱者为邪?卿来此何为?”尉迟恭回答说秦王以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这时,建成、元吉部下已杀进宫来,尉迟恭请李渊下道手喻,命令所有部队归李世民指挥。李渊见大势已去,只得依从。事变结束之后,不少人主张把建成、元吉死党 100多人处死,并没收其家产,尉迟恭坚决反对,他说:“罪在二凶,既伏其诛;若及支党,非所以求安也!”李世民采纳了他的意见,对建成、元吉余党不再过问。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尉迟恭官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这一年突厥犯境,李世民今尉迟恭前去迎敌,他率轻骑直入敌阵,杀其大将,突厥败走。贞观十一年(公元 637年),李世民大封功臣,以尉迟恭为宜州刺史,改封鄂国公。贞观十三年(公元 639年)二月的一天,李世民问尉迟恭:“有人常说你反,这是什么原因”?尉迟恭回答说:“我能反吗?我从皇上征讨四方,身经百战,能够幸存,实在是锋镝余生。今天下已定,还疑我反叛吗”?说罢脱衣扔地,露出身上枪箭伤疤。世民感动地说:“请你赶快穿上衣服,正是由于我不怀疑,才对你说这番话哩”。不久李世民又想把女儿嫁给他,尉迟恭叩首:“臣妻虽鄙陋,相与***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为了褒彰功臣,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恭等24名功臣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还常去观赏,以表对功臣的赞赏和纪念。
尉迟恭晚年闲居,学延年术,修饰池台,谢绝宾客。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 658年)二月去世,享年74岁,李治亲为他“举哀”,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前去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