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瑞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生平
王国瑞,元朝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约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是元末著名针灸学家。
著作与成就
金朝时期著名医家窦汉卿,将针灸之术传给王国瑞之父王开(王镜泽),王国瑞自幼跟从父亲学医,成为当时显赫的针灸名家。王国瑞是窦氏针法的主要传人,撰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卷,刊行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该书是一本理论与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针灸专著,包括了王氏以前针灸医家对于针法及腧穴理论与临床的精萃见解,学术价值较高。
王国瑞在继承窦氏针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子午流注针法。他在深刻认识奇经八脉气血盛衰与时间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另创有一种逐日按时取穴的针法,这种针法是以八脉交会八穴为基础,与九宫八卦的数字相配合,再根据日、时干支的数字变化而进行推演,就是首载《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的「飞腾八法」。王氏的「飞腾八法」与灵龟八法有诸多相近之处,是明代灵龟八法的先驱。明代徐凤《针灸大全》中「灵龟取法飞腾针图」就是在深刻认识了奇经八脉气血盛衰与时间的相互关系后,受王氏「飞腾八法」之启发而创制出来的。
王氏对于针法方面的研究也很有特色,在施行补泻时,可分异穴补泻和同穴补泻两种方法,如「妇人血气痛:合谷补,三阴交泻」则属异穴补泻;「治头风刺风池,先补后泻」;「治鼻渊刺上星先泻后补等」则属同穴补泻。在同穴补泻中又有泻多补少和补多泻少之分,这种补泻先后和补泻多少的操作方法,成为后世「阳中隐阴」、「阴中隐阳」之先河。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的《玉龙歌》中还有一针多穴的透穴针法,如:「头风偏正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更要沿皮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王氏还继承了窦汉卿的交经互刺思想,对于头风偏痛、胸胁疼痛的病证分别采用了「左疼取右,右疼取左」和「右疼泻左,左疼泻右」的治疗方法。
王国瑞在针法及腧穴理论与临床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为针灸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一位较为有名的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