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春节的其他

由十二月十五日起至正月十五日止,客家人过农历年期间,除以上的三牲之外,要准备很多食物例如:

1、甜粄:甜叛也就是用米磨蒸的年糕,用七成糯米渗三成籼米在水裹泡浸一天一夜,再放在碓臼中,舂成细粉和上油糖,垫豆腐皮和芭蕉叶,用蒸笼蒸之,熟了就成深红色的甜粄。

2、发粄:也就是广府人称“松糕”。

3、煎粄:又叫煎丸、煎堆。

4、酥花:用油炸的各式各样的芝麻豆类等。

5、米程:用米和糖合制而成,如台北街头常有用机器做的米香相似。

6、艾粄:用艾草做的,大年三十吃能够赶走疾病(部分地方习俗)。 --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地区,素有农历年初一食斋的习俗,据说已持续了三百多年。即年三十(或廿九)晚餐以后,家家户户必须把装盛过荤腥的碗筷碟盘勺等厨具统统用开水泡过,甚至连盐缸都要临时换用,年初一整天只吃豆腐、青菜等斋菜。

这种奇特的习俗有一种传说。

传说客家人居住的某村有个古泉公,生有十一子,长大后都分了家,古泉公独自为户。有一年大年三十,儿子们接二连三地来对父亲说:“阿爸,今晚你不要做饭了,来我家吃吧但是到吃晚饭时,十一个儿子都想到一块去了;我不请父亲吃饭,其他兄弟总会请他吃吧;于是,直至十一个儿子家家都吃完除夕的晚餐,还没有人去喊父亲吃饭。

吃完饭,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人说;这么晚了,不知有没有人还没吃饭啊?;有一个人指着身边一条黄狗说;除非这条黄狗还没喂吧!坐在一旁的父亲气得七窍生烟,瞪着眼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不孝子,你老子就没有吃饭!”住在上屋的第三子新穰公头脑颇灵活,听见父亲怒骂,立即挎上一条钱袋从后门出去,由屋背转到大门口,装着全不知晓地问明了原因后,便一本正经地说:“我出去讨债刚回来,还没有吃饭,爸爸,你就跟我一块吃吧。”

父亲吃完饭,还是气愤难消:别人说多子多福,我却多子无饭吃,还不如无子。经过一夜思考,第二天(大年初一)他便带上田契、屋契、山契到一座庙出家去了。他还对子孙发出誓愿:“凡我子孙,年初一跟我食斋者,发达吉昌;不跟我食斋者,早死早亡”他这一招,其实是为了使子孙不忘这件事,教育后人要孝敬奉养老人。从此以后,每年年初一这天,很多人便食起斋来了。 台湾

丰盛的团圆饭

台湾客家人是以原乡广东五县即:嘉应州(今梅州)、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蕉岭( 原称镇平县)平远、兴宁、五华 (原称长乐县)(台湾客藉同乡称四县),及海、陆一即海丰、陆丰县一为主,所以台湾地区的客家年俗也与两区的相似。

除夕之夜,台湾岛内客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打边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挥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的年糕),则有延年益寿之意。此外,还有一种咸味萝卜年糕,食用时需经火烤热后再用紫菜包起来吃。它除了具有解荤腥、调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来年好彩头之祝愿(台湾地区称萝卜为菜头,与彩头谐音)。

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其给法也颇具特色: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的颈项上的。

闽西

大年三十吃腕子筒、长命菜

闽西客家人从年二十五入年假;过小年始至除夕,是过年的准备阶段。

大年三十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红;(贴春联和红纸)表示红红火火。之后,贴门神、祭祀祖先、准备年饭、守岁等。而年饭中;腕子筒;与;长命菜&;是闽西客家人少不了的菜;腕子筒;就是红烧猪蹄,这红烧猪蹄很有特色,不仅肉烂,更是香浓可口,这里面的配料有的是当地的植物根茎,因此形成的香味独特;长命菜;其实就是整只的鸡或整块的猪肉放进锅中烹煮,再将整个大萝卜和整棵的芥菜加进去,这里面的含意很深刻。

在餐桌上,客家人如何进食也还有一番讲究。鸡头由长者吃,翅膀给出门的男人吃,读书的孩子吃鸡臂(腿)。酒洒倒在桌上视为发财,碗被摔碎看作会添丁,掉落了筷子当作有食缘......守岁,也称点岁火。客家人要用特制的三盏油灯分别点在厅、门、灶上,直到天亮。如一夜通明,这将意味来年吉祥平安,万事亨通。

三明:吃;甜头考头水;

三明市不仅是福建和内地联系的主要通道,而且是历史上;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桥头堡、聚集地和扩散地之一。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把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据说是为了堵住;灶君;的嘴,要他上天奏好事,回宫保平安送灶;时家家还点盏竹制的;八卦灯;,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凌晨即起,穿戴一新,鸣炮开门,以图开门大吉。尤溪人在早餐前要煮生姜红糖茶先吃;甜头;。早餐皆为素食,或线面、或汤丸,象征长寿、团圆;沙县早餐必有大蒜、豆腐、红头菜(菠菜)等,寓新年诸事合算、富足、开门见红之意。旧时初一,人们往往上寺庙谒诸神、拜祖宗,祈求平安;乡邻见面,彼此拱手作揖,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这一天,大人小孩都禁止讲不吉利的话。如碗打碎了,要说;碎(岁)碎(岁)平安;;小孩摔跟头,说;拾元宝受伤流血,称;见红有喜......初一上午,将乐某村群众还有到水井、溪边争挑第一担水之习俗,叫;考头水,寓新年事事第一。

