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古墓在那里?

伏羲,在中华文明的发祥史上被称作“三皇”中的人皇。“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三皇”人为贵。伏羲画八卦,作甲历,是中华民族文明人文文化的肇始者,是中华民族的***同祖先。说到中华民族祖先,有个流行说法叫炎、黄二帝,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可有些民族不认同,如苗族等,他们就认为他们的祖先不是炎黄,而是蚩尤。河北涿鹿为历史上黄帝战胜蚩尤之地,原来建有“始祖堂”,又称“二祖堂”,奉祀炎黄二帝,后在这些民族及一些专家学者强烈主张下改成了“三祖堂”,将蚩尤增加了进去。但说到伏羲为中华民族始祖,这些民族都认同,乃至朝鲜、蒙古、越南等国也认同。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一元祖先。

伏羲生在哪里,葬在哪里?历史记载与现在地理名称对接莫衷一是。国内原来一些传为伏羲的遗迹记念地,都是后人的演绎指证,都不是那个时代的遗址,都无法证明伏羲其人其事是历史的真实。再加上传说伏羲为人首蛇身的荒诞,由此引发了在中国历史上伏羲是否实有其人的争论,既使主张有者也无法证明。

濮阳45号墓的发现,将伏羲的传说变成了历史。2015年,我赴北京参加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会议,带去了我主编的《濮阳西水坡遗址——伏羲时代的社会画卷》,这部书在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被推荐到中国作家世纪论坛评为一等奖,我也因此被特增为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时任会长贾斌先生高度评价,认为濮阳遗址是目前发现的那个时代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伏羲文化的遗址。他激动地对我说,濮阳真正找到了人祖伏羲为历史人物的依据,伏羲文化原来植根于神话传说中,现在才算落根在大地上。

(三)

45号墓原件,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摆放在首要位置,显要位置,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华民族始祖遗骸中,45号墓主是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具。国家文物局1991年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写道:濮阳西水坡遗址“是国内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最重要发现”:。大家知道,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发端时代,“最重要的发现”很明显是针对的这个时代国内所有发现而言的。这些都说明着45号墓和墓主国家认可的唯一性和文明肇始性。

(四)

一些年来,我们不断研讨“中华第一龙”文化,“中华第一龙”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呢?是《易经》文化。

1.三个样式

说到“中华第一龙”,许多人都认为只是鳄鱼蜥蜴状。其实,鳄鱼蜥蜴状仅是其中一种,即第一组蚌塑在45号墓中陪护墓主人的那种。除这种外还有两种,即第二组蚌塑的鹿头蟒蛇状和第三组蚌塑的登天状。就是说,“中华第一龙”不是一个样式,而是三个样式,它们***同组成了“中华第一龙”本体和文化特征的复合内涵。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第一组中的蚌塑龙说明龙能潜渊、能巨、能屈等特点;第二组中的蚌塑龙和虎鹿等蝉联,身尾隐联于群体蚌塑组合之间,说明它能伸、能细、能幽、能长;第三组中的蚌塑龙说明它能腾飞登天。

在中华本源文化中,“三生万物”,三是生数。生,从而生生不息,这是《易经》的坐标指向。

2.天地人的合一

这三种“中华第一龙”样式实际上演示着地、人、天三界的形态,如果将蚌壳组塑的编号顺序倒过来,那就是天、地、人三界合一的形态。45号墓中龙又可代表天,虎代表地,45号墓本身也演示着天、地、人的合一。现在,我们不是在热谈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吗?“天人合一”是“天地人合一”的简称,原创的源头就在濮阳。

3.中华第一龙与变

天上龙、地上龙、人间龙,三个龙样式不一样,但都叫龙,在龙这个名称下合一了。但合中又有分,又有变,“中华第一龙”在天、地、人三种不同环境中,变化成不同的样式,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具有着不同的使命。在地,它是天上苍龙星图的复印件,呼应着天象变化的自然;在人间,它团结联合虎、鹿、凤等,***同为石斧代表的国家政权服务,并甘愿垫底;在天,它驾驭风云,助人腾飞。“中华第一龙”会变,会与时演进地变!

变,这是《易经》最本质的真谛。

“中华第一龙”,是中华民族演绎时变哲学真谛的鼻祖。

4.中华第一龙与《乾卦》

《易经》的本卦为《乾卦》,《乾卦》有七个卦象:(一)潜龙勿用;(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四)或跃在渊,无咎;(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六)亢龙,有悔;(七)见群龙无首,吉。

这七个卦相实际上是在演示“君子当自强不息”的过程。“潜龙,勿用”,君子就是龙,在他年幼体能无力介入社会时,就是“潜龙”,就要甘为“潜龙”,不要不自量力强出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长大了,介入社会独立担当了,要想干成事,就必须让有权势的人提携保护,请本事大的贤才辅助,有了这些大人“利见”,就有了资本。但仅此还不行,“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自身还要具有一个好的素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时时刻刻谦虚谨慎,只有这样的君子,在“利见大人”之后,才能“厉,无咎”。不但在平常情况下无咎,即使“或跃在渊”,就是跃入大风大浪之中,也“无咎”。事业就是这样兴旺发达起来。“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事业达到了鼎盛,大大超越了同类,在此情况下怎么发展?又一个“利见大人”,就是说要依靠更高层次或新领域里的权势人物提携保护,要有在此层次或领域的专家学者贤才辅助。否则,“亢龙有悔”,如果自以为了不起,刚愎自用,就会将事情办砸,就会“有悔”。“见群龙无首,吉”,将天下一切俊杰都团结在了自己周围,谁也不比谁水平高多少,遇事集体商量,民主决策,就一切皆“吉”。

