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写一下关于赤壁的影评啊?我要600多字就好了。

这是兄弟们的江湖,不是枭雄们的天下——《赤壁》风间隼 发布于:2008-07-10 14:32

啦啦啦,终于看了《赤壁》了!已经不记得多少年这么兴奋过了,居然会深宵去赶零点首映,居然会夜里兴奋得睡不着觉。TNND,这不是枯木逢春是什么(啪!没关系,将脸上的鸡蛋清涂匀,继续)?可也不能怪我啊,影迷久旱逢甘霖只能怪甘霖太少了不是!(林娃娃上场:“只有《赤壁》可以给我这种清新的感觉……”,biu,一脚踢飞,继续)

下面就说说我对《赤壁》的第一观感,虽然比较混乱而且没深度,好在新鲜,还没受到各路神仙的影响,就当时我自己的胡言乱语吧。声明一下,无剧透,我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厚道的人。

战争:虚构基础上的逼真

还是演义的成分居多,拍得好看,但离真实的古战阵恐怕差距很大。在军阵方面,风格半虚半实,新野之战的排场看起来还比较像个样子,三江口之战出现的八卦阵居然真弄了个八卦形的团体操,让我心里有些犯嘀咕。这个乌龟阵一开始操演的进退和配合很用心思,能让人信服,后面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要出动武将去单挑敌兵,恐怕就不太有说服力了。最后居然连周都督都亲自下场去替子龙挡箭,那个浪漫劲,真的满眼都是吴氏动作戏的陈规在作祟。《见龙卸甲》保留了《三国演义》中单挑的作战方式,《赤壁》里面全改成了武将冲锋陷阵,依我之见各有各的好,关键是都突出了勇将之勇,有利于刻画人物就成。

总的来说武戏要打90分,动作干净利落,速度感和力度感十足,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这很不容易。不管怎么演义,只要技术上到位就没问题,拍到位了自然就可信。期待着下集的水战和火攻。

表演:周瑜有点坏 曹操不够派

周瑜演得很到位,梁帅哥终于不必端着个架子扮情圣了。在老搭档的镜头面前,这个周都督演得挥洒自如,该刚的地方刚,该柔的地方柔,性格丰富而有层次。最喜欢他听见诸葛会接生的时候那个错愕的样子,还有最后筵席上的坏笑,分明是无线五虎时代的那个坏小子,只是多了些岁月的磨练,更有大将风范了。

胡军的赵云是第二个要夸的亮点,倒不是他演得有多好,赵云在《赤壁》上集里的戏份基本上都是武戏,而是这个演员挑得好。现代人的气质普遍偏弱,白马银枪的子龙将军要是让陆毅那样的来演就完蛋了,想想《七武士》里的所谓小白脸,那长相搁现在顶多也就是个串场的龙套,可是人家有气概。抓住子龙将军的气概而非长相来选角才是王道。

金城武的诸葛亮只能算不功不过,其实这家伙骨子里也是《堕落天使》里那种坏小子,把诸葛作为普通人的那一面演得很到位,但卧龙先生的那种神秘和儒雅只靠闭上眼睛若有所思恐怕是不够的。不过诸葛的重头戏都在下集,期待着到他时候能有更好的表现。

林美人的娃娃音很要命,而且出场必有香艳戏,看来吴导很懂得人尽其材嘛(坏笑)。

张丰毅的曹操严重令我失望。张丰毅的声音没有那种霸气,外形也不够强大,从骆驼祥子到段小楼,张一直演的都是小人物,曹操这么一个出身贵族的枭雄,不是他能驾驭的角色,他的表演一收就让人觉得猥琐,一放就让人觉得随意,都不是到位的演法。我还是觉得《见龙卸甲》里的刘松仁好,或者找个有京剧功底的演员来应该也会更好些。

本来张震是我比较担心的一个环节,因为感觉台湾演员一贯比较文弱,看完之后觉得还好,因为剧情设定了孙权本身就是一个从父兄阴影下觉醒的人,由弱变强的过程正适合他的气质。

关羽、张飞、刘备,形似而已,没什么好谈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当年高仓健真能来演曹操,可能未必不是好事呢。最好再加上市川染五郎的周瑜和野村万斋的孔明,不一定成功,但肯定精彩。不过这个涉及的问题就太多了,只能想想而已。

