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一文不值吗?
传统武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养生类,这一类如《易筋经》《五行戏》等这样的武功都是类似于现在我们做的健康操,以舒展筋骨为主。大家可以看看这些拳法创造的初衷就会明白这些拳法的目的在于强健自身筋骨。
第二类是表演性质的武术,这些武术以表演为主,古代有些江湖艺人为了生活在市集打把式卖艺,他们要做的动作就是为表演而生,有些类似于杂耍或杂技之类的,往往会在武艺中加入一些翻跟斗等高难度动作来博取观众们的喝彩,他们这样的武者更像演员。如今的少林寺的世界巡回表演队,他们所暂时的武术都是如此,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
第三类是内修类,这一类往往通过训练武学的方式来了解自然万物,将武学与哲学融为一体,根据修行者对武学的修为不同其内在展现出来的世界观也不同,这种武学与其是说在修武不如说是在修心,他们通过身体与自然融合感悟提高自己的内在涵养和内心,是向内求的一个过程,所以也被称作内家拳,代表拳术有《太极拳》《八卦掌》等。这种拳术并非没有实战能力,只是这种拳法是通过感悟万物规律而衍生出来的拳法不局限于招式,讲求万物相生相克,所以只有修炼到大成才能有实战之力,但是往往能将此拳术修炼到那个境界其内心也放弃了争斗之心,也不屑于去争强斗胜了。因此我们想在民间找到这样的高手几乎不可能,他们这些人大多为了追寻心中的境界多为隐士,寻找天人合一止境,不会参与凡尘争斗。
第四种是实战类,这一类拳术往往注重实战,修习这种拳术的武者往往都是从事保镖,军人,或者自卫队。在古代因为社会治安不好,有占山为王的强盗,又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在面对生死之搏的环境下为了求得生存,武者们在不断的实战中总结经验,研究人体的要害和更有效的制服对手的方法。如《咏春拳》就是沿海的渔民为了防御沿海的强盗而创造的拳法,实战性非常强,因为渔民大多实在船上生活空间比较狭小所以《咏春拳》大多是紧身短打,而且在船上不像在陆地一样,船上会有摇晃,所以动作幅度不能太大,这也就是现在咏春拳的特点。也许这种拳法在陆地上不是无敌的,但是在小船上,这种拳法还是要比其他拳法有优越性的。再如《八极拳》这种拳法一般多是古代镖局或是私人保镖常习的拳法,这类拳法的目的在于击退敌人,不但有一对一的招式还有一对多的招式,因此其拳法讲求刚猛,杀伤力大。并且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服或者击退对手。八极拳的两仪桩就和我们现代格斗的站姿非常相似,也强求灵活移动和突击技巧。
如果你真的想比较常规条件下中国传统武术的实战力,就不要说对方不只是单纯的传统武术修习者,还练过散打,泰拳什么的,因为凡是实战的格斗技法都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的,传统的实战武术自然也会融入现代搏击术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