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汉字是如何形成的

一、字源有序:字源于画,书画同源,有源可依,有形可循。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称汉字为“表意图形文字”,意为本质上是象形文字,用字形表示事物形状或喻意;单一基本事物演化成独体字,多个事物组合成情景演化成合体字,因而汉字字形有序地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形成自己规律有序的“形流”。在汉字发展进步中,从最早的古文字,囫囵一体不可拆分的篆体字,到后来现代文字隶书和楷体字,形成有序的构字规律和规范的笔画结构,形成了“笔画——独体字——合体字——词语”逐步提升的构字规律。所以当我们从最原始的象形字出发,可以举一反三,成串识认相关单字。

举例来说:远古时先人,从追踪野兽蹄印来狩猎,每个不同的足印代表不同的兽禽,于是也联想到用人的脚印追踪人的踪迹。最早的甲骨文是把一只左脚掌,根据它对地面接触的着力点,简化为一张图形字,从沿着脚掌外侧,由小姆指到脚根又转到内侧第二指,成“U”字形脚掌,再加上脚掌的横向受力部分和凸出的大姆指,就巧妙地创造了甲骨文的脚掌形状字形,再从这基本图形,演变到篆书到隶书到宋体,就成现代汉字“止”字,当您致细看,还可以看出“止”字是由一只左脚印演化而来,它代表人的脚印、脚趾、脚掌,又隐含表示人的行迹、行程。当在左脚掌下面再画上一只右脚掌,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步”字,“步”就是移动左右脚掌前行的意思;由这“步”字就可加上不同的场境,创造出一系列行动词:“涉”加上“氵”水,就表示走在水中或河里;“徏”加上“彳”就表示慢慢地在陆地上往前行走;“陟”加上“阝”土坡(由丘字画面转90度表示山坡或台阶),就表示走在洼洼坑坑的坡地或梯田上;“频”在它右侧加个“页”字,就表示一步一步连续地翻页,“频频点头”表示面带笑容的打照面,由此引申出现代用词“频率”“频段”,表示一个波段一个情景的依次变换,这些对其它文字要完全从新造词的词,对汉字来说只是简单地组合进一个字根即可。更妙的是,这“步“字还可以倒过来写,创造了“降”字,倒写的“步”加个“阝”,刚好与上面已讲过的“陟”字相反,就是沿着山坡或台阶往下走,引申到可以乘降落伞从天而降;还有一字更是奥妙,“岁”字原本由“步”和“戊”两字交叉构成,在甲骨文上,是一把带刃的戈,横插进两个脚掌之间,隐含人生岁月历程告一段落,含有岁的意思。“止”字上面加个“口”就成“足”,在甲骨文上很明显地画出在脚掌上加段小腿,那当然就是足了;在甲骨文上加个脱体的口或加一横,就表示脚掌对准一个方向,就创造了正面的“正”字;在“止”字左侧加个“土”字,引进土地的含义,就是地址的“址”字;在“止”字左侧加个“扌”字,引进动手的字义,就是拉扯的“扯”字;在“止”字上面加个“人”字,画面像一个人掂起脚掌望着前方,做出企盼姿态的“企”字;在“止”字右侧加个“匕”字(在甲骨文是面向左侧的人形,后在隶变时取消逆笔而演化成匕,含动态的人义),就表示走到此地停下来的“此”字;当在“止”字外围加个“戈”字,就成“武”字,人们常说“止戈为武”,表明中国人从古就用辨证观点对待武器,武装自己是为了以武止武。 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关于汉字的过去和未来,给你一个地址,你仔细的看看吧。 http://61.183.17.54/jpkc/xdhy/kejian/3.ppt#256,1, 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