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这一直是从古至今的仁人志士苦苦探索和追寻的方向。但是这个问题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它是否会像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一样,基于几个公理,就可以通过直线的思维推理出一切。亦或者是像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可以通过太极八卦推演而出的一套未来,至今没有定论。现在,我仅就我浅薄的见识谈谈我对它的理解。

生产力的改变,会促使生产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而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当时的中国文化空前繁荣,诸子百家大放异彩。道家,墨家,儒家,法家,兵家等等各个流派各执一词。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儒家的天下大同,法家的以法治国,兵家的很多战术战略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对后世至今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些无不体现着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的影响。

究其原因,追其道理。在封建社会以前,在可以使用农具和畜力之前,人类为了温饱,勉强活着。每天的生产劳作,大多只能够满足自身当下的生活所需,还要担心频繁的自然灾害,猛兽毒虫的袭扰,没有时间去仔细思考道德,伦理,乃至更高的信仰,追求,梦想,能活着已然是万幸。历史学家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挖掘的古尸骨,对中国各个朝代的平均寿命和平均身高做了估算,新石器时代-先秦时代当时男人的平均寿命为25岁左右。不说现代,即使在封建社会时期,男子30岁仅为“而立”之年,而“立”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要对自己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在新时期时期,大多数人对自己和社会都没有系统的了解和认知,哪里会有什么高深的社会意识呢?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极大提升,当时男子平均寿命为35岁。生产力的提升使得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进行社会化,进行精神的升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重农抑商”的思想贯穿始终。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的表现。“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重农抑商”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确实可以让我国长期的社会财富处于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但是,此政策极大地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沉重的制约着生产力的进步。反之,在西方世界,从14世纪到16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始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促使人们更加理性的思考事物,资本主义由此发展壮大。这一系列的思想解放的推动下,在18世纪,以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诞生,由此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 今天我们社会物质的空前的繁荣,很难说没有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如果欧洲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人们依旧信奉是上帝创造了一切,神说要有光,所以有了光,那么谁会想到去发明电灯泡?如果没有牛顿的三大定律,让人们从神学的思想中解放出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以规律的方式探寻世界,工业革命无从谈起。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不可否认,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也有着难以磨灭的作用。

如果将瓦特带入当时的中国,即是天纵之资,在当时的“重农抑商”社会意识中,也难以启动如此宏大的工业革命。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即使没有瓦特,也会有其他人,启动这一轮从手工转向机器生产的历史轨道。在1840年鸦片战争惨败之后,一小部分中国人终于醒悟,在遥远的西方,有个小国,非常强大。那是英国。从那时起,我国开始了一系列学习运动。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开始真正的发展了生产力。

? 鲜明的对比,来自于我们的邻居,日本。同隔海相望的清朝一样,十九世纪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也将闭关锁国作为基本国策。在闭关锁国的六百五十多年来,幕府不允许日本国内生产能够远洋的大船,前往外国和从外国归来的人均处以死罪。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舰队长驱直入江户湾浦贺海面。对几百年来都未曾拥有远洋船只的日本来说,这四艘军舰就如同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科幻武器,四艘船上携带的三十六门巨炮能够将射程覆盖内的任何一座城市夷为平地,船身覆盖的铁甲又足以抵挡日本国内任何火炮的攻击。日本人自知不敌,没有反抗,就这样,日本的国门打开了。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就发生在这里。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高征地税等手段进行大规模原始积累,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与此同时,引进缫丝、纺织等近代设备,建立示范工厂,推广先进技术;招聘外国专家,派留学生出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剥夺了封建武士阶层的特权。在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大兴西式教育。最终,形成了一套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主的新的社会意识,从此走向了强国之路。佩里率船队来用坚船利炮逼迫日本人打开国门。日本人却把侵略者佩里当成一个恩人来纪念,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佩里,日本可能继续闭关自守。佩里因此也成为横须贺的骄傲。日本人不仅在横须贺市建立了一座佩里公园,1901年还在当年美国黑船登陆的地方,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培理上陆纪念碑”。日本人把佩里纪念碑作为日本现代化起点——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人以穿西服打领带说英语为荣,坚持穿着传统和服的人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以至于后来日本出现了“脱亚入欧”的风气,都源于此使国力大幅膨胀的变革。

? 我国从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学习文化,再学习思想,按理说从GDP总量来看,鸦片战争前我国GDP占世界GDP的1/3,生产力看似无比发达,为何国力每况日下?再不济,洋务运动,学习好技术就足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了,为什么没有?按照自然科学的线性思维,没有什么问题啊。主要是因为一小部分国人学,终究是一小部分。据统计,鸦片战争时,中国当时人口约有4亿人。当时我们四万万同胞,依旧过着封建的生活,能够学习技术,愿意学习技术,能够留洋留学学技术回国的,终究是一小部分人。很小一部分人。当我们所有人都活在封建社会里,还在维系着小家庭作坊的生产关系,还是男耕女织,依旧靠着农耕文明,我们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提升,只靠那么一小部分人学习,即使学得再好,即使再聪明,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体国民都有这个意识,都能够尊重事实,都能够思想解放。但是日本,通过一系列引进,一系列学习,一系列的解放思想之后,走上了强国之路,穷其原因,无外乎四个字:尊重事实!自从国门打开,日本社会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非常浓郁的向西方学习的气氛!虽然日后到现代依旧有不少社会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摆在所有人眼前。解放思想带来的是生产力的大幅度进步,是国力的大幅度提升,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以农民阶级,工人阶级为根本,不断地让社会解放思想,甚至不惜以再革命为代价,不断地教化百姓,尽可能让全社会都拥有科学发展观,这才使得生产力极大地迸发出来,能够让我们不仅能跟上所有工业革命,并且能够领先,甚至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