音乐:中日西大杂烩

音乐只能算及格,比较精彩的有瑜亮合奏古琴一段,以及最后的片尾曲。影片主题音乐一般般,西洋交响乐为主,其实让黄英华来可能好一点,用民乐更有中国味道。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孙权猎虎的那一段,居然响起了凄厉的尺八声,似足了《乱》里面秀虎出猎一段。这完全属于不顾文化氛围的硬抄,很不到位。

世界观:吴宇森的江湖与罗贯中的天下

切莫被吴导的障眼法误导了,所谓“我查过史书,其实是这样的……”云云,全都是为了给自己的改编创造空间。事实上这部吴版《三国》,比“演义”还“演义”,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演义”:演的全是兄弟义气。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讲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乱兴亡,鸟瞰的是“天下”,吴导显然没有那么高屋建瓴的气势,他的电影从来都是以兄弟的眼光看风云变幻,平视险恶的“江湖”。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和曹操斗,孙权和曹操斗,刘备和孙权虽然联手,彼此之间也在斗。这样的描写显然更符合政治动物的本性一些。可是在吴氏的《赤壁》里,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压倒了勾心斗角,无论孔明还是周瑜,都是磊落的汉子,只有他们的对头曹贼才会处心积虑。这样的江湖,显然是属于吴宇森的。

风格:吴版《赤壁》本是年轻人的江湖

在电影的前半段,台词还能压得住阵脚,只是偶尔地出现“爆笑台词”。摇摇头,继续看,没想到发展到后半部,银幕上雷声不断,银幕下笑声不绝,集团性长达半分钟的狂笑也不鲜见(最诡异的是从场下声音判断,有些笑点显然只击中了女性的笑神经),这恐怕就不好归结为“笑场”了。这不是台词功底不够,意外引发的“笑场”,而是编导刻意追求的效果,就是故意要表现出英雄们身上人性的一面。刘备打草鞋、张飞练书法、孙尚香要出阵,都是重点逗乐的桥段,吴宇森电影中特有的浪漫感和人情味悠然浮出银幕,让人想起他最具个人风格的那两部作品:《喋血街头》和《纵横四海》。

没错,江湖是属于年轻人的,而天下是属于老头子的。这吴版《赤壁》或许不像央视《三国》那样老气横秋,可是其中洋溢着豪情和志趣,显然更符合意气风发的赤壁英雄谱。当年央视《三国》前有“滚滚长江都是水”,后有“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沧桑是够沧桑了,可是那个大时代的豪情和热血完全欠奉,日本人一百年前骂我们“老大帝国”,想不到一百年后还是这样。

吴氏《赤壁》最让我感动的一场戏,是“曲有误,周郎顾”,继而神游大好江山的那一场。无论是看《天与地》还玩光荣的游戏,里面对于壮丽山河的铺陈总能让我们动容,感觉到一份民族的自豪感,真正感觉到,只有这样的江山才能引得天下英雄竞折腰啊!可惜国内的影视剧号称爱国,可从来没让人感受到这一点。在《赤壁》中,我终于感受到了!江山与热血交相辉映,这才是中华史诗电影应有的气魄。

遗憾:火候还是不到

有人笑的地方不一定有问题,没人笑的地方也未必就没问题。孙尚香敢指着祖宗牌位说话,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孙权称刘备“刘豫州”可以理解,刘备自称“豫州”恐怕就不合规矩了吧?还有“甘宁甘兴霸”变成了“甘兴将军”,怎么听怎么不对劲。诸葛亮称关羽“关二哥”而非“关将军”也不对劲,孔明什么时候跟刘关张结拜了?倒像是蛊惑仔称祖师爷的叫法。

总的感觉,吴导重新诠释三国人物的诚意可感,但因为要突出英雄的人性,有些细节就抓得太过了,例如修牧笛、找水牛、给马接生那些戏,反而让人感觉有些枝蔓,甚至是在避重就轻。香港导演拍江湖人情有一套,拍天下大势,政治风云,恐怕还得再提升一下自己的眼界和胸怀,不能只着眼于细节和兄弟。要是通篇都能拍出片中“御六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那个气魄来,那就好了。当然这也不是吴宇森一个人的问题,演员的素养,编剧的功力都在影响着《赤壁》成为一部史诗的可能性。中国电影不缺钱,这部电影的服装美工特效都很到位,缺的是心思和底蕴,我总在奢望着,如果吴宇森的情怀与热血能和《三国》的雄浑与通透做一个加法,而非减法,那该多好!

风间隼原创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