从初二起,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一般拜年者不能空手,要带糕饼糖果之类,给长辈要带红糖,拜年者返回时,主家要回送同等价值的礼品,叫礼尚往来。

陆川:无鹅不像年

广西陆川客家人主要从福建省上杭县和福连珠玑巷迁徙而来,约有五十多万人,和邻县博白均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地。

陆川客家人喜欢吃鹅肉,鸡肉反成其次,有;无鹅不像年;之说。据老一辈人说,从前客家人颠沛流离,生活比较贫困,而鹅个头大,生长速度快,耐饥少病,没有饲料时还可用青草喂养,非常适合客家人迁徙时带在身边。而且鹅大肉多,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体现客家人豪爽的性格,走亲戚时带上一大块肉也有面子。农村家家户户都养有鹅,少的几只,多的十几只,一到春节鹅的叫声此起彼伏,未见人影,先听鹅声,饶有情趣。

四川:舞鸡、舞春牛

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在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轻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赣南:诸多禁忌

赣南客家人过年有诸多禁忌。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忌进菜园摘菜,这天忌开口骂人,要说吉利话。除夕、春节及大的节日和喜庆日,忌碗筷掉地。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贷。新年;出行;,忌有女人在场。正月初五是;五谷神生日,这天家家不能煮生米,只在前晚煮好夹生饭,第二天早晨蒸熟,黎明时,家家烧香迎接;五谷神;上谷仓,祈保;五谷丰登;。

赣南客家人讲究;吉利;,每月初一、十五要说吉利话;无要说成有;。

宁都大沽、小布等乡村;帽子;要说;有子,因为帽与毛谐音。新丧家人忌讳到别人家贺年。大年初三称为穷鬼日,一般不外出,不宴请。这天要做的事是把初一以来清扫的垃圾送至村边,点燃三炷香后烧毁,俗称送穷鬼出门。

浦北:年初一偷青;

广西浦北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石埇、张黄、安石、大成、樟家等14个乡镇,占全县总人口的40%左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浦北客家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

春节,是浦北客家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先在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王爷上天;。然后农家妇女搞清洁,男人置家具,人人添新衣。除夕中午,男女老少,满面春风,宰鸡杀鹅,煮糯米饭,以传统的客家菜肴供过各方神灵后,举杯欢庆团圆。就是千里之外的亲人,也要赶回来同吃团圆饭。除夕夜,客家人要贴对联、贴桃符、放鞭炮。阖家老幼在长明灯下,聊天玩乐,通宵不眠,畅谈一年的丰收,展望新年计划,这又叫守岁。时间一交零时,千家万户,都到厅堂上香,放烟花炮竹。初一这天,不杀生,不吃荤,不搞生产。早饭后,村里的青壮年舞龙舞狮,到圩镇或邻村拜年,主人出门燃放鞭炮、派红包。

这天,浦北客家人还有;偷青的习惯,采摘地里少许的菜花、生菜、葱、蒜等。因菜与当地客家话的娶、财字谐音,分别寓意娶花、生财、聪明、有得算。

炎陵:初三送穷鬼

湖南炎陵客家人十分看重过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客家人的祭灶日。这天晚上,他们把灶台刷得干干净净,将旧灶君;像取下烧掉,早晨再把新灶君像贴上。送迎灶君时,都摆置酒肉、糖果、米果等供品,并在灶前烧香、点烛,燃上一串鞭炮,进行拜祭。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入年挂;,也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过年阶段。这时,外出的人都纷纷往家赶。入年假后,大人便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客家人很讲究卫生,入年假前后,要择吉日将屋内屋外,进行一次全面清扫。

大年三十是农历最后一天,也是过年的高潮。这天上午,家家户户从大门到各小门、谷仓、牛栏都贴上鲜红的对联,连水缸边都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干净的新衣裳,欢欢喜喜过大年。做完这些,他们还要在厅堂挂起祖宗画像,摆上供桌,设立香案,摆起鸡、肉、果品等供品,敬奉先人。

除夕夜吃团圆饭的时候,在丰盛的菜肴旁,他们还不忘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过年。饭前,先给祖先敬酒。席间,让小孩吃鸡腿,以示爱幼。

除夕夜要守岁,每个房间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灯。有些地方连牛栏、猪舍也上灯。这天晚上,小孩都能领到长辈发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大门是不能随便打开的,要等待吉时。时辰一到,家家大门打开,霎时鞭炮齐鸣,响彻整个寂静的山野。这天起,大家相见都打拱互道拜年,拜年这天,儿孙们要给长辈拜年。

正月初二是走亲戚拜年的日子。俗话说初一崽,初二郎,女婿要带着妻子小孩,提着礼物到岳父母家拜年。

初三送穷鬼;,这天一大早,他们就把家里积存两天(大年初一、初二不能倒垃圾)的垃圾,往路边一倒,将装垃圾的畚箕往垃圾上一扣,燃上3根香,放3只鞭炮道:穷鬼去,富鬼归。这表示送掉了穷鬼,家里从此走向富裕。

拜祭也罢,送穷鬼也罢,表达的都是客家人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