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服是什么?法服简介
法服是什么?法服简介
道士演法时所穿戴之衣冠、鞋履以及配戴物件,泛称「法服」。由于道教法服被视为神圣礼服,受到神灵敬护,因此特别需要保持洁净,并与凡俗有所区隔。只有生活在道观之中或举行特定宗教活动──如诵经或斋醮科仪时,道士才会穿着法服。(《奉道科诫营始》卷三〈法服品〉)除了神圣性外,道教法服还具有标志道士法位、分别尊卑的功能。中古时期道教法服,多以不同的形制与颜色来区别等级高低,诸如《三洞法服科戒文》便曾规范初入道门的道士必须头戴平冠,身着黄帔;正一道士则戴芙蓉玄冠,穿着黄裙、绛褐;洞玄道士则是穿戴黄褐、黄裙、莲花玄冠以及具有三十二条数的帔。无论那个等级的道士都需要佩带环佩、手执奏板,脚踩绣有狮子纹饰的鞋履。
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台湾道士所穿着的法服,衣袍部分大致可分三类:海青、道袍与绛衣,主要区别在于样式与衣面上的纹饰。其中,海青的正式称呼为「朝裙」,即朝服(绛衣)之内裙。其形制多为素面单衣,服色或黑、或黄、或红不等,可以说是样式最为简单的类型。道士演行具有繁复武术或杂技动作的武场科仪,便多穿着海青。道袍则是一般道士或高功经常穿着的礼服,主要特征在于两侧宽袖。部分文献以此两袖如同侍卫两傍的龙君与虎君,而称此为「龙虎袍」;或以道袍衣面绣有八卦图样,而称其为「八卦袍」。一般性质的道教科仪,诸如台湾北部道士宣行祝灯延寿、解结、午供等科仪时,便多穿着道袍。台湾道士所有法服之中,最为华丽的盛装即为绛衣。这是高功朝谒九御尊神时所穿着的礼服,故也称为「朝服」。绛衣形制为不加剪裁的两片正方形布料缝制而成,其衣面则绣以繁复的道教宇宙图饰,诸如五岳、四渎、二十八宿、三台、北斗、三界云饰等,并于背面中央绣有矗立于道教最高天界──大罗天上的「欝罗萧台」。一般而言,绛衣必须穿着于海青之外,同时腰系「襒膝」,以蔽膝胯。 ( ) 台湾北部正一派宣行重要科仪,如「发表」、「启请」、「拜天公」、「普度」与「朝科」时,高功便须穿着绛衣。
至于台湾道士行仪所著冠戴,计有固定使用的网巾、金冠,有时还须插上金仰,而在特定仪式则会另外加戴五帝冠。所谓的「网巾」,其原型为包裹发髻的头巾形式,由于现代道士不蓄长发,无法束髻,因而改以黑色网帽形式代替,故称「网巾」。然而,台湾道士并不单独使用网巾,而于其上系有黄冠或金冠,此乃严格定义之下的「道冠」。相较古制道冠原本戴于发髻之上,以发簪固定,台湾道士因多无发髻,故直接系于网巾之上。道冠之上除了作为固定之用的发簪,另视仪式需要而于冠顶插上火焰造形的「金仰」,以示高功朝谒九御尊神时,作为元神出体、通天达帝的象征。一般而言,道士行仪所戴之冠多以巾冠形式。唯于普度科仪,高功必须变作主宰幽冥的太乙救苦天尊,以向所有孤魂施食,故须在变神之后戴上「五帝冠」。五帝冠依仿佛教五佛冠形制,为五叶莲瓣造形之冠,无顶,每片莲瓣之中亦绘尊神,即中间三尊为道教至高尊神──三清,两侧则为太乙救苦天尊与雷声普化天尊。
由于道教科仪以朝觐天真为其主要内容,因此发展多种与此相关之配件。除了先前已经提及的朝服与金仰,高功升天朝谒尊神所著之靴履,则称「朝靴」。(非朝谒性质仪式则穿黑色包鞋即可)由于朝靴的鞋面精绣,鞋底加厚,以象蹑罡、步虚之势,因而又称「狮子文履」或「云履」 。朝谒尊神时特别戴上的长串念珠则称「朝珠」,用以喻意道士所具备的天界官吏身份。至于道士朝谒启事时所持玉制、象牙制或竹木制之弧形条板,则称「朝简」、「朝板」、「奏板」或「玉笏」,主要用以遮掩口鼻,以防口中秽气冲犯香烟或冒犯天颜;另外也有掩藏密诀或规范仪态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