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在国内地位高还是低?
以积极的角度看,现今的民营出版市场很大程度地改造着出版体系,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愿意在设计上投入。我最近刚刚提高了设计报价,多数客户都支持。其实对于一本市场化的书来说,只要印量达到一万五左右,设计成本就可以忽略了,基本一个封面3000左右都是可以承受的。但是目前的市场无法在后期物料和印制成本上对设计做出支持。特别是印装工艺的水平。我想这和整个行业结构有关系吧。出版方不尊重印刷,不断要求低价,印刷厂放弃质量进入恶性低价竞争;读者不尊重书籍,不停要求定价降低,同时又指责书籍质量低下…其实整个中国市场不同行业都有类似的问题。说回设计,我觉得多数出版商并不是真正尊重设计本身对于书籍编辑质量和阅读感官的价值,基本上是看中一些市场成功案例,所以,他们愿意支付钱去复制这种案例。跟风过于严重的市场基本也是对书籍设计行业的伤,还特别伤不起。它扭曲了很多设计师。我自己也是经历被要求抄袭跟风的阶段,为了钱,我都会去抄,否则我不能靠设计书生存。有些人会跳开这个阶段,有些可能就会毁在这个阶段。这个又牵扯职业责任感的教育问题了。赠所有书籍设计师一句当年王序老师跟我说的话:设计师必须对设计行业有所贡献。我自己觉得至少要追求能"有所贡献"。那些要求你跟风的人,如果你不是快饿死了,我建议你拒绝他们,那是毒!我不喜欢做书籍设计的人太像爱书人,这也会削弱设计师的专业尊严。我们非常喜欢推崇"爱书如命",把它作为一个好的书籍设计师的基础要求。我自己觉得从设计角度这样不是太专业。很多编辑喜欢尊重那些挑书、读书的设计师。我很反对这种形象,设计是一个专业学科,设计师要客观的了解被设计对象,不能总是把设计对象变成自己的使用对象,必须实际使用才了解它,否则要设计一个好的卫生巾包装还必须是女设计师不可了?!跑题了…直接回答:
出版社就别提了; 从表面上,书籍设计的地位在特别缓慢地提高; 设计师的劳动成果基本毁在印装质量上了,这个责任,50%在出版商过分追求利润,另外一半来自不健康的消费观带来的畸形消费结构,对,另一半怪读者。科学严谨的说当然是"部分"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