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的项目策划

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是以古民居保护为核心载体,以度假休闲旅游、文化体验旅游为运作手段,融建筑知识普及、建筑文化教育、民俗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因此只有通过将休闲观光与参与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多赢的规划设计目标。 古民居的保护是景区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景区的旅游突出传统建筑,向游人展示古民居风采,加深游人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提高游人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东南园墅区的旅游主题为古民居文化的展示。在东南园墅区内建立湖北民居的展示与解说系统,通过图片、文字、模型、实物、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向游人传达民居沿革、结构特点、风水环境等相关信息。 以古民居建筑博物馆为舞台,以湖北省古今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为主题,向游人展示本地的特色民间艺术。

土家摆手舞

土家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是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专门跳摆手舞的摆手堂。摆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间,人们都要到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摆手舞是祭礼活动中的主要内容。摆手舞分单摆、双摆,舞蹈者随领舞人的示意变换队形和动作,在摆动规律上,绝大部分是顺摆,俗称甩同边手。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是土家生产、生活、征战场面的再现。摆手舞的舞姿粗犷大方,刚劲有力,节奏鲜明。土家人用供品祭祀过祖宗之后就开始起舞,从天黑一直跳到天亮,有时甚至一连跳几个通宵。

女儿会

女儿会原是土家族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谈情说爱的日子。过去土家女儿平素是不出门的,唯有这一天可以云集于会,故称女儿会。凡欲择婿的女孩儿上穿滚有多道花边且衣袖双短又大的左襟大褂,下着八幅长裙,衣分多层,内长外短。以便让人看到所有的好衣裳。赶会时,捎带一些土产山货,佯装赶集售物,欲觅对象的男子择身背空背篓,假装购物,看中哪个姑娘,便上前购物,若讲不下来价钱,表明姑娘不答应,小伙子应知趣地走开;反之则表示姑娘有意相许,于是双方退出闹市,找一僻静处自订终身。

哭嫁

待嫁女儿哭嫁是恩施土家族古老独特的婚俗。有嫁前半个月甚至几个月就开始哭的,有婚前一日哭的;有一个人独自哭的,也有姐妹、歌嫂、父母、亲友陪哭的。哭的内容很多,一般哭祖宗之德、爹娘之恩、姐妹之谊、兄嫂之贤、故土之情等等,也有哭骂媒人的。解放后,哭嫁渐趋消亡,只有《哭嫁歌》等曲牌仍在唢呐等吹奏乐中流传下来。 戏台位于虹桥水街区的中心位置。戏台以湖北乡村的古戏台为依据仿建,成为游人观演的主要场所,在戏台广场可以集中安排演出各种地方曲艺表演。

汉腔和楚剧

汉调,旧名楚调,1914年正式定名为汉剧。汉剧是我国戏曲艺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汉剧的声腔系统是由西皮、二黄结合而成,二者在明清时期随着商人的流动荟萃欲九省通衢的汉口,互相交流影响,最终形成了融南北声腔为一体的汉剧。

恩施扬琴

恩施扬琴又名恩施丝弦,是湖北地方小曲中音乐性较强、表现力丰富的一个曲种,流行于鄂西的建始、咸丰、利川、宣恩等地。

三棒鼓

三棒鼓又叫花鼓,利川的柏阳大鼓,一人主唱,边唱边敲锣打鼓,并有抛棒、抛叉、抛刀的动作二十多套。

旱龙船

旱龙船一是肩抗小龙舟,手提小锣自敲自唱,二是拐杖上安置龙船自唱,过去民间艺人走村串户,沿门乞讨的表演形式。 武当武术也叫武当内家丹派剑术,作为道家修炼的一种功法,经过武当历代道家的发明、创新流传至今,成为民族武术继承发展的一个重要支脉。武当武术在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不断地挖掘,发现的有:武当太极拳,太和拳、武当纯阳拳、五遁阴阳八卦掌、太乙五行擒扑、天罡五行拳、松溪咫尺武当剑等。武当武术已流传到海内外,并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