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明玉多处住房、开豪车,究竟是什么工作会这么高收入,身家是多少?

苏明玉所在的众诚集团,公布了“上季度”的营收数据。

从这份季报来估算,苏明玉的收入水平比普通工薪族高不了太多。她的豪车豪宅和出手阔绰,都是编剧空想出的主角光环。

先看第一个数字:上季度集团销售收入为7470.4万元。

因此全年预估收入为三个亿。

当然,每个季度的收入会有起伏,存在淡旺季。假设该季度是一年中最差的季度,给它加个权,全年总营收四个亿,顶了大天了。

集团年营收三亿多,苏明玉作为大区总,能不能拥有仿佛花不完的钱?

满仓大兄弟用自己的经历作为对比,大家就清楚了。

十年前,我所在的报社,年营收就是三个亿。

报社高管层,由社长兼总编辑、副总编辑和多位编委组成,每位编委负责一个中心。

苏明玉虽然自称是中层,但她掌管江南分公司,其级别应该跟我们报社的编委相当。

当时我们编委的年薪不到20万,单位给配的车也不到20万。

需要指出的是:报社是轻资产,而众诚集团是重资产,有工厂。

重资产企业的利润率更低,因为它的地皮、设备、贷款、税……都需要大支出。

因此在总收入大体相当的前提下,重资产行业的工资预算,要比轻资产行业少。

也就是说,苏明玉的年薪,不太可能高于20万。

有人会问,老蒙总十年前就说过,他的一个销售半年提成就有30万,苏明玉都大区总了,怎么可能年薪会不到20万呢?

按照这份季报推算,老蒙当年说的那个数,也很有水分。

按照老蒙当年说的,一个销售“干得好的话”,半年的提成就有30万。

按照合同额1%的提成比例计算,一个好销售半年要卖出3000万的货,才能拿到30万的提成,而全年业绩则是6000万。

十年前,一个销售的业绩就6000万。十年后,全集团的业绩才三四个亿。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众诚集团如今的业绩,竟然仅相当于十年前的五六个销售的业绩总和。

如果众诚集团没有公布这份季报,我并不怀疑“一个销售半年能提30万”。

可是有了这份季报你就能算出来,十年前的老蒙,是个大忽悠。

他当时只是想当着小姑娘的面吹吹牛,就像苏大强一样。

没想到小姑娘深信不疑,竟然决心要跟他干。

苏明玉帮助老蒙排除了异己之后,在集团的地位俨然与二当家无异,但这份季报显示,苏明玉并没有那么举足轻重。

季报披露的第二个数据显示:众诚集团出口创收602.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万元,占集团上个季度总营收的54%。

集团的半壁江山靠出口。

苏母去世后,老蒙给过苏明玉一张银行卡,让她去休息。

苏明玉当晚去见老蒙之前,助理就曾对她读过另一份公司财报,其中提到出口业务的增速高达34.1%,而江南分公司同期增速仅为5.9%。

现在江南江北加起来都只能勉强与出口的业绩持平,以这个速度,出口业务在集团的分量,很快就会碾压江南江北。

因此众诚分管海外市场的人,才是最有话语权的封疆大吏。

而这个人,几乎没露过面。

苏明玉只是新近才接管了江北分公司的业务。此前她只负责江南的业务,为集团贡献的营收比例不足四分之一。

但现在她却成了实权派,是老蒙最倚重的人。

一份财报,戳穿了《都挺好》在细节上不严谨。

而这并不是全部,我们再来看看苏明玉花出去了多少钱。

苏明玉给母亲买墓地,40万。

当然,这40万有可能存在水分,有可能是苏明成在酒桌上为了助攻老爸吹牛,胡乱喊的数。

但以那个墓地所处的位置和环境来看,40万应该也没多大水分。

苏大强理财被骗,苏明玉掏了6万。

苏大强买房首付缺20万,苏明玉拿的。

关键是那个老宅。

大嫂心理价位150万,明玉为了让大嫂赶紧解套,肯定没还价。

另据中介透露,买房者不仅买了老宅,还把苏母以前卖掉的三间卧室一起买下了。

老宅总***四室一厅一院,150万只是楼下那一室一厅一院的价格。

楼上三间卧室卖了多少钱,我们不知道。

按照楼下卖150万折算,全买下来至少250万。

苏明玉又给替她买老宅的人塞了个信封,从厚度看大概能有2万。

也就是说,苏明玉暗中花掉了至少318万元。

即使苏明玉不交个税、不吃不喝,这笔钱也至少需要16年才能攒够,而苏明玉充其量才工作了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