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为什么是姜子牙有封神的权力?

姜子牙,亦作姜尚。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又叫作吕尚。

所谓《封神榜》本是后人以小说形式,表现的一些圣人神仙,其中担当封神大任的,便是姜子牙,那么为什么是他呢?或许可以从小说中,及小说外,一探究竟。

先看小说中,其中,姜子牙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三十二岁上山,修了四十年,一心想得道成仙的,只可惜根基尚浅,仙道难成,只能把这几十年的修炼功夫,换成人间的赫赫功名。他下山,实在是他师父元始天尊的安排。

我们再看在封神榜中其中一回说道,姜子牙得到了截教的宝物聚魂幡。元始天尊大喜道:“此物可除去武王及姜子牙在封神榜里的名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本来姜子牙也是封神榜之中的人物,但是要注意,在这本书里,其实封神并非最好的选择,一旦封神,便难以成仙,而姜子牙一心求仙道,是绝不愿意封神的,可是资质有限,不封神只能化为灰灰,索性,他的师父就安排他这个大任,哪怕身化飞灰,也可千古留名。

而这不仅是书中元始天尊的安排,恐怕也是作者的有意安排,那么为什么要如此安排,我们再来看看现实之中的姜太公。

姜太公一生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最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

姜太公是周朝人,而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名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文王所命太公之“师”即“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太公还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

《史记》中也说:“周西伯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就确立了姜太公是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祖的地位。

而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都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才编造出他的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明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戏曲及民间传说之中多见。

而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