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起源

物质起源问题。

宇宙最初还没有生成物质时的状态称为无极,呈一片混沌状态,具体情况是整个宇宙空间里挤满了一种叫做虚粒子的飘忽的东西,虚粒子是由正电子和负电子旋转波包组成的系统,虚粒子时隐时现,在能量波和实物粒子之间瞬间变来变去,这种现象符合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以及波粒二重性原理。

虚粒子瞬间一隐一现地从粒子与波能量之间循环变化,现在科学家对于虚粒子的粒子形态还没有探测出来,但是虚粒子的波能量已经被人发现,就是所谓的零点能。

虚粒子的属性代表着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属性,虚粒子赋予了物质二大属性:能量和周期变化,这二大属性贯穿任何物质的一生。

能量是守恒的,能量的变化只能是能量在不同的地方之间进行流动,不增不减。

有周期变化就会有频率的存在,宇宙频率的整个频谱结构也印证了虚粒子一隐一现的变化模式,宇宙频率的整个频谱结构、范围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短波--中波--长波--β射线(电子)--中子射线(中子)--α射线(氦核)--超声波(原子)--声波(分子)--次声波(宏观世界)--黑洞(恒星)--γ射线- x射线---紫外线…下一次循环。

在上述频谱结构里,γ射线到长波这9个状态相当于虚粒子处于‘无’的阶段,宏观世界相当于虚粒子处于‘有’的阶段,剩下的从β射线到声波这5个状态相当于虚粒子处于中间态的阶段,中间状态都同时包含着实物粒子成分和波成分这两部分。

从‘无’状态变为‘有’的关键点是γ射线,通过恒星这个能量转换器来实现物质从无到有的转换过程,使虚粒子发生聚合反应并合成夸克,紧接着不断合成更大的粒子,生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稳定物质,最后生成万物,进入了‘有’的状态。

此时黑洞就充当物质由‘有’转入‘无’的能量转换器,当宏观物质掉进黑洞就会被分解为虚粒子。

这样通过恒星和黑洞这两个能量转换器完成物质的生死循环,这个机制也会适用于虚粒子的一隐一现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机制的示意图就是太极八卦图。白色太极鱼代表虚粒子‘有’的部分,黑色太极鱼代表‘无’的部分,两只鱼眼代表恒星和黑洞。

ps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时以较高的精确度得知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此,当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时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动;否则,如果粒子完全停下来,那它的动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时精确的测知,而这是违反测不准原理的。这种粒子在绝对零度时的振动(零点振动)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点能。

波粒二重性又称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指微观粒子有时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不显著),有时又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为波动和粒子的性质。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