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镇有哪些必去的景点?

镇远古镇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这里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古建筑。许多令人惊叹和壮观的景色充斥着整条街道,近年来商业氛围相当浓郁,仍然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当你到达山的高度时,你站在堡垒的了望塔上。蜿蜒的洋河就像把古城一分为二。优美的流线和依山而建的房屋分布,自然形成了太极八卦的布局。远眺,一望无际的绿色峰峦高耸,与洋河的柔情相得益彰。

石屏山俯瞰镇远。

这一幕不禁让我想知道镇远孕育了什么灿烂的文化。

古桥、书院、古寺

从山顶回到陆地,我在镇上闲逛。贵州水资源丰富,所以桥成为两岸最美的连接。这里的人们不仅将桥梁视为交通设施,还将其视为这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之间的必经之路。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建造了无数的桥梁。有些桥是用来散步的,有些是用来祈祷的。

客栈老板说这里还有一座“秋子桥”用来祈福。如果一些村民多年没有子女,他们会在老人的指导下,在山川和溪流之间架起一座小小的“秋子桥”。

如果是木桥,材料一定是结果实的树,意思是“生生不息”。如果是石桥,需要石头的是舅舅家,上面刻了四行字表示尊敬。这些悠久有趣的民俗,是镇远人对繁华的向往。

推开客栈房间的窗户,可以看到镇远最重要也是最漂亮的桥,青石砌成的——朱升桥。其形制古朴,七圆桥洞自明代以来经历了数次山洪的洗礼,直至雍正年间才得以完全恢复。当地人借此机会庆祝康熙的生日,因此“朱升桥”一词一直流传至今。

一端连着石屏山,另一端连着青龙洞古建筑群。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龙洞寺、中远禅寺、紫阳书院等古建筑依山傍水矗立在人们眼前。

最吸引我的是紫阳书院。很难想象书院这种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的民间教育机构会在贵州各大城市如此盛行。据说明朝推行让礼教入民的思想,在黔中办学蔚然成风。光贞元有十所书院。用文化和教育团结各族人民,是古代镇远有识之士智慧的结晶。

这所学校建在悬崖上,是为了纪念紫阳的老师朱而命名的。它由几个木制建筑组成,人们必须仰视才能看到全景。

湿漉漉的山崖缝隙里,一抹鲜绿色像瀑布一样挂着。迎风起舞的绞股蓝与古树青藤相映成趣。它不仅是这里的本土植物,也是当地人广泛使用的健康食品。山隐隐,树无声。这场景和中原的书院太不一样了。它不同于常规大气的风格。紫阳书院矗立在悬崖上,与森林和微风相伴。

大门在两个小石山之间,贤者堂建在小石山和悬崖之间的洼地里。受山崖限制,屋顶无法达到传统建筑结构中的中轴线对称。我去参观的时候,经常会紧紧握住把手,爬上斜梯,就像古代的学者一样。青龙洞内有许多灵活的建筑。外表看起来是传统的汉族建筑,但建造时却借鉴了苗寨、侗寨的吊脚楼原理。

登上最高的玉皇阁,全镇尽收眼底。一条弯弯曲曲的绿水环绕着邻水人家,保护着岁月,滋润着古镇。

镇远虽然面向游客,但生活气息丝毫不减。

古道上满是店铺,黑白马头,堤岸围墙,高高飞檐。工匠出售当地的土特产

走进狭长幽深的古巷道,油绿色的青苔和红色的野花从砖缝中冒出。青石已经被人踩坏了。步数单数,与传统文化中的“阳数”一致。

巷子里有一口乾隆年间修建的方井。传说有一对要私奔的恋人相信这里有菩萨,在这里对天发誓。时至今日,井里的清水还在。井边平台上供奉着一尊红布小菩萨,行人如梭。有些人路过的时候会祈求爱情好运。

我觉得这口古井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传说,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夏天人们把西瓜挂起来冰镇,或者用它泡黄豆,然后别出心裁地做出著名的镇远豆腐。

我在四方井胡同深处与袁家的豆腐老板有过一次对话,他说:“古镇远非繁华,商贾云集,富者爱立牌坊。根据财力,牌坊可以分为不同的档次:——郭靖店、炸粑粑店、马甸店、豆腐店。豆腐坊排名倒数第六。”

别看他的店,就在四合院的院子里摆了几张木桌和板凳。豆腐店虽小,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我坐下来,点了一碗豆腐牛肉面。雪白的豆腐闪着晶莹的光泽。老袁来了,在我的面上浇了一勺特制的辣酱,叫我趁热吃。

我把豆花和辣面混合在一起。豆花香醇,没有豆腥味。入口即化。那一勺辣酱妙不可言,浓浓的香气弥漫在你的口中。

随着黄昏的临近,游客们在洋河边观看日落。河水像一面镜子,反射着和平,谁也不愿意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