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十景的蓟北雄关

城堞远望如刀齿,咬定青天不放松。万里长城从山海关起,抵至天津最北部的蓟县黄崖关。

蓟北雄关始建于北齐天宝七年。这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被视为国宝的北齐长城遗址。 泃河是黄崖关长城至关重要的隘口。太平寨在东岸山峦。

黄崖关虎踞其间。城墙石垒砖包,坚如铜墙铁壁。层峦叠嶂之中,战台林立,高低相关,前后呼应。烟墩是点燃烽火、警报敌情的信号台,战台用于居高临下打击迫近城墙的敌人。戚继光修的空心敌台,台内券洞可以屯兵驻军,还便于疏通和调动城上军队。凤凰楼可以观察敌人。 黄崖关长城游览区包括“黄崖夕照”、“二龙戏珠”和“云海烟波”三大奇观,具有雄、险、秀、古四大特色。以“八卦街”的中央提督公署为基础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长城博物馆,在街内还新建了颇具规模的黄崖关长城碑林,包括百将、百家碑林,毛泽东诗词墨迹碑林和篆刻碑林,以及百松园和竹刻名联堂等景点,在太平寨长城内侧广场的石台上还树起了戚继光石雕像,在黄崖关口东侧的八仙湖上还建起了八仙湖水上游乐场。

主要景点有:黄崖正关亦称小雁门关。建于明代,是长城沿线著名关隘,也是蓟县境内唯一的关城。东接寡妇楼,西至王帽顶山,墙体长2152米。包括瓮城关城的城墙,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以及角楼、门洞、水门、水关、牌坊、八卦街、陷马坑、提调公署和城外的凤凰楼。讵河之上,还有水关相连,呈五孔桥式,上有垛口、射孔,下有铁栅栏,水能流而人马不能越。水关西侧的黄崖正关,上面建有关楼“北极阁”,俗称关帝庙。 戚继光修筑长城

明代隆庆年间,主持重修蓟县长城的是戚继光。在戚继光任蓟州总兵时,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今北京市昌平县西)的1000多公里防线,都由他管辖,他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

戚继光是山东东年县人,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00年)秋天,他赴北京参加武状元会试,恰逢北方鞑靼族首领俺签汗率领军队从古北口攻入密云、顺义、通州等地,进逼北京。明政府调集大同等地镇10多万边兵前来保卫北京,应试的武举也参加了防御,戚继光被任命为总旗牌,督防九门,开始崭露头角。从公元1553年至1567年,戚继光赴闽、浙,抗倭14年,多次立下战功,威镇海疆。

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在新任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竭力推荐下,明政府下令任命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戚继光一上任,就和谭纶一起上疏朝政建议重修长城。朝廷采纳了戚继光的建议。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戚继光调配士卒,开始了艰巨的筑台,修墙工程。黄崖关长城也在这一修筑工程之中。从公元1569年到1571年,整整用了3年时间,蓟州镇守范围内的长城修筑工程全部完工,在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的1000多公里防线上,矗立起1017座雄伟的敌台,随着地势,敌台高低相间,突兀参差,蔚为壮观。

戚继光在每座台上,配备了固定的台军。他著有《哨守条约》,令各台官兵传习。随时提防边警。同时,他还规定了传烽办法:有敌台的地方,以敌台充当烽火台,没有敌台的地方以墩台充当,如有敌情,昼举烟,夜放火,同时鸣炮。为了便于守台士兵的记忆,还把各种敌情信号编成通俗、顺口的《传烽歌》,让士兵牢记心中。一旦发现敌情,三个时辰之内,就可以传遍整个蓟州防线。戚继光镇守边塞16年,敌人异常畏惧,始终不敢轻举妄动。

在戍边的紧张、艰苦军事生活中,戚继光充满着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他曾写下一首诗:

南北驱驰报国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八卦街

黄崖关内的八卦街,是依照八卦图建造的。这座指挥台以旗帜指挥士兵用火铳弓箭射杀入网之敌。黄崖关是万里长城中罕见的一个完整严谨、构造精明的防卫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