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流传至今肯定有它的道理,它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一、《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和象征

中国人最善于临机决断,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哲学认为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那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人们也就的理由相信,人类可以依据自然的变化来预告人类的前景。《周易》一书正是这一文化倾向的最佳的实例。

正因为《周易》有着如此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它就已经被人们看作“圣人之书”人们通过对《周易》的研究,既汲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因素,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易学。

年复一年,代复一代,易学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繁衍出种种流派,《周易》一书也得到了长期流传,而且久盛不衰。同时,《周易》在民间的流传也更是如火如荼,绵延不绝,它已经成了指导人们生活,规范人类言行的准则,成为人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指南,长期以来,中国的知识界的文化人,往往以《周易》中所体现出来的世界观去认识和解释这个周流多变,而又异彩纷呈的世界。

而下层民间,更多的是从“易用”角度,用之卜疑断惑,寻求行动上的引导,所以,每一位中国人,不管你对《周易》抱有何种态度,“科学”也好“迷信”也罢。你都不得不承认,《周易》在中国人中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它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本书。这样一种大规模的文化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推究和沉思吗?

直到今天,《周易》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有人称它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有人赞其为“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总之《周易》在其卜筮的形式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在它晦涩的言辞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又是中华文明的典型象征,如果以为弄懂了《周易》就会一懂百懂,那当然是毫无根据的,但如果无视其价值,而一味斥之为封建迷信,则恐怕更为愚蠢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