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讲究“五行”,指的是怎样的关系程序?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那么它又是怎样与季节、神兽联系在一起的呢?
五行与季节的关系?在五行学说的统摄下,自然界中的空间方位可划为五方:木居东方、金居西方、火居南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五行与四季相配,分别是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土主四季。
木本向阳而生,它在春季阳气始生时开始生长。东方正是日出之处,所以木放在东方。火的本性是炎热,夏季炎热,而南方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和方位,所以火放在南方。金的本性是清凉肃杀,秋季树木落叶不再生长,而西方是太阳落山的方位,太阳落山前后阳气衰落,气候清凉,所以金放在西方。水的本性是澄澈寒冷,冬季气候寒冷,我国北方气候也是寒冷,所以把水放在北方。土的本性厚实适中,有利于万物生长,中央地处四方之中,所以土放在中央。
五行中与神兽对应的是:木青龙、火朱雀、土黄龙、金白虎、水玄武。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于八卦为震、巽,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