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吃瓜群众”以及“吃瓜”这一社会现象?
“吃瓜群众”这一词起源时间并不详,我个人感觉大概是2015年左右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所谓的这种群众,常常有以下的特点:一,不明真相;二,较为感性,对于信息的判断能力底下,易被自媒体左右思想;三,言论激烈,常常会出现成群刷屏现象。
那么“吃瓜群众”哪里来?并非是现在才有,而是以前就有,只是因为互联网的便捷性将更多的吃瓜群众相互勾连在一起,成为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以前因为通信工具的局限性,“吃瓜者”往往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发表见解,没办法跟别人一起“***鸣”。
“吃瓜”一直有,只是从未像现在这么明显。
那么,为什么“不明真相”?我认为这是因为当今的碎片化阅读造成的,碎片化阅读有它的好处,更加灵活而且门槛更低。
那为什么会成群?相比于需要一定思考量的连续化阅读而言,目前参与碎片化阅读的人会越来越多,也直接的导致“不明真相”的人越来越多,也因此成群。人的成群性,我认为《乌合之众》中的解释比较有意思,一者,人类本身就有合群的向往,二者,人类愿意为了合群而“降低自己的智商”。
看来,其实所谓的吃瓜群众,更可以定义为一群“不思考、不明真相的狂热群体”。
常说存在即合理,这样一群令人讨厌的群体,真的有存在的价值吗?
我很难承认他们有价值,但是想了想,也许他们可以为媒体创造收益点,也许可以成为政党的工具,也许也正是因为这群可爱的傻瓜,才能让很多黑暗的事情暴露在阳光下。
他们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使自身成为了一股洪流,他们不相信政府,偏向于相信自媒体,他们勇于表达自己不成熟的思想,他们也为担任自己的责任而感到害怕的同时,又因为融于集体而无所畏惧。
也许,很多的他们,不过是一群孩子,一群被互联网的迷雾蒙蔽双眼的天真孩子。他们将自己青春的叛逆肆意的挥洒在网络上,并且与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一起为自己的“乌托邦”而奋斗。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做有什么道理或者意义,他们只是觉得很有意思,很舒服,全然不顾事实是怎么样的。
可是,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是更加危险的。很多人在其中感受到了群体的力量,因为网络的便捷性总是能让他们以此感受到满足感,渐渐的脱离并不那么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