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讲什么?

《易经》华夏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易者治也,治就是规律。不似现在大师所论,易就是简易变易不易,此为无稽之谈,易经大道毁之于厮!

预测未来,未卜先知,是华夏传统文化的一隅,古人通过宇宙自然规律,运用五行基本概念,推导自然气候变化,进而知道人事变化。易经思想以阴阳理念为根本,以五行概念为应用,通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穷极自然变化,数术古今人生。

易经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人天对应概念,以推测自然消长和社会的变化。概括起来说,这一切因阴阳的相互作用而转化,阴阳乃产生万物万变的根源。

人类社会行为效法自然,人的身体取之于自然。这就是易经粗浅的辩证,其实易经的终极思想是未来人,是解脱人生大事的,是人修到一的世界,也就是佛说的“一真”法界,易经概念就是“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