稍加分析就可看出,《乾卦》这七个卦象主脉是以龙形象来演示的,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第一卦,是“潜龙”,第二组为第二、三、四卦,是人间龙,第三组为第五、六、七卦,是“在天”龙。这和“中华第一龙”的三组蚌塑非常契合,其卦象内涵也同“中华第一龙”三组蚌塑内涵极为一致。我们可以说,“中华第一龙”的三组蚌塑内涵就是《乾卦》的实物演示,是对“君子以自强不息”干事创业方略与时演进而变化的哲理性演示,《乾卦》就是对“中华第一龙”三组蚌塑的文字解读。“中华第一龙”遗址的三组摆塑,就是《易经》肇始最古老的沙盘。

5.以人为本与中华第一龙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原创理论其积极一面不仅是崇尚自然,更有改造自然为人服务的另一面。这种理论将天、地、人称为“三才”,“三才”人居中,人为贵。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中国先哲说法。

于此,“中华第一龙”在6500年前就作出了形象演示。

在45号墓组塑中,人居中,体长1.84米;龙居东侧,长1.78米;虎居西侧,长1.39米。天龙、地虎、和人,被称为“三才”,“三才”人居中,龙虎护佑,人为贵。在第二组蚌塑中,龙蝉联虎、鹿等为一大联合整体,中间耸立表示王权的石斧,说明着人是它们的统治者,它们都在为人服务。第三组人骑龙在天,虎和凤等护佑。这样的三组摆塑,将人本理论演示到如此范围,这在人本理论的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当然,三组摆塑中的人身份是王,是帝、皇,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公民大众,其以人为本的内涵和现代以人为本的理念无法完全等同。但在天、地、人三界中,他是人的代表,于此,就和那些鼓吹“顺天承命”的抱瓮灌园庸腐的“大师”划清了界限。

(五)

西水坡遗址的《易经》文化不仅体现在“中华第一龙”身上,更整体体现在这一墓葬摆塑中。45号墓中的天、地、人内涵诠释着“三生万物”,也同时标示着“太极生两仪”,东南西北的四个殉童被称“四季神”,又标示着“两仪生四象”。第三组蚌塑人、龙、虎、凤组合又是一个“四象”演示。《易经》八卦文化在历史上有一个发展过程,第一阶段为“太极生两仪”,第二阶段为“两仪生四象”,第三阶段为“四象”生“八卦”。45号墓的摆塑和四季神形象***同演示着墓主时代“八卦”已演进到了“四象”阶段。

(六)

45号墓中的龙、虎蚌塑经冯时研究员论定为当时极为精确的天象图,是天上的苍龙星座和白虎星座复制图,而墓主脚踏的又为北斗星座。这项论定已被史学界、科技界***同认可,被载入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和卢嘉锡主编的《中国科技史?天文学卷》。

历史经典告诉我们,“观象授时”,我们的祖先观天象的目的是了“分四时(季)、定历法”,用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苍龙星座、白虎星座、北斗星座都是我们先祖用以定时的标准星。45号墓中摆塑的天象图证明着墓主对天象观测水平的成熟,也说明着伏羲作甲历是历史的真实。

(七)

关于墓主的认证,在“2000年龙文化与现代文明”研讨会上,许顺湛先生在《学术讨论小结》中写道:“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45号墓主人是一代伏羲,因为文献记载伏羲十六世,此墓属于某一世的伏羲墓,可以称为伏羲氏皇陵,古代第一皇陵。三组蚌塑反映了帝王的葬仪,第一组蚌塑是伏羲太乙的归天图,第二组蚌塑是伏羲灵魂回归图,第三组蚌塑是伏羲乘龙周游图,三组蚌塑反映了百王之王的伏羲氏的隆重葬仪。第二种说法,认为45号墓的墓圹为浑天、盖天地平四方综合图形,证明它是蚩尤真身王陵,并认为蚩尤是伏羲、女娲上元太初历的嫡传者。第三种说法认为他是颛顼族的某一代领袖,可以说是颛顼墓”;“但是这三种说法有一个***同点,即都认为是六千年前‘王’一类人物的墓,称为‘王陵’或‘皇陵’;‘皇陵’说法言之成理,把45号墓提高到‘皇陵’的地位,的确是值得重视的新见解”。

我是当届会议参加者,也是“皇陵”说法的提出者,墓主为一代伏羲的力主者之一。当届会议的代表有50人,主张墓主为蚩尤的仅一人,王大有先生,他后来也赞同伏羲说,主张为颛顼的6人;其他大部赞同伏羲说,我记得约略有26人,其他人员无表态。所以许顺湛先生在归结三种说法后又讲:“‘皇陵’说法言之成理”,这是与会专家学者多数人的说法,是会议的倾向性说法。皇陵说法就是墓主为一代伏羲说法。

这三种说法,从历史年代看,蚩尤说,颛顼说都无法立足,蚩尤与黄帝是同时代人,颛顼是黄帝之孙,他们都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先祖,其遗骨怎么也不会进入6500年时的墓葬。只有伏羲说言之成理,从墓葬摆塑演示的《易经》文化内涵和天象图文化内涵来看,也同伏羲的两大人文贡献极为一致。

(八)

濮阳伏羲墓葬摆塑为什么用蚌壳?

于此,我在《帝王文明》一书的《用经典解读西水坡》文中作了具体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九)

关于濮阳伏羲墓或称中华第一王陵的复建建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