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三六三七
译文:
想要收敛、合上,首先要打开、张开;想要减弱、削弱,则需先让它感觉强大;想要彻底废掉,则需让它登极高而跌极重;想要得到,则需先给与。这是微妙难察的智慧。怎么理解这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呢?就像鱼生活在水中,水都有边界,越过边界跳到岸上便是自取灭亡。同样道理,国家最重要的领导权术、最锋利最尖端的武装力量,就像宝剑在鞘中是不可轻易脱鞘而出的。
道是一种永恒的规律、规则。能顺乎自然,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这样,“无为”就能产生比“有为”更好的结果。诸侯王若能坚守这个道理,万事万物、人民百姓就能自我化育、自我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欲望、私心杂念膨胀时,得道的人将用朴实、厚道的理念来克制心中之贼。治理天下的人要做表率,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天下自会安定。
读书随笔:
《增广贤文》中说,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叫“捧杀”!这个词最初是出自东汉应邵的《风俗通》的一则典故。
长吏的马很壮,路旁人看到了就都夸赞,于是主人就让马使劲跑,最后马累死了。
蔡元培先生总结说,“杀君马者道旁儿”。
捧杀就是这个道理。
先把你架?得高高的,你信以为真,沾沾自喜,然而德不配位,必将狠狠地摔下来!
所以,要懂得“韬晦”!要隐藏锋芒!
成熟的麦穗总是低垂着头!
“国之利器”尚“不可以示人”,那么与我们个人,也是一样的!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快于意者亏于行,甘于心者伤于性!
一时的快意恩仇,一时的追求享乐,都有伤于心性!
不能沉下来,必然浮上去!鱼脱于渊,则亡矣!
亦舒说:“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意不狂,行不躁,方能抵达人生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