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画的流传方式
如上所述,民间木版画的流传是与当时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相关系的。它的生产、制作和销售、应用,至少可分以下几种形式和渠道。 在农村不少地区,当秋收之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之前,一些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木版画的刷印。他们往往是请人刻版,甚至是祖传的几种版式,套色不多,兼以手工填色,全家人都能参与。所印作品多是小型的画张、灶王和纸马之类,然后拿到集市上发卖。这一形式,在山东南部最为普遍,所谓存版,也只有一块墨线版、刷印后着色。
有的连村成片,每个村子都有几家。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在研究民间木版画的流布及与广大群众的关系时,是不能忽略的. 纸扎店
多是印画纸马之类,有的甚至是烟酒店的业者,边营业边制作,一般是供应当地信仰者的需要。纸扎店还存有自己特需的刻版,专印纸糊品的各种零件.
经咒符
在过去,一些较大的寺院和道观,多自印一些佛、道的经变图和吉祥符咒,有的是印好后卖给信徒,作供佛、求仙之用:有的是为施主提供刻版,刷印若干作为布施.它虽然是宗教美术,却又是利用了民间美术的形式.
刻字店兼作
在许多中小城市,刻字店除为人们镶刻印章之外,也为一些店铺和作坊刻一些小型的宣传标志,如印在商品上的图记、仿单、包装盒的装潢等。
自刻红印子
农民自刻的红印子, 一般尺寸不大,多用红纸墨印,如图案化的福宇、喜字和以太极八卦为中心的吉星高照图,春节时贴在门楣上。也有的刻太公在此 (寓百无禁忌),和盖新房用的上梁大吉等.苏北的牛印则是贴在猪圈、牛栏和车船及大型的农具上。这些红印子,由于是农民自刻自印自用(或供亲友贴用),往往显得质朴古拙,与专业艺人的作品不同。
以上八种情况,不但说明了民间木版画的多层次、多方面发展,也说明了它的普及性和丰富性。审视一件具体的作品,尽管都是体现民族文化的基础,但就其艺术、技术的表现而言,仍然有高下、粗精、巨细之分,而在人民感情的表露上,却往往是加工越少的,甚至是表面粗糙的,越能看出其真情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