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中八卦
瓷器上面的纹饰大多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原则。清朝的大婚用的瓷器更是如此。
大婚瓷器的颜色多是以黄色的底上绘多彩蓝、绿、粉、红、和藕色。皇家大婚喜庆,一定要用金粉。金粉用在红地描金双喜字,黄地描金万寿无疆等等。
大婚瓷器可说是将瓷器装饰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有植物的兰,竹,梅,百合等,动物的蝴蝶,蝙蝠,鸳鸯等;八卦八宝,喜福寿字,特别有百子婴戏图类。
清代的十二位皇帝中,只有四位皇帝是在位的时候成婚的。即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
虽然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国力陵夷,各种事务能省的省,能减的减。但是有一件事还是马虎不得,那就是皇帝的婚事。
清宫文献记录,同治大婚于同治十一年农历二月举办,***消费1100万两白银。但是这银子还不包括做瓷器的开销。大婚的策划和准备早在同治五年(1866年)就已经开始。特别是大婚用的瓷器,多以日用器皿为主,器类有碗、杯、盘、碟、渣斗、勺、盒、灯等。
据文献记载,同治五年(1866年)景德镇的御窑厂专门为大婚恢复生产。第二年,清宫下旨要下面为烧制上万件瓷器做好准备。同治七年(1868年)三月,造办处把一批大婚用瓷画样颁发下来了。画样是按照慈禧打着皇帝的名义按其爱好,由宫廷画师绘制的,规定了器物的釉色、纹样、器物种类、和烧造的件数。
到了同治八年(1869年),历时三年准备,大婚瓷器烧造完成10,072件,可是却烧造粗糙,朝廷责令九江关江监督(相当于九江市质监局局长)景福照数赔赏,重新烧造,总算在同治九年赶制完成。但是数量不足,还得从承德避暑山庄调拨。真是劳民伤财。
由此可见,清代官窑瓷器生产过程中,从瓷器设计这第一步开始,就有如此严格与完善的官样制度作为保障。
在明清时期御窑瓷器的生产中,验收是分层次进行并且有各种各样的标准。
首先:烧造中出现瓷器歪斜、倒塌、粘砂、窑裂、瓷器与垫饼或匣钵相粘、瓷器与瓷粘在一起,等等,造成的残废品,这些在出窑之时就打碎处理掉。
其次,是瓷器虽然烧成,也可以使用,但是存在有爆釉、缺釉、毛边、蔑口、釉色不纯、釉色或纹样发色不亮,等等,这些也要在官员确定后打碎。
第三,是纹样有画错的地方,也要打碎。
最后被送进宫的瓷器,再由太监、皇帝挑选一次,皇上、皇太后不中意者仍然是不合格品。皇上相不中,后果很严重。乾隆时期就出现过此类事件,因产品质量不够精,却被“选入上色”,于是“不准报销”。
正是层层严控,才使得官窑瓷器的精美不凡。可谓:“白胎烧就彩蝶来,五色成窑画作开
再来欣赏两件辽博馆藏的精品瓷器,体会下瓷上画作的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