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诸侯王发现儿子与妃子通奸居然上吊自杀

在安阳市西北20多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名叫康王坟村。安阳有许多历史古迹,如袁林和殷墟。前几年,曹操墓被烧了。就连安阳当地人都不知道这里有明朝藩王赵康王的墓。赵康王朱是的第六代,因为他死后,谥号成了康,也叫赵康王;因为赵浩棋康王葬在这里,这个村子也被称为康王坟村。

赵康王墓在村西,穿过几道沟坎。在一片庄稼地里,一座现代人建造的小庙矗立在眼前。寺庙很小,但它是一个门上写着“康王陵墓”的房间。一位路过的老人问我为什么来这里,热情地带我去参观康王墓。

走过一片杂草地,我看到路边有一只破石羊。我问我老人家是不是康王墓的旧物,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听老人们说,康王的坟以前很大,很气派。石头人多,羊多,石碑多,房屋十余间,但都慢慢毁了,尤其是日本侵略那年,毁得非常严重。”老人说。

穿过一个大厅,是一个直径三四米的大墓,杂草丛生,没有任何标志。老人告诉我这是康王的墓,村里人都说朱王爷就葬在下面。

王陵地宫的入口是一个小房子。当你推开木门的时候,你会立刻感到一丝凉意。屋内只有一扇石门,是通往地宫的入口。地宫里每隔几十米就有电灯。可能是灯泡瓦数不够,但里面看起来还是很暗。

地下宫殿的入口是一个陡峭的石梯。我摸着墙慢慢走下来,一步一步靠近地宫的正门。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步,但我终于进入了地宫。老人提醒我:“小心下面有水。”果然没走两步。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地宫里有很多水。虽然不深,路也是用木块铺的,但由于光线不好,很难找到容易的路,我的鞋子很快就湿透了。

赵康王的地宫建筑很窄。之前去过周陵地宫,也看过卫辉牌的陵墓。和他们比,这里的规模和他们差远了。第一个墓室周围的耳室简化为两个壁龛,石门平淡无奇,没有任何雕饰;第二个墓室有两个石棺,右边的口部刻有八卦图案。在第二个墓的尽头,有一个壁龛。地宫中还有一块石刻,记载了康墓的选址过程。

它也是明朝的藩王,康墓的地宫是如此的简朴和低调,这可能是很少有人关注它的原因。

杰出的人才,鼓舞人心的文士

赵的第一任国王,具有典型的“枭雄”藩王特征:他从荆南拓荒阶段开始,野心勃勃,觊觎皇位,但时势不利,没有当皇帝的运气和实力。

朱棣称帝后,几代君主不断加大减藩力度,软硬兼施收回藩王的禁卫军,削弱其政治影响力。自周王以来,藩王们开始致力于医学、音乐和文学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藩王。

比如宁王朱权,被朱棣胁迫一起“刁难”,迷失在政治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写书上,经过潜心研究,后来成了道长。

之后,越王中“有为”诸侯越来越多,最著名的是郑王朱载_。他是明代著名的音乐学家和音乐家,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他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李约瑟博士认为,早在万历十二年,朱载_就已经

据明史年的记载,朱载_一生著书立说,包括音乐、天文、历法、数学、舞蹈、文学等。他是与李时珍、宋、徐光启、徐霞客齐名的重量级科学家,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他百万字的作品中,乐律全书最为著名。

更多的俘虏把他们的兴趣转向诗歌。毕竟这是知识分子的力量。一时间,诗人、文人辈出,赵康王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公元1514年朱被追封为太子。四年后,他的父亲去世,他继承了王位。从朱高燧开始,第一代王召,几代王召都有很坏的名声。据记载,明史年间,大川参与欺凌百姓,但在朱这一代,终于出现了一个为百姓所称道的太子。朱聪明,好奇,喜欢读书。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年轻时就以文才闻名。据史书记载:“康王嗜书,积楼甚多,又极有学问,又通俗易懂,故为道人。”

据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周先生考证,朱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喜欢结交文人。用古人的话来说,他是战国时期的君子,喜欢留一些文人墨客做公客。朱的公客虽非三千人,却有数十人,其中不乏当时一些顶尖的学者。

比如明代“末代七子”之一的,就是朱公客中最有名的。谢榛是一个布衣诗人,一生游历,从未为官。到安阳旅游后,把一首诗献给了朱,并成为赵王的座上宾。谢榛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560年赵康国王去世才离开安阳。

在朱的朋友中,有一位是当时的理学大师。崔铣一生都不崇拜权贵,但他爱上了赵浩棋康王。他认为这位君主虽贵为皇帝的胃,但“嗜古知,勤而雅”,有淮南、梁孝之遗风。当定居安阳时,他是赵的客人。

康、等人经常写诗,抒发自己的感情,抒发对山川的感情。他们很幸福,过着很幸福的生活。

仁柔藩王愤而自杀。

据史书记载,赵康王朱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极其孝顺。年轻时,赵康王由奶奶抚养。后来她奶奶生病了,他亲自端茶熬汤,一刻也不敢擅自离开。为了照顾他的祖母,赵浩棋康王还命人建造了一座建筑,命名为“思训楼”,以纪念祖母养育和教导自己的恩情。

康不仅孝顺,而且以善良著称。他是一个善良的国王。公元1529年,张德发生了一场大灾难,赵尚书康王要他的一千石俸禄来帮助灾民。

但是这样一个好君主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自杀了。

在明朝的诸侯王中,也有自杀的诸侯,如项王白澍、斩诸侯的等。这位傲慢的封臣国王不想将来受到狱吏的折磨,带着家人自焚。但朱棣之后,大部分俘虏都交出了警备,远离政治,经济富裕,生活无忧无虑,兴趣广泛。虽然当地官员有暗中监视他们的任务,但他们表面上仍然很尊重。康为什么要自杀?

据明史年的记载,康家有人犯法,康投靠其中。傅和地方官田去赵抓人。康感到极其愤怒,于是“上吊自杀”。但周教授认为这个理由太牵强。“首先,赵康王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是温柔的;其次,藩王虽然没有军权,但地位还是很高的。连大臣大臣都要‘俯首称臣,不敢客气’。一个小小的地方官怎么会把藩王逼到上吊的地步?第三,即使

“据明实录年等史料记载,当时在赵发生了一件不光彩的事,那就是赵康王的儿子与他的妃子有染。对朱来说,奸夫是他的儿子,奸夫是他的妻子,这是奇耻大辱。他说不出口,但又舍不得。此外,他的‘天生优柔寡断’让他一度感到羞愧和愤怒,他无法忍受。他只有死。”周认为,康王死后,他的缺德儿子先告状,并告诉皇帝说,傅和田欺负他。为了平息俘虏们的愤怒,嘉靖皇帝亲自要求严格执行。结果,田被判死刑,县令傅被流放到边境。“当时很多人认为田、傅是冤枉的,所以很多史料都用了屈比,以至于对赵康王的死因有很多矛盾。”

不管周老师推断的皇室丑闻是否正确,有一点是明确的:明朝中后期,很多诸侯王纵欲无度,生活腐化堕落,以至于丑闻频发,声名狼藉。这些以享乐为目的的王岳“享乐派”诸侯日益增多,逐渐成为明帝国中一个庞大的寄生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