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周易》是中华文化的起点?

《周易》是《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古人都喜欢算卦,很迷信,信佛信天信命。《周易》和马克思主义都是唯物主义,但是《周易》是朴素唯物主义,而朴素唯物主义就是信金木水火土,在古代传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俗语也有关系,年过七十的姜太公在河边钓鱼,在第九九八十一天的时候,姬昌来了。

姬昌当时因为反对商纣王被囚禁了起来,被囚禁的时间里,姬昌把伏羲的八卦重新演绎了一番成就了如今的易经,然后姬昌又通过自己演绎的易经算到了姜太公在等他,所以姬昌便去 找姜太公了。后来姜太公被姬昌的诚心给打动了,承若你背了我八百步,我保你八百年天下,后来再算一算西周三百年东周五百年,一***八百年。这也更让百姓对周易更加崇拜。

周易能算命,可是却不能算出变。比如我一脚迈进门槛,周易若是算出我进,那我就出,算出我出,那我就进。也有人说命由我不由天,也有人说天若灭亡我便灭天,这是左倾错误,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易经的易便是一个蜥蜴的形状,古人认为蜥蜴是十二时虫,外国人认为蜥蜴是变色虫,所以易是变化的意思,易经也就是研究变化的书。

科学是在寻找最根本的规律,而易经则是在寻找能看见的规律。中华文化的源头一般会认为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时期,但是道家儒家鬼谷子这些在往上推源的话就是伏羲的河图洛书,华夏哲学的源头也就和占卜不可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