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的替代品
谁是谁的替代品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缺了口的圆
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很八卦的文章,说得是巩俐和张艺谋分手所不为人知的隐情。当我看到其中说“巩俐和张艺谋分手是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巩俐背着张与他人有私情,其二是巩俐讨厌张的女儿,并嫉妒张与女儿通电话。”我心里一颤,想不到巩俐原来也是这样的小女人。此事是真是假并不重要,我也只是突发感慨而已。
没有哪个人不想好好的过日子,只是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缺了口的圆,总是想把它补齐,却发现补上的那块总是一个替代品,却也说不清楚到底替代了哪一块。如果是完美主义者,就会在觉得不完美的时候想把替代品除去,却又发现没办法弄清究竟是谁替代了谁。
今天以大明星作为开场,总觉得有些别扭,搞不好,又变成了八卦文章一篇。呵呵。我想,巩俐也未必就想着要背叛张,爱情是娇艳的花朵,却又极其的脆弱,需要适合生存的土壤,太艰苦的环境给它太多的磨难和生存压力,凋谢了也不足为奇。一个人在这种压力面前,往往会选择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寻找一个替代品。
替代品分两种:一种是睁着眼睛找到的,外表很相似;一种是闭着眼睛找到的,感觉很相似。外表相似的替代品很容易辨认,尤其在旁观者的角度,一看就知道他(她)是他(她)的替代品;感觉相似的替代品却不容易分辨,甚至于当事者永远也不知道他(她)是自己潜意识中的替代品。
有点像绕口令。我的思维有打结的冲动。
事实上,谁也不愿意当谁的替代品,这个词让人觉得羞耻,仿佛那是因为寂寞、空虚、用情不专的人才会做的事。寻找替代品的人是无耻的,被当成替代品的人是可悲的。没有哪个人知道自己是别人的替代品还能心安理得的继续原有的生活,至少换做我不能。
可是,替代品让那个缺了口的圆满了之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不能再分辨出当初缺口的位置。然而记忆是个潜伏的恶魔,它让修补好的伤口在阴雨的日子隐隐作痒。于是记忆在朦胧中复活,总想抚摸一下替代品的接口处。终于,缺口的圆和替代品在同一时刻打了个颤,于是双方都痛苦的看到了以前自己的模样,哭了,不知道,结合和分离比较起来,哪个是更大的错误。
分手,也许在最后是唯一的办法。之后,那个缺了口的圆仍然会期待着完整,寻找,寻找,也许在不久的以后会找到另外一个替代品来代替以前的替代品。于是,替代品的感觉在继续……继续……