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把湖南称为“中国的普鲁士”?
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说:“一部湖南史半部中国近代史”,湖南人同时也被称为中国的普鲁士人,中国的爱尔兰人。19世纪之时,中国的湖南人、德国的普鲁士人、英国的爱尔兰人是当时最倔强的三大族群,普鲁士人统一了德国。
人誓死反抗英国的扩张,至今北爱尔兰还要求独立呢;中国的湖南人,写了半部中国近代史,而且集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谭嗣同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发起者,陈天华、黄兴推动了晚清的社会变革,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是中华人民***和国的建立者。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在文化领域也是人才辈出,沈从文、周立波、田汉、齐白石等人都是湖南人。为什么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能够人才辈出?这不得不提到湖湘文化。南宋以来,湖南人在学风上注重实践与实用,虽然同为理学,但是楚学更加注重实用,且不存在门户之见。
提到程朱理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空洞”、“无用”,其实不然,朱熹来到岳麓书院以后,湖南的理学学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湖南理学学风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朱张会讲”。1167年,朱熹收到张栻的邀请从福建武夷山来到长沙岳麓山,在岳麓山讲学2个月,被时人誉为“朱张会讲”。
张栻为湖湘学派代表人物,而朱熹为闽学代表人物,两人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全国各地1000多名学子汇聚岳麓山,张栻和朱熹在岳麓书院就“中和”、“太极”、“仁”在岳麓书院城南寓所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朱张会讲”改变了“湖湘学派”的“空言真理”、“虚而不实”之风气。中国传统学术派别中,湖湘学派和浙东事功学派都讲求“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但是湖湘学派更具理学气质,因为理学的诞生地就在湖南,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就是湖南道州人,所以在“经世致用”的同时显得更为内敛。
这也就是后期,为什么湖南人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有颇多建树,而在经济领域则少有成就。湖南资源丰富、农业基础雄厚,但是湖南没有诞生诸如徽商、浙商这样大的商人集团。湖湘文化的精神可以用下面几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如果再简单一点概括,那就是“勇敢尚武”和“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精神来源于湖湘学派的学风,而“勇敢尚武”的精神则来源于更早之前的楚文化。春秋时期,楚人经常挑战周天子的权威,楚王问鼎让周天子很没面子,后来楚国被秦国灭国,楚人也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现在的武汉方言仍然有“不服周”、“老子就是不服周”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