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元典是什么意思 中华元典指什么

中华元典全称中华文化元典或神洲文化著作元典,就是中华文化统系中具有开元性、初创性、奠基性的经典著作。根据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可以确定,中华元典有以下十三部:1.易学元典及众学之源:伏羲《原易》(也叫《原易经》,分为《象数》与《爻圭》,《象数》有《河图》《洛书》两篇,《爻圭》有《二仪》《四象》《八圭》《十六圭》《三十二圭》《六十四圭》,《爻圭》用于占卜称作《爻卦》,俗称《八卦》,《六十四圭》即《六十四卦》就是《连山》《归藏》《周易》中的六十四卦,但卦序不同);2.华语文字学元典:仓颉《华文》,又称《仓颉篇》,即甲骨文中的独体字及基本合体字(与李斯《仓颉篇》不同);3.古神华数学元典:隶首《九九术》(即古华数字、数理义由或逻辑、数算法则及筹策算法);4.文治学元典及政道辞章元典:众贤《尚书》;5.散文元典及天教元典:伯益《山海经》(又名《地臧经》);6.诗歌元元典:众贤《诗经》;7.格物元典《周髀》;8.礼治学元典《周官》(或称《周礼》);9.武治学元典:佚名《军谶》或者姜尚《六韬》(孙武《孙武子》是武治学祬经);10.哲道元典:老子《道德经》;11.名理学元典:墨子《墨子·墨经》;12.药物学元典:神农《本草经》:13.医学与生理学元典:秦越人《内经》(汉代复兴文化重编时改名《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