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邮戳,大知识。
邮戳,全称邮政日戳,其上一般标明邮件寄出收到的时间地点,邮政日戳独具时间管理功能,是邮件传递时间和时限的查询依据,,也是是研究邮政发展和集邮收藏的重要项目。 邮票出现前就有邮戳,世界上最古老的邮戳是英国的“别休泼邮戳”。1661年,英国的邮务长亨利·别休泼就发明推广使用了邮戳。 我国1878年诞生“大龙”邮票,而1872年就开始使用的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的椭圆形印章(英文字样),它是表示邮资运费付讫的邮戳。1978年,清政府正式发行邮票,使用的是海关英文地名戳和汉文地名戳。1897年,清政府正式创办了大清邮政,诞生了具有传统文化风格的“八卦”字样的邮戳,以每卦表示一个地名,后因邮局不断增加,卦式已不适用,故废除了八卦戳,改用大圆戳。到了1903年11月,清政府邮政总办规定,从1904年起,邮戳改用干支纪年邮戳。1912年后,清政府垮台后,将干支纪年改为“民国”年份。到1937年,才出现外圈为钉齿形邮戳。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使用的是单线边三格式邮戳,地名、日期改为从左至右排列,纪年改为公元年份,并以阿拉伯数字表示。1957年1月1日起,邮电部颁发了新式邮戳,使用直径为25毫米的汉字圆形邮戳,戳面分五格:上半圆环、上月牙、字钉槽、下月牙和下半圆环。 除了这种普通邮戳外,还有风景日戳以及为特定的事件刻制使用的各种专题纪念邮戳,有文字和图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