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密的学习
1928年,杨少侯(1862-1930)、杨澄甫(1883-1936)先后来到南京,叶老师又从少侯、澄甫兄弟俩学习拳架、剑、刀和杆子。后来他改编了太极拳架,把杨氏大、中、小拳架的主要特点和八卦掌里的斜开掌转身法以及武当对剑中的转臂捷用法等内容都吸收了进出,形成了沉着松净、轻灵活泼、舒展大方的独特风格,人们称之为”叶家拳“。
在叶老师向杨氏兄弟学习时,武汇川(1890-1936)和褚桂亭(1890-1977)等人也随杨澄甫老师在南京。由于中央国术馆安排不下,杨澄甫老师就托叶老师带武汇川、褚桂亭和武的学生张玉来上海谋生。三人都住在叶家,武、褚两人先在“武当太极拳社”授课,后由叶老师分别介绍到几家公馆教拳。半年后,武汇川在霞飞路(现淮海中路)和合坊成立了“汇川太极拳社”,后迁蒲石路贝谛鏖路(现长乐路成都南路)。褚桂亭除了在叶老师介绍的几家公馆教拳外,也曾在“汇川太极拳社”授课,后被南京某军政机关聘去为国术教官。
1929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国术游艺会”,叶老师和陈微明、田兆麟、孙存周、武汇川、褚桂亭等人,同为由37人组成的监察委员之一,嗣后,屡为“中央国术馆”聘为国考评判。
叶老师还是田汉、阳翰笙等文艺界前辈的老战友。1933年成立的进步的“艺华影业公司”就是由叶老师积极参与促成的。1933年11月12日星期天上午,国民党特务捣毁并焚烧了“艺华影业公司”在康脑脱路(现康定路)金司徒庙附近新建的摄影棚,田汉、阳翰笙、廖沐沙等同志只好暂时撤离,留下了党外人士卜万苍、岳枫、胡涂等人继续拍摄《逃亡》、《生之哀歌》、《黄金时代》等几部尚未完成的影片。由叶大密老师出面,租赁了一间房子,供岳枫、胡涂等人和田汉、阳翰笙等同志会晤。这条“暗线”一直保持到这几部电影全部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