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狂奔,为何微博电商却走向落寞?
先来看看微博是怎么从奄奄一息又活过来的:
1、微博依靠排除大V,力挺中小V,增强了对话题的把控性,也避免了敏感话题的爆发。
2、通过对娱乐和网红(电商)的挖掘,把自己装扮成粉丝经济的代表。
3、通过一次次的娱乐明星丑闻曝光,提升自己的流量和关注度。
4、通过建立未读库(不一次性放出所有未读内容),给用户制造永远都有新鲜事的概念(同时也影响了用户对时间线的排序要求)
5、微博通过对秒拍的扶植,赶上了短视频的风口,它的股价也超过了Twitter。
那么不难看出,微博的定位,或者被大家认可的定位,还是一个新闻传播平台,或者一个娱乐平台。是茶余饭后八卦的地方,是跟踪时事热点的地方,但不是买东西的地方。买东西,大家还是习惯去京东、去天猫、去淘宝。
另外,很多垂直化电商包括大的电商平台,也都开始走社交话,无论是最早的蘑菇街,还是现在的淘宝,都有网红的参与,陌生人的讨论,也更容易针对商品形成社区。而微博在这方面,由于定位问题,如果加入太多的电商,就会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反而会导致用户的流失。虽然在刚刚阿里注资的时候,大量涌入淘宝店家,但是可能是微博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逐渐减少相关内容,还是定位为一个内容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